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紅利兑現慢熱?IBM魏永明:先重塑流程,再談降本增效

2025-09-15 14:42

專題:服貿會2025中國AIGC創新應用論壇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2025中國AIGC創新應用論壇於2025年9月12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從大模型到智能體,驅動AI新生態」。IBM人工智能與雲專家實驗室總經理魏永明出席並演講。

  他指出,儘管生成式AI以「周」為單位快速迭代,卻未能同步帶來預期產業紅利。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最新報告顯示,CEO對2027年規模化人工智能帶來的正收益的預期高達85%,但過去三年僅16%的項目按期推進,25%企業達成既定ROI。「核心矛盾不是技術不成熟,而是流程、組織與數據底座尚未同步升級。」魏永明説。

  魏永明認為,穿越經濟下行周期的關鍵是「重新定義企業」——這一共識直接體現在IBM諮詢業務的爆發式增長中。為提供可複製的路徑,他分享了IBM深度參與的一家初創公司案例:企業通過API一次性接入TikTok、Facebook與YouTube,以AI Agent為關鍵抓手,實時生成定製化營銷策略並與客户互動,然后提供報價。 「表面看是降本增效,實質是運營方式再造帶來的個性化服務。」魏永明強調。

  IBM自身作為「0號客户」,已在營銷、財務、人力資源、供應鏈等部門鎖定70個AI應用場景。2024年,公司一共節省了35億美元,預計截至2025年底, 我們將實現45億美元的成本降低。魏永明表示,這一成績源於工作流程再造,而非單純技術堆砌,「只有AI滲透到企業細枝末節並精簡流程,才能真正釋放規模紅利。」

  針對「AI替代人工」的普遍擔憂,魏永明給出不同觀察:IBM內部數據顯示,AI並未直接減少員工數量,而是增強了員工的能力——4—5年經驗的員工在AI輔助下可產出原先7年經驗員工的成果,薪酬成本隨之下降,「替代尚未發生,加持已悄然進行。」

  面向正在規劃AI戰略的行業領袖,魏永明指出四大舉措:重塑工作方式、重塑運營模式、優化技術架構和拓展生態夥伴。他特別提醒,企業應主動將挑戰轉化為核心競爭力。IBM已梳理出五大關鍵挑戰:打造穩定可靠的基礎架構、提供不內耗的員工體驗、加速新一代人才培養、實現決勝瞬間的營銷決策,以及構建由自主智能體賦能的永續增長引擎。「系統化解這五大難題,企業將在AI時代完成自我重新定義,並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魏永明説。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閲,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王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