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2 04:32
(來源:新華日報)
大全集團
鎮江船廠
中國丹陽眼鏡城
天工國際旗下天工股份今年成功登陸北交所
城市大景
□ 本報記者 艾培 通訊員 田瑜銘 辛正
8月28日,全國工商聯發佈「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25中國製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鎮江4家企業入圍「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位居全省第6位;7家制造業企業入圍「2025中國製造業民營企業500強」,位居全省第4位。10月12日,2025江蘇民營企業百強榜單發佈,鎮江10家企業入圍「江蘇民營企業200強」,其中8家企業達到百億級。
一系列數據彰顯出鎮江民營經濟的蓬勃活力。在鎮江,民營經濟貢獻了超過50%的地區生產總值、60%以上的進出口額和税收、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業、90%以上的經營主體。該市通過精心培育,讓龍頭企業「大樹」根深葉茂,讓創新型企業「小樹」茁壯成長,讓傳統企業「老樹」萌發新枝,全力推動民營經濟從星星點點的「盆景」匯聚為蔚為壯觀的「風景」。
「要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着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不斷深化‘鎮合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內涵,讓企業擁有‘如沐春風’的體驗感、‘如魚得水’的獲得感、‘如鳥歸巢’的安全感、‘雪中送炭’的幸福感,千方百計激發民營企業發展內生動力。」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説。
「大樹」領航前行
走進大全集團的數字化車間,記者看到,機械臂精準揮舞,AGV小車穿梭有序,數據在雲端實時交互。這家從揚中起步的民營企業,已成長為我國電氣、新能源、電力電子、元器件領域的領軍企業。數十年間,大全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鄉鎮小企業,發展到現在在全國擁有6個生產基地、4個研究院和32家制造公司的大型企業集團。大全集團總裁徐翔説,集團將堅定圍繞「全球大業 百年大全」願景,深化科技創新,加大研發投入,聚焦智能電網、儲能系統、綠色能源等領域,加快關鍵技術攻關,推動核心產品向高端化、自主化發展。
「龍頭企業之於產業鏈,如同樹干之於枝葉。」鎮江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談沁磊形象地比喻道,發改委工作的重點,就是為這些「大樹」提供最肥沃的土壤、最充足的陽光雨露,讓它們長得更高、更壯,從而庇護更多的「小草」和「灌木」。
鎮江市委、市政府聚力打造「鎮合意」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品牌,連續5年制定工作方案,高規格、常態化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該市出臺《鎮江市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推動民營企業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24年「五送五助」民營企業服務行動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出更多「能感知、有温度、見效果」的舉措,持續激發民營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熱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鎮江還實施「鏈長制」與「龍頭企業培優計劃」雙輪驅動。「要認真梳理產業鏈重點企業,堅持‘一企一策’培育壯大更多龍頭企業,支持優勢企業就地擴能升級,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深度耦合,不斷強鏈、補鏈、延鏈,推動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發展。」鎮江市市長徐曙海説。該市圍繞大全、天工國際、肯帝亞等核心企業,繪製產業鏈圖譜,「一鏈一策」精準強鏈、補鏈、延鏈,並在要素保障、市場開拓、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龍頭企業「一對一」的定製化服務。
在鎮江的產業版圖上,一批龍頭民營企業猶如參天大樹,構成區域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天工國際是全球領先的工模具鋼及切削工具製造企業。近年來,該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產品打入國際高端市場,與國外巨頭同台競技。在其帶動下,一個涵蓋特種冶金、精密切削、高端裝備製造的產業集羣正在丹陽加速形成。「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級的‘製造業單項冠軍’,這不僅關乎天工自身,更關乎整個鎮江製造業的能級提升。」天工國際董事會主席朱小坤語氣堅定地説。
「小樹」創新進取
如果説龍頭企業決定了經濟發展的高度,那麼數量龐大、充滿活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則決定了鎮江經濟的廣度、深度與未來。它們如同雨后的「小樹」,雖初具形態,卻藴含着無限的生長潛力。
2016年1月,丹陽慧創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落户丹陽。2019年,慧創醫療自主研發並推出了全球首臺獲醫療器械註冊證的超100通道近紅外腦功能成像設備。此后,產品持續迭代升級,應用場景不斷拓展——2021年,首款獲中國醫療器械註冊證的便攜式近紅外成像設備問世;2025年1月,這家企業牽頭,聯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共同在丹陽成立的研究型專科「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宣武醫院)認知障礙專科聯盟丹陽中心」正式揭牌……慧創醫療董事長、核心創始人汪待發表示,未來企業將持續研發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安全可控的腦功能障礙疾病診療裝備,為中國腦健康產業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助力鎮江打造全球腦成像與腦治療產業的高地。
