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福特「賣電池」的背后:當電動車高歌猛進變成「產能焦慮」的時刻

2025-08-20 15:47

(來源:儲能世界)

一、發生了什麼:投產即「轉賣」

2025年8月19日,福特與SK On在肯塔基州的合資工廠BlueOval SK宣佈電池量產。同日,媒體報道稱雙方正尋求將「多余電池」對外銷售,以應對美國電動車市場走弱與內部消化不足的壓力。這意味着,原本為福特自用的電池產能,將有望面向其他車企或儲能客户開放。

二、需求端「降温」與產銷錯配:為何會有「多余」?

過去兩年,美國EV滲透率增長放緩、價格敏感度上升、信貸與補貼預期反覆,疊加充電體驗改善不及預期,導致整車廠調整產能與節奏。福特方面,F-150 Lightning在2024—2025年多輪減產,印證需求與價格之間的再平衡尚在進行中。供給端卻存在「慣性」:電池項目投資周期長、固定資產沉沒成本高,導致「開工—下線—找客户」成為必然的短期策略。

三、BlueOval SK的結構性壓力:資本密集與開工率考驗

電池超級工廠的現金流特徵是「前期資本開支極大、投產早期負荷不足」。BlueOval SK投產當天的「找買家」並非偶發,而是典型的產能爬坡期商業選擇:儘快拉昇開工率、攤薄折舊與財務費用、穩定上下游供應關係與就業。肯塔基州層面將其視作產業地標,但對企業而言,關鍵是如何在需求未完全兑現時維持工廠的經濟性。

四、「賣電池」邏輯:三重目標與兩條路徑

目標一:提升資產利用率。 對外銷售迅速提高設備稼動,攤薄單位固定成本。目標二:改善現金流。 電池是重資產產品,庫存佔用昂貴,外售可加速回籠。目標三:穩住供應鏈。 穩定上游材料與零部件訂單節奏,避免「開停工」帶來的成本攀升。

路徑A(車企客户): 與其他整車廠簽署供貨協議,快速對接既有車型平臺。路徑B(儲能客户): 將車規電池導入電網側/工商業側儲能,利用需求更穩定、周期更長的特徵平滑產能。

五、對手還是客户?「賣給同行」的利與弊

利:1)短期回款與廠能穩定,避免「量產即閒置」;2)培育「開放型電池平臺」,形成規模經濟;3)通過外部訂單平滑波動。

弊:1)潛在「扶敵」風險;2)訂單切換成本與合同複雜性;3)議價壓力,毛利承壓。

此前已有「開放給其他車企使用」的傳聞,印證了產能對外化並非權宜之計,而是潛在的長期選項。

六、與政策的「賽跑」:IRA、關税與本地化含金量

在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框架下,本地化製造、電池原材料溯源、非「受關注外國實體」等條款,決定車輛能否獲得補貼。BlueOval SK的電池若能助力客户車型實現政策紅利,議價能力自然提升。儲能業務同樣重要:政策適配更靈活、需求韌性更強、簽單節奏可預測,有助於平衡短期現金與中期佈局。

七、產業鏈影響:上游與製造環節的聯動

若對外銷售規模擴大,上游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等排產將更穩定;設備供應商也受益於爬坡。但多客户並行意味着:

  • 工藝窗口更寬,良率控制更難;

  • 質量追溯體系更復雜;

  • BMS協議和責任邊界需明確。

這將推動BlueOval SK進一步強化數字化與標準化管理。

八、定價與結構:車規與儲能的價差遊戲

車規電池長期毛利更高,但短期若以儲能市場為錨,可能出現「以規模換現金」的策略。通過簽訂儲能企業長期協議,BlueOval SK或能形成「儲能託底、車規擇優」的雙軌模式。

九、與福特長期路線的銜接

福特正計劃推出約3萬美元的中型電動皮卡,瞄準更廣闊的市場區間。短期「賣電池」穩定現金與產能,中期「平價車」打開規模,兩者相互銜接,形成戰略迴環。

十、地方與就業:肯塔基的經濟支點

BlueOval SK是肯塔基州重要經濟項目,創造大量崗位。工廠面臨工會組織議題,影響用工成本與生產穩定。對企業而言,儘快上量與穩就業,既是商業需要,也是維繫地方政府關係的關鍵。

十一、風險清單

1)需求二次探底。 外售能否形成穩定規模存疑。2)政策與溯源約束。 客户車型是否符合補貼要求關係重大。3)質量與責任邊界。 多客户供貨疊加定製化,召回與保修風險增加。

十二、未來12個月觀察點與三種情景

觀察點A: 是否簽下≥2家外部客户(至少1家儲能企業)。觀察點B: 工廠良率與庫存周轉情況。觀察點C: 福特平價EV項目的推進節奏。

樂觀情景: 外部訂單落地,開工率超過70%,2026年現金流穩定。中性情景: 儲能為主,開工率維持50%-60%,工廠基本平衡。壓力情景: 外部訂單受阻,庫存壓力上升,需再次調整產能。

結語

「賣電池」並非對EV戰略的否定,而是需求與投資錯位下的務實之舉。對於福特與SK On而言,先用外部訂單托住工廠,再以平價EV重啟增長,是現實的「兩步走」。最終成敗取決於:能否將賣電池做成一門可複製、可盈利的生意。

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我們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不希望我們轉載您的作品,請和我們聯繫處理,謝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