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6 08:01
(來源:海運經紀)
今年以來,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保持強勁增長態勢。路透社數據顯示,1月~8月,美國LNG出口量達到6900萬噸,同比增長22%,比2024年全年出口量還多1240萬噸。受採暖季結束后天然氣補充庫存的需求、新能源發電量下降出現能源缺口和承諾擴大美國能源進口以減少貿易順差等因素影響,歐洲地區1月~8月進口美國LNG同比飆升61%。但受天然氣產量增長不確定性、管道設施建設不足、美國出口運輸政策變化和全球天然氣市場需求有限等因素綜合影響,美國LNG出口能否保持持續增長態勢仍面臨諸多挑戰。
挑戰一:上游天然氣穩定供給存在不確定性
從區域來看,得克薩斯州、賓夕法尼亞州、路易斯安那州、西弗吉尼亞州和新墨西哥州是美國頁岩氣主要產區,2024年合計產量約佔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73%。但上述地區頁岩氣未來產量持續增長面臨一定挑戰。
首先,優質「甜點」資源逐步減少將限制頁岩氣產量大幅增長。參照美國頁岩油氣的開發實踐,在相同技術水平下,石油公司為提高生產效益,普遍選擇優先開發資源稟賦好的「甜點」區域,但隨着「甜點」資源逐漸耗盡,新增接替頁岩氣資源開發難度將逐步增大,開發成本也將逐漸提高。
根據美國能源數據公司Enverus子公司EIR的最新觀點,隨着美國核心頁岩氣資源庫存的減少,美國頁岩油氣產業正進入成本更高、開發技術更復雜的新階段,這一轉變將重塑美國頁岩油氣產業的生產成本曲線,也將重新定義整個美洲大陸的油氣投資策略。
先鋒自然資源公司創始人斯科特·謝菲爾德也表示,2023年將公司以65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埃克森美孚的重要原因是,公司主力頁岩區的優質資源即將開發完畢,而剩余頁岩區的開發成本相對較高。
其次,低成本伴生氣產量難以持續增長。綜合伍德麥肯茲、Rystad和Hart能源等機構的預測,二疊紀盆地的低成本伴生氣將在2030年~2040年達到美國天然氣增量的30%,但隨着該地區頁岩油產量增長難度進一步加大,預計二疊紀盆地的伴生氣產量將在2040年前后回落,進而拖累美國天然氣產量的整體增長。
挑戰二:天然氣長輸管道制約LNG出口
從天然氣運輸角度看,即使美國阿巴拉契亞頁岩區的天然氣產量仍有一定增長空間,但美國新建LNG項目主要集中在墨西哥灣沿岸,現有州際管道輸送能力難以滿足天然氣從產區到LNG項目液化生產線的運輸需求。
美國LNG巨頭切尼爾能源公司表示,「當前問題不在於天然氣供應是否充足,而在於如何高效運輸」。金融諮詢機構OEXN也認為,雖然1月~8月美國LNG出口創新高,但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不足仍是未來LNG出口增長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沒有大規模州際天然氣長輸管道支撐,墨西哥灣沿岸多個在建液化設施就無法高負荷運行。
事實上,美國EQT能源公司2024年實施「縱向整合」戰略,以55億美元高價收購天然氣中游業務運營商Equitrans Midstream公司,核心交易邏輯正是通過獲得超過3000英里的管道設施,打通從開發井到美國東北部地區以外市場的較低成本連接路徑,最終實現向美國東南沿海地區穩定供氣。
然而,大規模新建LNG項目的配套長輸管道可能引發美國東北部地區民眾和環保組織的激烈反對。特朗普執政以來,包括海濱管道公司、DT中游公司和EQT能源公司等在內的多家企業,已計劃在美國東北部建設或擴建外輸管道及相關基礎設施。但包括塞拉俱樂部在內的多個環保組織已向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提出抗議,反對東北部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項目。
根據美國能源與環境分析中心(CEEA)關於美國天然氣管道建設對温室氣體排放影響的報告披露,如果現階段所有已規劃天然氣管道項目均順利建成並滿負荷運行,年輸送天然氣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將超過美國燃煤電廠與工業鍋爐碳排放總量的兩倍,這將給美國乃至全球氣候與環境治理帶來嚴峻挑戰。
挑戰三:船運新規或限制出口能力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最新規定,2028年4月起,美國1%的LNG出口量必須由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運輸;2029年起,1%的LNG出口量必須由美國建造的船舶運輸,此后每年提高1%,直至2047年實現15%的LNG出口由美國建造船舶運輸的目標。