培育創新型「小樹」,鎮江着力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接力式孵化鏈條。全市擁有各類省級以上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超過50家,在孵企業超千家。這里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資源對接、政策諮詢、資本賦能的服務平臺。
「目前,我們的訂單已排到2033年。」生產新能源汽車配套部件的江蘇聯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慶朋説,聯博先后獲得66項專利,過去7至8年,銷售額實現從2000萬元到2024年的12億元的跨越。
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鎮江創新金融支持方式。該市設立規模數億元的市級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通過參股子基金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共同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初創企業。同時,大力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保險等金融產品,讓「知本」變「資本」。2024年,民營企業貸款余額1504.33億元,同比增長4.97%。推動全市22家銀行與98家商會建立「銀商」合作,為商會整體授信201.5億元、用信88億元,服務企業超6000家。
企業興,人才是關鍵。2021年,鎮江啟動實施人才「鎮興」行動以來,錨定「長三角產才城教融合發展福地」總定位,構建形成「1+2+3+N」人才政策體系,深入實施針對高層次人才引育的「金山英才」計劃和青年人才集聚的大學生「聚鎮」計劃,累計投入人才專項資金達25.14億元、年均增幅超20%,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從全國第55位躍升至第37位,連續5年位列全國40位左右,95后人才吸引力位列全國第32位。該市「金山英才」計劃投入資金4.31億元,引進產業強市領軍人才461人、實施創新創業項目421個,累計帶動企業投入超8億元,形成銷售63.6億元、利税7.5億元、新增就業超7000人的良好局面。
營商環境是「小樹」生長的土壤。近年來,鎮江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網通辦」「證照分離」,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對於創新型中小企業,更是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店小二」式的貼心服務。數據顯示,近三年來,鎮江每年新登記民營經營主體均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年均備案數超過2000家,一大批「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正從這里破土而出,向陽生長。
「老樹」萌發新枝
鎮江的民營經濟家底中,不乏歷經風雨「老樹」——那些在傳統制造業、商貿流通等領域深耕多年的企業。它們曾有過輝煌,但也面臨着技術老化、模式陳舊、活力不足的挑戰。讓這些「老樹」發「新枝」,是鎮江民營經濟提質擴量的關鍵一環。
江蘇省鎮江船廠(集團)有限公司就是「老樹」發「新枝」的代表——2024年,是鎮江船廠光芒閃耀的一年:研製交付了長江第一艘全電池全迴轉拖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引航母船、世界上最新型風能輔助水泥船……鎮江船廠副總經理夏桂芳説,從1951年建廠以來,鎮江船廠堅持「差異競爭、錯位發展」理念,專注特種工程船舶領域,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74年來,在我國特種工程船舶領域創造了63項‘中國第一’。多功能全迴轉工作船,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70%,建造總量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助力「老樹」轉型升級,鎮江加快推進製造業「智改數轉網聯」,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為800余家企業提供分類分級診斷服務,建立智能車間、工廠、標杆企業梯度培育儲備庫。截至目前,實施智能化數字化改造項目200個,新增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5家、車間40家,省5G工廠2家。
在中國製造業的版圖上,鎮江液壓股份有限公司上演了一場「老樹」發新枝的傳奇。起源於1979年的鎮江液壓,歷經40多年發展,從瀕臨破產成長為中國製造業「單項冠軍」、全球行業三強。鎮江液壓董事長潘正東表示,下一步,要將企業打造成「中國有地位、世界有名氣」的優秀企業。
在「中國眼鏡之都」丹陽,傳統眼鏡製造企業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萬新光學等龍頭企業引進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打造個性化定製平臺,實現了從「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的轉變。同時,它們還積極向視光健康服務、時尚設計等產業鏈高端環節延伸,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
「大樹」「小樹」「老樹」,這三者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生態系統。「我們目標是構建一個‘大樹’頂天立地、‘小樹’綠樹成蔭、‘老樹’盤根錯節的‘發展森林’,讓不同類型的民營企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態位。」 鎮江市工商聯副主席賀亮説。
從精心雕琢的「盆景」到滿目葱蘢的「風景」,鎮江通過做好「三棵樹」這篇大文章,不僅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本地的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更為中國式現代化在地方的實踐提供了生動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