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美国SEC持牌投顾Eric:加息靴子落地背景下,科技股财报季有哪些操作策略?

2022-07-28 21:03

华尔街最受欢迎的科技股本周陆续放榜,继微软、谷歌、Meta发布业绩之后,苹果、亚马逊今晚将相继公布最新业绩。财报季有哪些投资策略?科技巨头领衔的TMT行业有投资机会吗?

华盛价值课堂《跑赢美股》专题请到了大佬何鲲 Eric(@阿浦美股 创始人,美国SEC持牌投顾,美国NCI投资管理合伙人)来分享相关投资机会。以下是他的主要观点:

美联储加息75基点!迅猛加息会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吗?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当地时间周三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2.25%至2.50%区间,符合市场预期,这使得6-7月累计加息达到150个基点,幅度为1980年代初保罗-沃尔克执掌美联储以来最大。

经济学家认为,预测到未来6到12个月,也就是将近一年的时间,美国经济将出现衰退,劳动力市场的势头将递减,并最终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学家有一些境下预测,美联储的行动将把失业率推至接近5%的水平,目前的水平的在3.6%。

值得注意的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国际上的部分经济学家可能已经在开始去唱衰。目前美国的官员已有预测经济会衰退的现象,包括了美联储鲍威尔主席在内的许多官员承认会实现软着陆的情况,但是没有说叫做经济出现衰退。

同时,请大家看一下这个表,大家对于市场整个方向上面判断的一个预期。

这个预期里面包括了3月份,5月份,6月份、7月份的加息,请注意8月份不需要再往上加息。所以8月份有可能成为市场感受到美国大盘市场上面的一个反弹了。大家应该有感觉,最近的趋势好像很好,借势借着我们的这个财报季的过程可能会更好。

7月份加息后大盘的回调,之后一直到9月的加息8月份这个整个将近两个月的周期里面,预计市场上面可能会有一些明显的好转。

请注意,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一个小幅度的反弹。然后9月份的加息,9月份的加息预期是50个基点,但是还要看这只是一个预期。所有的预期只要没有在美联储公布之前可能都会有其他的变数。

10月份加息25个基点也同样的,这里面只有两个月的周期,然后12月份今年年底。到了明年的情况,美联储的加息,包括缩表的政策现在没有下来。但是今年的下半年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一个预期值。所以可以看到整个在利率水平上面来说,到了年底的时候,利率已经高达到3.75左右。这是一个要提前有一个预判和预期的情况。

但同时同样的,还是那句话,就是中间你可以看到8月份的机会,10月份机会可能都会迎来一波反弹。这可能是有概率的。你说我们的反弹是不是能达到又回到牛市的可能,这个现在我们看不见。如果各位还记得我讲过,我们去看标普500指数spy,大盘这样的一个指数到多少是牛市,到多少是熊市,你会发现现在我们依然在猴市当中,没有出去也没有掉下去。要看七月份明天加息之后的状态会如何。这是提前大家看到的一个可能会存在的一个情况。

另外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就在本周,美股五大科技巨头微软、谷歌、Meta、苹果、亚马逊公布二季度财报,前三者已率先放榜业绩喜忧参半,而今晚的苹果才是重头戏,回顾和展望这些科技巨头的业绩?有哪些投资机会和策略值得挖掘呢?

苹果今晚放榜,下一个业绩增长在哪?

首先是苹果,苹果公司有多厉害。用后付权的方式。后复权是一种股票的分析的方法。后复权也就是把从苹果上市以来所有的合股全都放在一起,会发现苹果的股价一直涨到现在的35,000美元一股,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一个数据。当然这不是真实的情况,真实情况是正常的逻辑的话,你可以看到苹果是一个真实的股价状态。苹果是经历过乔布斯到现在的库克,一代一代CEO执掌人的过程,苹果长期以来的涨幅,趋势很明显。

核心是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整个苹果的周期。从2001年的只能听歌的iPod到04、05、06年的itouch,紧接着07年跨世纪的iPhone,到2017年是乔布斯的时代,再往下ipad,乔布斯去世,2015、2016明显下跌。

库克时代开启,销售最牛的iPhone,耳机卖得巨好,最牛的是,股价19年突破10000亿美金市值,到2020年,19年到20年突破20000亿美元市值,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到30000亿的时候,用了8个月。财富积累和爆发越来越快。

苹果的逻辑已不是发布了什么新产品,用投资人的角度去看另外一件事情,不要追那个产品了,最厉害的是库克所管辖的供应链。可能三星、华为、小米各种所说的硬科技、黑科技出现在安卓手机上,但苹果没有都用。为什么苹果卖得最贵,还利润最大。是因为这件事情苹果做对了,这件事情就是占山为王,叫库克的供应链哲学。

