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百利天恆通過港交所聆訊

2025-10-24 04: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10月22日,四川百利天恆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利天恆」,688506.SH)公告稱,公司已刊發H股聆訊后資料集,意味着百利天恆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近年來,百利天恆在資本市場的佈局持續加速,公司創始人朱義還提出要在2029年成為入門級MNC(跨國公司)的遠大目標,但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取決於核心產品iza-bren能否儘快實現商業化。

資本佈局持續加速

自2023年1月登陸科創板以來,隨着股價一路走高,百利天恆在資本市場的佈局也越發密集。

今年3月,百利天恆拋出了定增計劃,並在9月完成37.64億元的募資。公司稱,擬將募集資金用於創新葯研發項目,主要用於加速核心ADC藥物(抗體偶聯藥物)iza-bren(BL-B01D1、EGFR×HER3雙抗ADC)等產品的臨牀試驗,並推進GNC(多特異性抗體藥物)等前沿技術管線的研發。從認購方來看,公募基金為最大參與方,另有多家頭部券商和保薦機構跟投。

對於此次衝刺港交所,百利天恆方面曾表示,是爲了推進公司國際化業務的發展,更好地利用境內境外融資平臺,同時擴大國際投資者基礎,助力向跨國藥企轉型。

資金需求方面,今年5月,百利天恆在定增項目中回覆上交所問詢時披露,結合2025年至2027年經營活動需求52.2億元、擬實施的資本性支出8.8億元及安全現金儲備17.4億元,扣除2024年末的30.2億元現金儲備后,公司未來三年資金缺口為48.1億元,包含研發投入、銷售團隊建設和ADC產品的產能等多項需求。

多次募集資金的背后,百利天恆的核心產品iza-bren無疑是其底氣所在,該藥目前是全球首創、新概念且唯一進入三期臨牀階段的EGFR×HER3雙抗ADC藥物。

2023年6月,百利天恆旗下iza-bren的臨牀數據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全球前十大跨國藥企中有多家拋出了合作邀約的橄欖枝。2023年12月,百利天恆與百時美施貴寶(BMS)就該藥以「共同開發、共享商業化」的模式達成合作協議,潛在交易總額83億美元,其中首付款8億美元,一度刷新全球ADC領域單筆最大交易額紀錄。

盈利能力仍待觀察

回顧百利天恆近年來的發展歷程,公司雖手握眾多管線,業績方面卻存在波動,盈利能力或有待iza-bren實現商業化后進一步觀察。

得益於從百時美施貴寶處收到的大額首付款,百利天恆在上市第二年大幅扭虧為盈。但因去年同期較高的業績基礎以及近期一路飆升的研發費用,百利天恆今年上半年再度陷入虧損泥潭。

2025年半年報顯示,百利天恆保持創新葯的高研發投入,導致本期利潤指標為負。上半年,公司的研發費用為10.39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06.69%,同比增加596.88個百分點,遠超公司報告期內營收,呈現較大增幅。

數據顯示,百利天恆研發費用由2022年的3.7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7.46億元,所佔總營收的比重也從同期的53.4%暴漲至133.2%,到了2024年進一步增長到14.43億元。在此背景下,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也水漲船高,2022年為574人,在公司總人數的佔比僅為27.68%;2025年上半年則增加至1360人,佔比大幅提升至48.16%。

除了研發費用投入力度,百利天恆研發的另一明顯特徵是多線並進同時開發。

截至今年上半年,百利天恆共有15個在研項目,累計已投入33.96億元,僅今年上半年就投入了9.07億元,預計總投資規模為43.53億元。百利天恆方面坦言,預計未來仍需持續較大規模的研發投入用於在研項目,鑑於公司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仍會面臨虧損風險。

對於為何多線研發,百利天恆曾表示:「多管線同時研發符合公司‘紮根中國、走向全球、成為跨國藥企’的戰略定位,促進多管線協同競爭,有助於打造豐厚且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管線體系。」

行業競逐衝刺階段

進一步梳理不難發現,無論是此前的定增還是此次衝刺港交所,公司的核心目標之一都在於加速推進創新葯管線研發。隨着在ADC領域的競逐進入衝刺階段,百利天恆儘管頭頂諸多光環,但同樣需要保持「到點交卷」的緊迫感。

一方面,得益於與百時美施貴寶的協議,公司收穫了大量資金。但這也同樣要求百利天恆加緊研發進程並在臨牀試驗層面取得良好進展,后續臨牀數據能否符合預期,也將直接影響里程碑付款。

10月13日,百利天恆發佈公告稱,因全球II/III期關鍵註冊臨牀試驗IZABRIGHT-Breast01已達成里程碑事件,正式觸發合作協議項下第一筆2.5億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條件,百利天恆子公司SystImmune將於近期收到款項。

另一方面,隨着行業競逐進入衝刺階段,來自同行的壓力也不容忽視。科倫藥業近期公告稱,子公司在202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大會上公佈旗下多款ADC藥物研發進展;子公司的核心ADC藥物蘆康沙妥珠單抗,也於近期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治療第三項適應症。信達生物也在近期公告與武田製藥的戰略合作,合作總金額最高達114億美元,內容同樣涵蓋ADC療法開發。

作為一家由仿製藥和中成藥起家的公司,近年來百利天恆原本的業績基本盤有所收縮,創新葯成為公司盈利預期的核心增長點。但這顯然無法急於求成,對百利天恆的運營管理和研發轉化能力都是一場「大考」,能否順利實現以及何時實現iza-bren的商業化,仍有待時間的進一步檢驗。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