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1 14:21
全球廣告營銷行業到了「全面擁抱AI」的轉型拐點。
AI不再僅僅是輔助工具,而是重構創意生產流程、提升內容效率與商業價值的核心基礎設施,正逐漸滲透到廣告營銷的各個環節。
「必須乘上的列車」,
廣告營銷將進入「AI時代」
2024年聖誕節,可口可樂推出了一支由AI製作的廣告視頻。
這支廣告一經推出就引發了巨大的爭議,英國《每日電訊報》以「可口可樂殺死了聖誕老人」為標題,報道了可口可樂推出的三則AI電視廣告引發的廣泛爭議。
新事物的誕生總是伴隨着爭議,但爭議無法改變趨勢。
高盛研究顯示,數字廣告行業僅次於雲計算,有機會成為AI應用最成熟的賽道之一。AI將重構廣告投放方式、內容創作流程、受眾定位和創意生產等行業各環節鏈路。
AI在近幾年成為全球營銷行業關注的重點,各論壇關於AI的討論只增不減,很多公司針對AI技術作出適應性改變。
在今年的Adobe峰會上,可口可樂CEO詹鯤傑(James Quincey)公開回應了2024年AI聖誕廣告的爭議,「生成式人工智能進步飛速,其實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用,但我們必須跳上這列火車,因為這就是未來的走向。」
詹鯤傑的觀點一定程度上也能夠代表大部分相關從業者的想法,許多頭部公司也已經在使用生成式AI進行廣告營銷實踐。
例如,獲得2024年戛納户外獅全場大獎的《Adoptable》,該項目由寵物食品公司寶路Pedigree(瑪氏旗下)利用AI技術映射流浪狗特徵,並實時更新户外廣告,成功推動流浪狗領養增長。
廣告智能投放平臺Xmars與Greenworks等品牌,則基於亞馬遜營銷雲(AMC)的消費者洞察、效果歸因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充分發揮視頻素材自動化生成的AI技術優勢,贏得亞馬遜廣告技術創新獎。
從業者對AI的使用更加貼合實際場景和需求,行業對待AI的態度也更加務實和理性。而行業也迫切地需要更好的AI工具。
在視頻生成大模型產品上,在廣告營銷領域可靈AI正成為許多企業級客户的首選。
2024年可口可樂AI視頻廣告的製作團隊就曾提到,在團隊製作人工智能廣告時,可靈AI在其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據悉,可靈AI目前已在全球擁有超過4500萬創作者,產品自發布以來迭代升級30余次,累計生成超2億個視頻和4億張圖片,通過API接入等方式服務超過2萬家企業客户。從數據結構來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可靈AI的企業客户就覆蓋了專業創作平臺、廣告營銷、影視動畫、遊戲製作和智能終端等多個行業,對廣告營銷及各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產生效益,
AI技術加速在廣告營銷實踐應用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規模創歷屆之最,大會展覽面積首次突破7萬平方米,吸引800多家企業參展,體現了各行業對於AI應用落地的熱烈關切。
廣告門觀察到,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期間,可靈AI舉辦了以「生成式AI應用元年」為主題的生態論壇。重磅發佈了全新的多圖參考、靈動畫布等功能,並將可靈初步建設成為一站式AI生產力引擎,通過更高品質的模型效果加上更高效的工具形態,為內容產業帶來了創意生產力的解放。
在視頻生成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全球各視頻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和效果演示,反映出兩個確定性的發展趨勢:第一個,隨着時間的演進,模型的生成效果一定會越來越好;第二個,視頻生成的可控性會有持續突破。這些技術的精進,將為產業應用層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和機會。
廣告營銷作為AI應用的重點領域,無論平面、視頻廣告,還是媒介、數字營銷等,需求方和產品平臺都在加速探索應用。構建在視頻內容之上的眾多產業,迎來效率提升和成本的降低,這一趨勢已經幫助率先擁抱AI的企業客户,提升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的實際效益。
今年,全球首個專注於設計領域Agent應用Lovart一經上線就引發全球設計行業的關注,在內測階段,就吸引了來自全球 70 多個國家的近百萬用户,主打海報、品牌VI、Storyboard(劇本、鏡頭、聲畫打包生成的故事板)設計,極大提升了設計內容創作工作的效率。
Lovart在圖片生成、視頻生成、3D 資產生成這三個核心功能里,整合了目前市場上最火的 AI 模型。
Lovart CTO 陳志博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可靈AI生態論壇上表示:「可靈AI的消耗毫無疑問是Top的。為什麼這個用量會大呢?用户會直接選擇可靈作為創作的工具,並且用户通過可靈創作作品的反饋是很好的。」陳志博表示,這些用户反饋都被捕捉並學習,在任務規劃里,我們的工作流中,就更有概率使用可靈AI,「這其實也很客觀的、很量化的度量了可靈在視頻生成、在圖像生成上很好的質量。」
此外,已成立十多年的全球知名創意設計平臺Freepik,近年來也在積極擁抱AI進行轉型,
公司創始人Joaquín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可靈AI生態論壇上表示:「在用户自由選擇使用的情況下,由可靈AI生成的視頻,可能比其他所有模型的總和還要多。」
