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人均身價過億,高盛買了

2025-10-22 10:26

(來源:東四十條資本)

風險投資機構總在為項目尋找理想的買家,把自己賣了的,不多。

因此最近的這則消息顯得有些特別——高盛官宣收購Industry Ventures ,這是一家管理70億美元資產的風投公司,2000年成立以來進行了一千多筆投資,涵蓋從種子期到后期成長期的企業,年度業績內部收益率(IRR)為18%。高盛將以現金和股權的形式支付6.65億美元,並根據該公司到2030年的未來業績,額外支付最多3億美元。這筆交易預計將於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全部45名員工都將加入高盛,CEO及核心管理層將被任命為高盛資產管理集團合夥人。

你瞧,VC圈又一個激動人心的造富故事來了。如果按照最高支付價來計算,這45名員工價值9.65億美元(約合68億元),平均每個人的身價都過億。

頂級投資銀行為什麼看上一家VC?細看,高盛擁有一個規模達5400億美元的另類投資平臺,直接投資於成長期、收併購、房地產、基礎設施和私人信貸等領域。更具體地説,Industry Ventures 將併入高盛的外部投資集團XIG。XIG擁有超過450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在私募市場,其業務範圍包括共同投資、另類管理策略、Vintage Strategies二級市場平臺以及Petershill GP股權業務。

與傳統的風險投資相比,XIG的投資策略更加多元化。舉例來説,XIG旗下的Vintage Strategies專注S基金,成了高盛另類投資業務中的旗艦產品。Petershill GP股權業務也並非直接投資初創公司,而是通過收購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的一部分股權,獲得一部分這些基金的管理費收入和業績獎勵。

因此不要誤解,收購的舉動並不意味着高盛現在將與風投公司競爭,擠進更多熱門融資輪次。如果你還記得,幾年前包括老虎環球在內的對衝基金們進軍風險投資領域,隨后又迎來一波撤退。

Industry Ventures也是一家活躍的投資機構,但它也是以S交易而聞名。因此,高盛收購Industry Ventures,是看上了S交易的機會。正如Lightspeed風險投資合夥人在評論此事時指出,「Industry Ventures是風險投資二級市場和混合基金領域最成熟的參與者之一,因此這為高盛提供了一個進入私募市場的優質入口——既提供了流動性解決方案,又能及早洞察風險投資交易流程。」

25年曆史的非典型風險投資

Industry Ventures 就是從二級交易業務起家,最大規模的退出案例來自對 Uber、阿里巴巴、Roblox、Twitter 和 Upwork 等項目的投資。此后,其業務逐步延伸到風險投資市場的各個領域,包括提供二級交易的流動性解決方案、為新興風險投資基金提供種子資金、利用按比例認購權直接共同投資早期高增長企業(SPV),以及投資於風險投資和技術收購的交叉領域。

看起來有點複雜,你可以將的它佈局思路,理解成類似母基金的PSD策略。通過結合一級投資(Primary)、二級投資(Secondary)和直投(Direct)三種方式,實現風險分散、收益增強和流動性優化,此外還涉及併購和SPV。

按新聞稿的説法,Industry Ventures 擁有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組合之一,投資於 800 多家專注於風險投資和技術的基金,並與超過 325 家風險投資公司合作,擔任有限合夥人、流動性解決方案提供商和共同投資夥伴。 

在基金募集方面,2022年,Industry Ventures 完成一支3億美元的直投基金募集。2023年,Industry Ventures 在 Greenstone Equity Partners 的支持下完成了兩支基金的募集,募資總額達 17 億美元。

其中,二級基金(Secondary X Fund)承諾資金超過 14.5 億美元,技術併購(Tech Buyout II Fund)承諾資金超過 2.6 億美元。Secondary X 是募集規模最大的風險投資二級市場基金之一,也是 Industry Ventures迄今為止募集規模最大的基金。

這正是高盛發力的方向。根據PitchBook發佈的《美國VC二級市場觀察》,在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的12個月期間,美國VC二級市場交易總額達到611億美元,首次超越同期IPO退出總額的588億美元。IPO難,買賣老股自然成為退出的主要渠道,這筆收購旨在強化高盛在私募二級市場和早期科技投資領域的佈局,拓寬其客户在高增長企業中的投資渠道。

高盛全球資產和財富管理主管馬克·納赫曼 (Marc Nachmann) 表示,高盛將二級交易視為「長期增長機會」,而一舉買下Industry Ventures 反映了這家銀行巨頭對完善平臺的信念。

風投收購案可能會越來越多

買下一家風險投資機構,這種案例在併購交易中總體較為罕見。硬要説的話,也有過幾起,比如Meta今年對NFDG的半收購,StepStone Group在2021年對Greenspring Associates的收購。

交易的主體不同,訴求也不盡相同。以上述兩起案子為例,前者着眼於加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和投資佈局,后者則是爲了更好地給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投資解決方案,滿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針對此次高盛的交易,PitchBook 一位高級風險投資分析師分析道:「這筆收購是同類中的首例,標誌着風險投資在推動華爾街銀行增長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鑑於高盛的影響力,這種規模的收購很難複製,但受此消息影響,我們可能會看到各大銀行對另類投資策略的投資增加。」

隨着IPO的時間推延,二手交易市場也隨之飆升,從曾經飽受詬病的工具,逐漸成為美國私募市場的命脈。有數據顯示,到2025年底,二手交易市場交易量可能突破2000億美元,打破去年創下的1620億美元的紀錄。

如前所述,高盛此次收購的是整個公司,包括未來運營業務的團隊、基礎設施和運營能力。MetaProp 聯合創始人兼普通合夥人扎克·阿倫斯 (Zach Aarons) 對此表示:「這筆交易真正展現了風險投資二手交易市場近年來取得的巨大發展——它已成為各種類型和規模公司風險投資組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風投公司的收購案仍不會構成市場的主流,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案例。在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風險投資仍然具有吸引力。儘管美國的監管環境瞬息萬變,比如華盛頓特區最近出臺的行政命令,將私募市場與 401k計劃(退休儲蓄計劃)更緊密地聯繫起來。但美國公開市場的投資者非常清楚,過去幾十年里美國上市公司數量實際上已經大幅減少,真正的遊戲似乎越來越集中在私募市場。

如Industry Ventures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Hans Swildens 所言,風險投資市場正處於關鍵的轉折點。通過將高盛的全球資源與 Industry Ventures 在風險投資領域的專長相結合,或許能夠更好滿足企業家、LP和基金經理日益複雜的需求。

和相對成熟的美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相比,國內的S交易市場起步晚,一直沒迎來爆發的春天。投中嘉川發佈的《2025年中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份額交易規模同比增長5.5%,達到405.3億元,但交易數量仍呈現下降趨勢。

雖然土壤和境況不盡相同,這筆大洋彼岸的交易至少説明,市場永遠需要錢的流動,總有人對風險投資機構有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説,Industry Ventures的案例或許還是能給國內正摸索着探尋新出路的VC們某種啟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