【期权科普】台积电财报来袭,策略套利解析奉上!

作者的头像

發老师玩期权

2022-07-13 14:33发表了文章

最近有一名發友@肉要大口吃 很用心的整理了一些 $台积电 TSM$利好和利空信息,分享他对接下来财报的预期,查看原文点击这里>>

 

 

如果这位發友预测准确,那大家可以来复习一下此前我们讲过的备兑看涨策略>>适用于温和上涨情形

 

那如果是下跌情形,期权有哪些策略可以适用?我们今天来看备兑看跌策略适用于股价温和下跌

 

(如果是更大幅度的下跌,就是另外一种策略了>>

 

 

一、什么是备兑看跌?


1、备兑看跌与备兑看涨,是相反的组合:


  • 备兑看涨=持有/买入正股+卖出看涨期权
  • 备兑看跌=沽空正股+卖出看跌期权

 

备兑看跌期权策略

 

 

2、什么时候用?


当你,看跌正股后市,预测股价会平稳下落。

 

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沽空正股,同时,(按比例)卖出更低行权价的看跌期权,这就是备兑看跌策略。

 

沽空最怕行情反弹,所以这里的卖出看跌期权的操作,为沽空正股提供了一定保护~

 

 

二、场景举例

 

台积电财报正即,假设你看跌台积电,以70美元沽空100股,但认为跌到一定程度会反弹/止跌,比如65美元。

 

于是卖出一张较远到期日,行权价为65权利金为5美元/股的看跌期权(1张对应100股)

 

组合分析:


(1)在不考虑沽空保证金的情况下,期权为沽空100股正股提供对冲,最大为500美元

 

(2)此时最大收益=(沽空价-行权价+权利金)*100股=(70-65+5)*100=1000美元;

 

(3)此时盈亏平衡点=沽空价+权利金=70+5=75美元;

 

策略收益有限,而风险无限

 

 

三、场景推演

 

 假设时间来到到期日:

 

1,股价>沽空价>行权价(如80>70>65)


股价上涨,沽空正股亏损,但卖出的看跌期权是盈利的,因为买方不会在此价位行权。

 

这时候,期权收益对冲了部分沽空正股的亏损。

 

当然,这种情形属于是预测失误了,只有股价真正下跌,该策略才有更大的赢率!

 

2,沽空价>股价>行权价(如70>68>65)


这个场景很有意思!你沽空正股,这部分肯定是盈利的。

 而且买方也不会行权,你拿到了期权收益(权利金)

 

 

3,股价<行权价<沽空价(如60<65<70)


这时沽空正股是盈利的,期权出现亏损,但是会有以下2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买方行权,你要给人家交割股票,手里沽空的100股正好给他!"随时兑换",而且你还拿到了权利金收益。

 

第二种:如果买方不行权,你的收益就是正股收益减去期权亏损的部分。

 

 

四、發老师的小贴士

 

1、备兑看涨VS备兑看跌:


(1)备兑看涨=持有/买入正股+卖出看涨期权,适合温和看涨情形;

 

(2)备兑看跌=沽空正股+卖出看跌期权,适合温和下跌情形;

 

两种策略都是对冲策略,只是备兑的方向不一样,相关学习:【期权科普】备兑看涨期权详解

 

 

2、从交易的层面来看,备兑策略的作用?


(1)“锦上添花”,而非“力挽狂澜”,持仓/沽空正股,顺便赚点权利金

 

(2)止盈,在有盈利的情况下,结束持股/沽空操作,100股给你行权

 

(3)对冲与解套,提供正股保护,降低亏损

 

 

3、案例中500美元保护太少了,如何提高期权保护?


市场整体预期看跌,空头的隐含波动率放大,看跌期权就开始贵起来,同理看涨期权也是这个逻辑。

 

作为卖方,选择在期权贵的时候put它,如果觉得案例中500美元提供的保护太少的话,还可以选以下任意一种,给策略做优化:

 

(1)远期期权,即距离到期日更远的期权,比现在的贵

(2)深度实值期权,即行权价比现在的股价还要高的期权。价格更贵,可能是虚值期权的好几倍。

 

$台积电 TSM$ 22-10-21到期日的期权为例

 

 

当然在提高正股保护的同时,期权潜在的亏损也放大了(因为权利金更贵了),这个思路在备兑看涨策略也同样适用!

 

 

4、基于什么目的去做?如何提高赢率?


做期权应该有这两个意识,而往往我们做交易更忽视后者。

 

(1)比如该策略想赚快钱,看跌期权是否考虑选快到期的好?(因为快到期的,期权时间价值快速流失,对买方不利)

 

(2)比如该策略想做长期的备兑,期权展期不可避免,是否考虑选远期期权或者深度实值期权,提供更大的对冲保护?

 

 

好啦,备兑看跌策略你都学废了吗?你对台积电财报后的走势怎么看?有什么交易机会?

 

不妨在评论区留言跟大家交流一下,也可以跳转话题,参与讨论哦!#台积电Q2财报,你怎么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

请您应该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并有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

5.88万次浏览

全部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