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IROS 2025現場直擊:AC2發佈獲頂尖學者團認可 機器人之眼迎來突破性進展

2025-10-21 19:25

智通財經APP獲悉,在國際智能機器人與系統大會(IROS 2025)期間,RoboSense速騰聚創(02498)在杭州舉辦「機器人之眼」主題沙龍,正式發佈Active Camera全新力作——「機器人操作之眼」AC2。

圖片1.png

RoboSense創新事業部總裁王鵬分享了機器人之眼的行業趨勢與領先技術突破,激光雷達事業部副總裁楊先聲博士全面介紹了AC2的性能優勢與亮點特性。圓桌論壇環節,孫富春、朱延河、李清都、李淼四位學者聚焦「機器人的認知突圍與產業前景」主題展開前沿探討。

行業唯一大面陣dToF能力打造毫米級融合感知

王鵬表示眼睛是機器人感知的核心,3D視覺深度信息獲取,一度是機器人眼睛的技術瓶頸。雙目視覺、單目視覺以及基於主動發光的結構光和ToF,都是行業主流的深度感知方案。其中,dToF具有測距能力最強、抗干擾最強、算力要求最低的優勢,而面陣dToF,進一步彌補了傳統dToF在成本、近距離精度方面的短板,成為機器視覺深度測量最優的解決方案。

圖片2.png

此次發佈的AC2,正是RoboSense基於面陣dToF技術突破的集大成之作。AC2定位於機器人操作之眼,是業內首款dToF+RGB雙目+IMU一體化超級傳感器系統,可靈活輸出融合或獨立的深度、圖像與運動姿態精準數據,感知效果全域整齊清晰。RoboSense行業領先的芯片級硬件同步控制技術,能保證AC2在大部分場景下深度與圖像信息的高度時空對齊,同步精度達1ms,從根源上確保融合感知的質量和應用效果。

圖片3.png

毫米級感知高精度

受困於感知精度的不足,目前大部分機器人的可操作性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全場景全工況下的高精度感知成為擴展機器人操作範圍的必備前提。RoboSense基於硬件底層的數據融合和同步,從多個層面保證AC2的極致精度:

重新設計全固態面陣dToF深度感知方案,突破3D視覺傳感器精度隨距離變化的行業痛點,使AC2可實現8m內全域±5mm的毫米級感知精度;

集成的雙目視覺系統,進一步增強AC2在1m內超近距離下的深度精度表現;

提供1600x1400的高分辨率RGB相機,在深度信息的基礎上補充超清色彩圖像信息,加強AC2融合感知信息的精細度。

超大FoV與小型化的極致設計

為確保機器人操作的效率,AC2也將FOV做到目前3D視覺傳感器領域中的最大範圍,無論是融合感知還是單一傳感器視角,均能提供120°×90°超大視野,讓機器人一次「看」到更多操作物,避免因調整視角而頻繁進行扭頭、俯仰等動作帶來的額外誤差。

圖片4.png

尺寸上,100mmx30mmx45mm(L×H×D)的小巧設計,讓AC2可以靈活裝載在人形機器人臉部、機器狗頭部、機械臂末端等狹小空間內,讓各類機器人的操作安全又高效。

圖片5.png

高穩定可靠性,抗環境光干擾

高可靠性也是確保機器人操作應用的關鍵。基於dToF深度感知方案,AC2擁有優秀的抗環境光干擾能力,在弱光、強光、明暗交替等複雜光照場景下表現穩定,即便面對100klux的強光環境,依然保證精度不變。同時,AC2基於車規級設計,滿足IP65防塵防水等級,工作溫度範圍-10°~55°。AC2採用GMSL2接口和FAKRA連接器,可提供比USB接口更穩定的連接,在有效防止連接中斷的同時,提供更高的傳輸帶寬,確保機器人感知鏈路穩定順暢運行。

