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2 17:47
宣佈總金額114億美元的對外授權交易后,信達生物(01801.HK)股價不漲反跌。10月22日,信達生物高開低走,當日報收85.2港元/股,跌幅1.956%。
總交易額達到百億美元
信達生物當日盤前公告顯示,信達生物與武田製藥達成全球戰略合作,旨在加速推進信達生物新一代IO及ADC療法開發,拓展全球市場價值。本次合作包括兩款后期在研療法IBI363(PD-1/IL-2α-bias)及IBI343(CLDN18.2ADC),以及一款早期研發項目IBI3001(EGFR/B7H3ADC)的選擇權。
交易價格方面,信達生物將獲得12億美元的首付款,包括以認購事項方式獲得的1億美元戰略股權投資,認購價較緊接股份發行協議日期前三十個交易日的股份加權平均收市價溢價20%。信達生物亦有權獲得合計最高可達102億美元的潛在里程碑付款,本次合作交易總金額最高可達114億美元。信達生物還將獲得每個候選藥物在大中華區以外的潛在銷售分成,除IBI363在美國市場雙方將採用利潤損失共擔模式。
分交易標的看,信達生物與武田製藥將在全球範圍內共同開發新一代IO基石療法IBI363,並在美國共同商業化,武田製藥將在共同治理和協同一致的開發計劃下主導相關工作。其中,全球範圍內開發成本將按信達生物和武田製藥分別四六成比例分擔;在美國共同商業化時按美國市場利潤或損失也將按信達生物和武田製藥分別四六成比例分擔。
此外,信達生物將授予武田製藥在除大中華區及美國以外市場的商業化權益。武田製藥將擁有在大中華區以外供應IBI363的全球生產權,並與信達生物共同享有在美國市場商業化供應的獨家權利。
信達生物稱,此次與武田製藥就IBI363的合作旨在雙方共同推進經達成一致的臨牀開發計劃,加速探索並最大化IBI363作為新一代IO基石療法的臨牀潛力。基於目前已積累的超過1200例患者的紮實臨牀數據,雙方將率先推進IBI363於非小細胞肺癌(NSCLC)與結直腸癌(CRC)的全球開發,包括拓展至一線NSCLC和一線CRC適應症;此外,雙方近期計劃拓展IBI363至更多適應症的臨牀開發。
IBI363是信達生物一款備受關注的候選藥物。中郵證券近期研報顯示,IBI363同時具有阻斷PD-1/PD-L1通路和激活IL-2通路兩項功能。2025年8月公司宣佈IBI363的IND獲FDA批准,開展治療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首個全球關鍵三期臨牀研究。此前IBI363在2025年ASCO上亮相三項口頭報告:對「免疫耐藥」、「冷腫瘤」等具備亮眼的療效數據。
另外兩個標的方面,信達生物授予武田製藥IBI343(CLDN18.2ADC)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的獨家權益。此外,信達生物授予武田製藥IBI3001(EGFR/B7H3ADC)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權益的獨家選擇權。
針對與武田製藥合作的理由,信達生物在公告中提到,此次戰略合作是推動公司長遠發展的重要一步;此次合作將結合本公司在IO及ADC領域的專業洞見與深厚積累,以及武田製藥在全球腫瘤藥物開發與商業化的豐富經驗與強大實力;有助於本公司拓展全球佈局,逐步在國際核心市場建立研發與商業化平臺能力等。
國內創新葯企對外授權交易密集落地
信達生物此次交易總金額刷新國內藥企對外授權交易記錄。儘管如此,信達生物的股價表現似乎意味着市場看好程度並不如想象中積極。這當中或有交易對手方的因素。和上述三生製藥的交易對手方輝瑞相比,武田製藥並未顯現出明顯優勢。
另一方面,港股創新葯整體行情影響或也是重要原因。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10月,港股通創新葯ETF跌幅已超過10%。臨近年底,創新葯企也進入對外授權交易集中落地期。
據興業證券研報,10月16日普瑞金生物宣佈與Gilead旗下Kite Pharma就體內原位編輯療法領域達成合作,普瑞金有權獲得1.20億美元的首付款,最高可獲得15.20億美元的里程碑和分成。維立志博首創自免雙抗融合蛋白LBL-047(BDCA2/TACI)與美國生物技術公司Dianthus Therapeutics達成潛在交易額10億美元的獨家許可協議。
10月17日,翰森製藥宣佈授予羅氏HS-20110(CDH17ADC)的全球獨佔許可(不含中國內地及中國港澳臺),翰森製藥將獲得8000萬美元首付款,開發、註冊審批和商業化進展里程碑14.5億美金,以及未來銷售分成。奧賽康控股子公司Ask Gene Pharma與Visara達成授權許可協議,將ASKG712項目在許可區域內(大中華區、新加坡、印度等地)的權益有償許可給Visara。首付款700萬美元,里程碑8900萬美元。
華鑫證券援引醫藥魔方數據指出,截至2025年8月,中國License-out出海交易數量已達93筆,佔全球交易數量32%,License-out首付款總額已達43億美元,總金額848億美元,首付款與總金額均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額,並有望創下近十年新高。
華鑫證券認為,在過去5年,超過3億美元首付的重磅BD在全球交易中仍是少數,在重磅交易落地前,實際需要經歷了漫長的臨牀數據讀出和商務談判等諸多環節,而早期I期和臨牀前管線,MNC決策更為迅速。中國創新葯企業的效率優勢將繼續保持,即使面臨中美貿易等不確定因素,中國創新出海的交易佔比將繼續提升,而在重磅交易上,其落地節奏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是海外MNC優中選優的過程。以目前中國企業在雙抗、ADC,小核酸等建立的技術優勢,未來重磅交易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