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2 18:58
01
微創外科的時代,
需要更精密的「延伸之手」
時針回撥到1908年,布達佩斯的手術室里,Hümer Hültl醫生從「訂書機」上獲得靈感,完成了一臺開創性的手術。他使用的原始吻合裝置重達8磅,需要多位助手協同操作——這是外科吻合技術的起點,也是醫療器械漫長進化史的開端。
百年后的今天,當外科醫生在腔鏡下輕觸按鈕,電動吻合器便能在患者體內精準完成切割縫合。這一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后,是一場持續百年的技術革新。
02
當腔鏡手術遇見精密器械,
微創時代的新需求
隨着外科手術從「大刀闊斧」走向「精雕細琢」,腔鏡技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醫生通過幾個小孔,取代了傳統的大切口手術。這種變革對手術器械提出了全新要求: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完成更精準的操作。
腔鏡吻合器應運而生,成為醫生在體內的「靈巧雙手」。但最初的手動器械仍需醫生通過機械傳導施加較大力量,如同用一根長棍進行精細雕刻,難度可想而知。
「手術的關鍵時刻,器械的穩定性就是生命的保障。」一位資深外科專家如此形容。這種對精準度的極致追求,催生了電動吻合器的誕生。
美敦力創新中心(成都)
03
電動化變革:
從「技藝」到「藝術」的跨越
電動吻合器不僅僅是工具的升級,更是外科手術理念的革新。
1)重新定義手術操作
傳統手動吻合器採用「手動夾持、分步擊發」模式,對醫生的操作技巧要求極高,不同醫師手法的細微差異都可能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在關鍵的吻合瞬間,手部力量的波動可能導致器械抖動,這好比攝影師在按下快門時的輕微晃動會直接影響成像質量。此外,手動調整夾持時,可能導致組織壓榨不均,增加吻合口滲血的風險。
電動吻合器將這一過程轉化為精準的電子信號控制。醫生只需輕觸按鍵,就能實現平穩擊發,將操作重點從「如何用力」轉向「如何決策」。
2)多維度的臨牀價值
對外科醫生而言,電動吻合器顯著降低了操作強度。特別是在長時間複雜手術中,減輕體力負擔意味着醫生能保持更好的專注度。
對患者來説,平穩的擊發過程意味着更小的組織損傷風險。而不等高釘釘倉等創新設計,猶如為不同組織量身定製的「智能縫合系統」,在確保吻合牢固的同時,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組織血供。
04
醫改浪潮下:
跨國巨頭的本土化佈局
全球電動吻合器市場主要存在兩種技術範式,即固配型和通配型,各自代表着不同的設計理念。
近年來,隨着帶量採購、DRG/DIP醫保支付等改革的深入,醫療行業進入精細化運營時代。在此背景下,「質量與成本」成為不斷迴響的雙重奏,醫療器械國產化效應也日益凸顯。
成立於1999年的康迪醫械,見證並參與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歷程。從成為國內首家一次性吻合器生產企業,到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康迪的成長軌跡也是中國製造業升級的縮影。
2019年與美敦力的戰略整合,為康迪帶來了全球視野和技術支持。而康迪也憑藉自身實力,成為美敦力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
2024年10月,美敦力康迪與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簽署投資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一個集高端外科產品及設備生產製造與創新研發孵化於一體的「智造」基地和「創新」中心。康迪將引入美敦力大外科事業部的先進產品和新技術,旨在強化其外科手術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本土化供應能力,助力打造長三角醫療科技創新高地。
簽約圖
在「電動化+本土化」雙趨勢下,康迪與美敦力致力於打造One Surgical全價值鏈生態,其發展理念核心是:
4要素:中國速度,中國成本,中國創新,本土合作。
3市場:美敦力中國、康迪中國、康迪海外。
2品牌:美敦力、康迪。
1標準:同一套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適用於雙品牌及中國、海外市場,涵蓋研發、製造及售后。
在下一篇文章,小編會進一步講述美敦力康迪在目前醫械內卷下的差異化「升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