圖片6.png

搭載AC2的機器人可實現全場景全工況下的高精度大範圍感知。不僅能輕松執行對牙刷、衣架等細小物體,以及玻璃、金屬等高反射率物體的感知和操作,也能在機器人進行大幅度動作時,保證融合感知圖像不畸變,助力機器人解鎖更多操作應用。

AI-Ready生態,開箱即用的開發者服務

為更好服務機器人的開發需求,RoboSense在推出AC2硬件之外,同步更新AI-Ready生態,新增姿態估計、人體骨架識別等適配AC2使用場景的開源算法。AI-Ready生態是Active Camera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AC Studio工具套件、Wiki文檔和多場景數據集等全套開源資源,為開發者省去瑣碎工作,提升開發速度。

圖片7.png

AC2協同AI-Ready生態,將解決目前機器人傳感器堆疊及重複開發問題,成為機器人操作應用的最佳感知方案。在工業、物流、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成熟領域,AC2可加速其商業化發展節奏,提升操作效率,解鎖更多應用場景;在具身智能機器人、數字孿生等高潛發展領域,AC2將推動其功能驗證及應用落地,釋放更多想象。

專家共識 感知變革是機器人突破關鍵

圓桌論壇環節,學術專家圍繞機器人視覺感知的技術演進、當前技術瓶頸、投入資源抉擇、泛化能力提升等方面展開研討。多位學者對RoboSense機器人之眼、AC2發佈及其應用潛力表示讚許與期待。

圖片8.png

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孫富春教授看來,讓機器人在與物理世界產生沉浸感的環境中去學習,RoboSense機器人之眼顯得格外重要。當前,機器人視覺感知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如何適應動態環境變化、如何準確採集完整數據、多傳感器協同建模、校準誤差、計算效率等。RoboSense機器人之眼,通過一體化集成多傳感器,形成硬件與軟件的綜合技術體,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尤其在人形機器人、工業物流等領域,將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圖片9.png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博導、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朱延河教授認為,迴歸到自然科學的本源,實際上,人類的眼睛從性能或功能層面可能還不如動物的眼睛。其認為,具身智能機器人不應受制於我們對人類眼睛的理解,而應該打造超越人類眼睛的感知能力。某種意義上,Active Camera也是一種「Super Eye」,融合了攝像頭、激光雷達等多個傳感器。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RoboSense這種多傳感器融合的產品能力,已經超越了海外同行,走在了創新的前端。

圖片10.png

上海理工大學機器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執行主任李清都教授結合其團隊研發的「行者二號」、「行者三號」人形機器人的最新進展,展開洞見分享。其認為,AC2的多傳感器一體化集合設計非常不錯,只需要一臺AC2,就能解決機器人感知、算力消耗和通用適配等問題。「AC2的融合FOV達到了120°,這個大視場角高度適配大場景,非常契合我們的需求,同時它還具有室內外的強適應、高運行能力,無懼環境光干擾。」

圖片11.png

武漢大學機器人學院教授、博導李淼教授則套用行業常用的一句話來表達對機器人眼睛技術沿革和AC2應用潛力的思考。「‘一代硬件,一代算法,一代機器人’,當RoboSense定義的機器人之眼問世后,一定會有新的算法生態出現,以支持機器人的複雜應用。我相信AC2將有可能迭代成長為‘超級物種’——一個超越人類眼睛的感知系統。融合RoboSense構建的AI-Ready生態及其開放的算法SDK,如果與中國機器人硬件公司合力,將能切實解決具身智能多場景應用的難點。」

圖片12.png

憑藉芯片斷代式領先技術優勢及豐富激光雷達產業化落地積累,RoboSense重磅推出機器人視覺新品類Active Camera系列產品。AC2的面世,讓Active Camera形成完整的機器人感知產品組合,覆蓋機器人移動及操作兩大核心任務需求。

RoboSense將持續為機器人產業規模化商業落地打造最佳感知技術基座,與全球用户一起,共同探索智能機器人的無限可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