根據用户反饋得知,首先,受益於可靈AI非常迅速的生成速度。第二,非常強的提示詞遵循度,能夠理解提示詞的意思並遵循執行。第三,鏡頭運動非常出色,能夠高質量地生成多圖參考等。
2.滿足品牌影視級內容的生產
藍色光標作為營銷行業的探索者,在初期就率先與可靈AI達成合作,每個月使用可靈AI生成大量的高質量視頻。
説到底,AI技術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如何幫助客户解決商業問題。對於藍色光標,面對大量品牌客户的高質量影視級內容需求。在AI應用當中,藍色光標明顯感知到,相較於海外的Veo 3等視頻大模型,可靈還是有非常鮮明的優勢。
藍色光標CEO潘飛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可靈AI生態論壇上表示:「在高級的內容製作上,可靈AI對細節的把控,包括動態首尾幀,內容一致性等方面非常強。更重要的一個特點是關於中國元素和中國場景的內容生成方面,可靈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可靈AI已經真正進入了幫客户解決商業價值問題的階段,能夠生產品牌客户需要的高質量的、影視級的內容。
除了服務科技平臺和專業機構,可靈AI憑藉全球領先的產品力和繁榮的創作者生態,正加速滲透品牌營銷的核心戰場,成為廣告營銷B端客户的首選合作伙伴。陸續與伊利、vivo、聯想、周大福、瑪氏箭牌、青島啤酒等多個著名品牌展開合作,賦能品牌營銷從素材創作到品牌打造的全鏈路實踐。多樣化的商業探索,讓可靈AI在商業應用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
AI的廣泛應用會重構那些可以被批量化定義的工作內容,甚至AI會做得更好。而從業者稀有的創造力,通過視頻大模型展現出來,落地成想要的效果,依舊是未來大模型迭代很核心的長期追求。
降低成本,
AI技術將為行業帶來高質量利潤
在當下市場環境中,客户越來越需要能提供更快、更好、更經濟解決方案的廣告營銷機構,而AI的運用使得他們的目標唾手可得。與其説AI是一種工具,不如説這是一場革新,將對整個行業生產關係進行重塑。
當前,無論在效果廣告還是品牌廣告領域,AI都已經為行業帶來明顯收益。
AI可以大幅縮短廣告素材的創作過程,過去可能需要一兩周的執行時間,現在只需數小時即可完成,大幅壓縮時間和人力成本。同時,行業將有機會進入到一個品牌內容產出量空前龐大的新時代,能夠幫助品牌實現大規模的個性化內容生產。儘管單個內容素材的製作成本因此而降低,但總體產出的資產數量卻實現了質的飛躍。
高盛研究顯示,AI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將進一步加速廣告營銷行業向更高效、更可衡量的數字渠道遷移,這意味着品牌內容能否沉澱為品牌資產會變得更加可視化。
在4月廣告門曾邀請藍色光標分享AI對營銷行業及各環節帶來的變化。藍色光標表示,內部調研數據顯示,在突出業務場景上,AI技術基本可以做到10倍左右的提效,總體業務提效水平在60-1000%之間。目前「人+AI」的工作模式已經實現100%全員落地,覆蓋95%以上的作業場景,AI已經深度融入工作流程中。
同樣加大AI廣告工具普及力度的Meta,計劃在2025年底前,推動50%的廣告客户使用AI創意生成功能,進一步提升廣告轉化率。
Meta 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在元宇宙業務持續虧損和歐盟監管的雙重高壓下,Meta利用AI技術深度賦能廣告引擎,實現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6%至414億美元,廣告轉化率提升5%。廣告支出回報率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經過AI技術賦能,Meta的廣告業務展現出十足韌性,AI推薦系統和精準投放工具成為營收增長的核心引擎。
據悉,AI大模型給快手站內的廣告營銷也帶來顯著的規模化應用成效。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平臺內AIGC營銷素材及虛擬數字人直播方案日均消耗金額超3000萬元。
專業測算結果顯示,AI大模型將短視頻素材製作成本降低60%~70%,甚至更高,為中小企業帶來「成千上萬倍」的創意生產效率優化。
這意味着廣告營銷行業有機會從過去傳統的工作時間計費轉變為根據品牌有效內容數量計費的營收模式。這或許意味着,生產的有效內容數量越多,服務商收入就越可觀。這並非行業的零和博弈,而是深刻的價值重構,AI技術將有機會實現品牌、平臺、服務商之間的利益再分配。
當然,要實現這樣的願景,還需要AI大模型工具具備持續迭代技術的能力。
最近,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可靈AI重磅發佈的全新多圖參考、靈動畫布等功能,也為AI在廣告營銷行業的應用帶來更多可能性。
通過多圖參考功能升級(角色、主體和場景一致性、動態質量、畫風保持顯著提升),滿足廣告行業對「品牌視頻統一性」「複雜場景精準還原」的需求,高效生成各類廣告營銷素材,如海報、短視頻等。
而靈動畫布集無限可視化空間、AI創作輔助與多人實時協作為一體,幫助廣告團隊將零散想法轉化為完整的品牌廣告創意,並高效串聯成視頻作品,提供流暢直觀的創作體驗,提升品牌廣告的製作效率和質量。
觀察可靈AI的技術迭代,其基礎模型能力不斷提升,聚焦於生成效果和可控性的持續突破。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廣告營銷客户深度合作,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助力行業突破創意邊界,實現從「工具替代」到「價值共創」的升級,全面推動廣告行業各環節鏈路的AI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