什么叫供应链呢?就是库存是最根本的邪恶。请注意这句话非常重要。曾经有卖过货吗?有看过那些现在最火爆的抖音卖货吗?看过吧。也看过拼多多在2017年所宣布的一件事情叫做拼多多上市了,要帮助那些农户去销售、去产减产、去库存?为什么呢?因为一定有产品在你的库房当中滞留下来。所以这件事情,库克在1999年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库克能加入苹果完全是因为他在供应链端里面非常强。他太知道如何去挣钱,如何去省钱,那个成本是什么。请注意这件事情,大家如果有人是在做生意的,如果你在创业等等,你要思考一下你这个行业的本质。很多苹果店卖的也确实是一个产品,也卖一些所谓的软性服务,包括了App,应用商店这种软性的东西。但是苹果打破天说到底还是卖的零售商品。不管在苹果店里卖,还是在淘宝店,拼多多打折,还是那件事情,库存是最根本性的邪恶。如果你是卖货的,在卖货的逻辑里面,库存是最可怕的事情。

告诉大家一个数据,你会觉得更可怕。1998年,乔布斯把苹果两个月的库存周期缩短到了一个月,1998年年底,库克把库存周期缩短到了9天。1999年9月,达到惊人的2天甚至达到15个小时。苹果做大做强不是因为多少优质的产品,创意的点子,零售行业底层就是清库存。苹果对于各地供应商的管控能力多么强,全部管控数据都在苹果自己的服务当中,供应链必须走一条链是专门给苹果供货的,有自己整个Saas系统去完全调配和了解供应商。这件事情很可怕。

第二件事,资金已经很充足的苹果。通过iPhone少款多量的优势,用订单控制全球供应链的产能。比如2011年,10年前苹果花了39亿美元买断LG高分辨率屏幕,使整个市场严重缺口。2014年,苹果再次耗资买下23%的闪存产能,使闪存市场大幅涨价。苹果为什么会从1万亿到20000亿用一年20000亿到30000亿用半年。就是因为他太知道怎么拿到钱去花这个钱,花在刀刃上。花在那些可以彻底控制整个全球供应链的产能上面,因为他根本就不缺钱。所以股价拉上去之后获得的换来的是什么。换来的是它可以把大量的东西买断,在整个自己的链条当中买断。

苹果供应链操作法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产业链思维中,做得是顶流的。产业链的下游都是获客流量,再往后产品服务,包括实体、虚拟,ToC的渠道,企业级软件控制,再往后ToB的合作,砸钱把整个渠道全买断。台积电涨价,苹果依然采购,因为台积电技术就是牛,芯片制作慢,全球周期被影响,苹果没有,依然给到最好的科技产品。用充足的资金量买断顶配的上游。苹果帮你赚最快的钱。苹果最大核心不完全来自于技术。而是对库存的管理能力,还有足够多的现金去控制全球供应链。

但苹果4月警告称,供应问题(包括芯片短缺和生产障碍)可能会造成40亿至80亿美元的营收损失。一些分析师表示,此次苹果将发出信号,表明其对供应链管理良好,营收所受冲击最终将处于其预期区间的低端。

另外,投资者将密切关注苹果是否会发出消费疲软的信号。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销售一直在放缓,但苹果所受的影响较小,因为其面向的高端市场更具弹性。苹果的主要处理器供应商台积电此前警告称,全球对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正趋于疲弱。

更重要的是,若苹果需求放缓,这将是经济衰退的一个强劲信号。近日报道, 为了应对潜在的经济衰退,苹果公司计划放慢部分部门2023年的招聘计划。

相关阅读:财报前瞻 | 苹果销售增速或创疫情来最低 外界更关注需求是否放缓

财报日有哪些操作策略?

财报在我们看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逻辑:财报是一个定时炸弹,是一个财务游戏,如果不想被游戏玩是玩游戏,就必须冷静看待财报本身。财报发布结果直接影响股价,但与企业价值短期无关。财报数据超预期了,不代表股价会涨,财报数据不及预期,也不代表股价近期会跌。那么我们的操作方法、策略是根据财报的定时发布的特性,基于这个逻辑,我们采取【财报前】、【财报后】和【财报日】三种策略来操作。

大盘现在状态,破了450叫牛市,跌破350叫熊市,现在在区间中,一定是猴市,这个周期半年也不是不可以。看沃尔玛,上一次财报暴跌,这一次依然如此,盘后逻辑其实有一次买点。

看谷歌,财报当日。拆股之后一般有一个回调期,虽然盘前上涨,依然不认为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盘后逻辑今晚上要等一天,财报当日的逻辑里建议用分钟线的逻辑做日内,同时大概率是下跌,用做空的逻辑去做,依然fisher蓝色线突破橙色线向下,不要留很久,一个周期就走掉。过完财报第二天做分钟线的逻辑里谷歌有明显的反弹。合股拆股多数情况下没有涨的,半个月的调整期,基于财报也是这样,谷歌要等一下,调整一下。

看微软,盘后财报,还是建议日内逻辑,因为已经盘前拉升,日内做空。单日买卖,不用融资融券的费用,借用券商保证金不用交利息,这是日内的优势。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