此次船運新規的核心目的雖是重振美國造船業,但部分能源機構認為,該政策可能給美國LNG出口帶來負面影響。能源諮詢與船舶經紀機構Poten & Partners表示,目前只有「American Energy」號1艘在運營的LNG船掛美國國旗,但該船是1994年在法國建造,2025年3月開始從美國墨西哥灣向波多黎各運輸LNG;當前全球共有682艘LNG船,只有「LNG Aquarius」號是在美國建造,並於1977年6月交付,但現在懸掛印尼國旗;如果滿足船運新規要求,到2047年,美國需要建造45艘LNG船,但當前全球在建的331艘LNG新船訂單中,只有1艘在美國。
根據行業共識,韓國和日本船廠建造1艘船的周期是兩年以上,而且船位已經排滿,美國及其盟友根本沒有新建大量船舶的能力。另據全球最大的船東協會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的數據,美國佔全球LNG運輸需求的27.5%、原油運輸需求的9.5%,現階段主要使用韓國LNG船運輸相關貨物;全球LNG船隊中78%的船舶由韓國建造,13%和7%來自日本和中國。
新規發佈后,美國液化天然氣中心(CLNG)與美國石油協會(API)聯合提交了意見書,呼籲取消針對LNG運輸船的條款。其中,美國液化天然氣中心在意見書中指出,「美國不僅缺乏造船能力、技術能力和供應鏈,而且相關專業人才嚴重不足」。
挑戰四:全球市場供需失衡風險加劇
從需求側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4年全球LNG貿易增速放緩,僅比2023年增長1.1%,遠低於2021年~2023年4.1%的年均增幅;今年以來,全球LNG市場需求增長整體不及預期。今年前8個月,我國LNG進口量同比下降18%,而且在持續增加管道氣進口量、大規模發展風能和太陽能等因素的推動下,未來LNG進口量或進一步下降。此外,受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提升、管道氣供應穩定及區域性價差收窄等因素影響,歐洲現階段進口LNG靈活性持續提高,現貨及短期協議佔比不斷優化,進口總量相對穩定,近中期難以出現較大規模增長。
從供給側看,根據國際天然氣聯盟(IGU)發佈的《2025全球LNG報告》,全球LNG將在2026年迎來新一輪產能爆發,北美與中東將有4670萬噸/年的產能集中釋放,或將推動形成全球LNG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除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普拉克明LNG等新項目投產速度快於預期,卡塔爾能源公司的北部氣田擴建項目也將於2026年底開始出口。另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當前全球在建天然氣液化產能超過1.74億噸/年,將使2030年全球LNG供應量升至5.94億噸/年,較2024年增長42%。
基於供需兩側的發展形勢,大部分國際公司都判斷未來全球LNG市場將出現供給過剩。其中,Rystad認為,全球LNG供應過剩最早將於2027年出現;荷蘭國際集團也表示,到2030年,美國和卡塔爾等國家的LNG供給增加將使全球LNG總出口能力提高45%以上,導致市場出現供應過剩;安迅思報告則顯示,2028年~2030年,LNG市場需求將取決於市場價格變化,但新增供應量仍將高於需求增量。
也有部分國際石油公司對LNG市場近中期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觀點持不同意見。澳大利亞伍德賽德能源公司表示,未來10年,全球LNG需求將增長50%,仍有較好發展前景。
挑戰五:投資過熱可能降低項目收益
鑑於前期美國多數LNG項目獲得較好收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際石油公司和非油氣背景的投資機構計劃參與或擴大美國LNG項目投資。其中,卡塔爾能源公司和沙特阿美等中東國家石油公司已參股美國LNG項目,並擇機增加項目投入資金;阿聯酋國家石油公司(ADNOC)則計劃增加美國LNG項目在資源池中的佔比,提高公司LNG業務經營的靈活性和可選性;KKR、GIP和Stonepeak等全球知名基礎設施投資機構也加大了對美國LNG項目的投資力度,以獲取長期穩定的現金流,並對衝天然氣大宗商品價格風險。
此外,受美國「大而美」法案大幅降低清潔能源税收抵免和特朗普政府支持天然氣產業發展等因素影響,美國債券和股票等金融市場的鉅額融資也大規模湧入LNG新項目投資領域。在此背景下,美國LNG產業可能面臨投資過熱風險。一方面,可能導致LNG項目建設需要的材料成本通脹,如推高低温鋼等關鍵材料價格;另一方面,由於多個LNG項目同時施工且熟練勞動力資源有限,將推高人工成本,並可能延誤部分項目進展。事實上,投資過熱造成的成本上升和市場供給過剩帶來的LNG價格下跌,也可能大幅拉低未來美國LNG項目的利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