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5.3億美元!翰森製藥再破紀錄,國產ADC為何成為國際藥企「香餑餑」?

2025-10-20 19:30

(來源:商圖藥訊)

近日,翰森製藥一紙公告再次點燃醫藥圈——其CDH17靶點ADC新葯HS-20110以15.3億美元總金額授權給羅氏,成為中國創新葯出海的又一里程碑。這不是孤例。從榮昌生物、科倫博泰到百利天恆、映恩生物,國產AD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揚帆出海」,交易金額動輒數十億美元,靶點覆蓋HER2、Claudin18.2、CDH17、B7H3等熱門領域。中國ADC,正在從「跟跑者」蜕變為「領跑者」。本文將帶你回顧這場「出海潮」背后的邏輯、格局與未來。

PART 01

CDH17:國產 ADC 的下一個 「黃金靶點」

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激烈角逐中,CDH17 已強勢崛起,成為繼 HER2、Claudin18.2 之后,國產 ADC 競爭最為白熱化的靶點之一。當下,全球範圍內共有 9 款 CDH17 靶向藥物成功挺進臨牀或 IND 階段,而這些藥物無一例外,均出自中國藥企之手,涉及翰森製藥、樂普生物、普眾發現、康諾亞等一眾行業佼佼者。

近期,CDH17 ADC 領域的出海浪潮更是引人注目。樂普生物果斷將其 CDH17 ADC 項目授權給海外企業,成功邁出國際化關鍵一步;緊接着,翰森製藥與羅氏達成重磅合作,將在研的 CDH17 靶向抗體偶聯藥物 HS-20110 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權益授予羅氏。根據協議,翰森製藥不僅將斬獲 8000 萬美元的首付款,還有望憑藉開發、註冊及商業化的順利進展,收入最高可達 14.5 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未來產品銷售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這一系列動作,無疑彰顯了國際藥企對 CDH17 靶點潛力的高度認可。

CDH17,作為一種跨膜粘附分子,在正常組織中,其表達高度侷限於腸上皮基底外側膜,而在結直腸癌、胃癌及胰腺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中,卻呈現出顯著的過表達狀態。這種獨特的表達模式,使 CDH17 成為 ADC 藥物開發的理想靶點。臨牀前研究表明,CDH17 ADC 可精準穿透腫瘤基質屏障,在結直腸癌肝轉移模型中顯著抑制腫瘤生長,為攻克這些難治性腫瘤帶來了新希望

在全球 ADC 藥物交易持續高熱、靶點創新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CDH17 憑藉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與卓越的臨牀潛力,正逐步從 「低調」 靶點行列中脫穎而出,有望成為下一個差異化競爭焦點。

PART 02

國產 ADC 「出海」 全景圖

當下,國產 ADC 出海已呈現出 「多點開花」 的蓬勃態勢。百利天恆自主研發的 EGFR/HER3 ADC,憑藉卓越的技術優勢與臨牀潛力,成功吸引了 BMS 的目光。雙方達成的合作協議堪稱重磅,百利天恆不僅一舉斬獲 8 億美元的首付款,未來還有望憑藉研發、註冊及商業化的順利推進,收穫高達 71 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如此高額的交易金額,彰顯了國際藥企對百利天恆技術實力與產品前景的高度認可。

科倫博泰與默沙東的合作同樣引人注目。近年來,雙方圍繞多個 ADC 項目展開深度合作,交易總金額累計超百億美元。從 TROP2 ADC 到各類早期臨牀及臨牀前 ADC 資產,雙方不斷探索最優管線組合,致力於通過不同靶點覆蓋更廣泛腫瘤適應症,應用差異化的載荷-連接子策略提升療效與安全性 。目前,科倫博泰的 Sac-TMT 已在多個全球 3 期臨牀研究中展現出良好療效,成為雙方合作的一大亮點。

新興 Biotech 企業也不甘示弱,映恩生物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依託其領先的 ADC 技術平臺,映恩生物在短短几年內,與 BioNTech、百濟神州、GSK 等多家國際知名藥企達成合作,成功將 HER2 ADC、B7-H3 ADC、B7-H4 ADC 等多款產品授權出海,協議總金額屢創新高。其基於 DITAC 平臺開發的 ADC 產品,在臨牀前研究中展現出優異的腫瘤抑制效果與安全性,備受國際市場青睞。

宜聯生物同樣憑藉其獨特的 TMALIN 技術平臺,在 ADC 出海浪潮中嶄露頭角。與羅氏、BioNTech 等藥企的合作,使其多款 ADC 產品成功邁向全球市場。其中,YL202 的大中華區外全球權益授權給 BioNTech,潛在總金額超 10 億美元;與羅氏合作開發的 YL211 項目,也有望在實體瘤治療領域大放異彩。

石藥集團、恆瑞醫藥等傳統藥企,在 ADC 出海賽道上同樣表現出色。石藥集團憑藉酶催化定點偶聯技術,在 ROR1、Claudin18.2、Nectin-4、EGFR 等多個靶點上佈局 ADC 產品,並與 Radiance、Elevation 等藥企達成合作,潛在交易總額近 50 億美元。恆瑞醫藥則不斷推進 HER2 ADC、HER3 ADC 等產品的研發與出海進程,其 HER2 ADC(SHR-A1811)更是引發全球關注,展現了傳統藥企在創新葯領域的深厚底藴與強大實力。

這些國產 ADC 的出海交易,不僅帶來了鉅額的資金回報,更為中國企業在 ADC 技術平臺搭建、靶點創新選擇、臨牀研究設計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有力地提升了中國企業在全球 ADC 領域的競爭力。

PART 03

為什麼國際大藥企紛紛 「押注」 中國 ADC?

近年來,羅氏、默沙東、GSK、BMS、阿斯利康等跨國巨頭,頻頻與中國藥企在 ADC 領域展開合作,這背后藴含着多方面的深層原因。

從技術層面來看,中國企業在 ADC 的關鍵技術領域已取得顯著突破。在 linker-payload 技術上,中國企業開發出多種新型連接子與載荷組合,大幅提升了 ADC 藥物的穩定性與療效多禧生物自主設計的精準配比 Linker 技術,能夠實現更強大的協同殺傷效果,其管線產品在多種腫瘤模型中展現出明顯優於單毒素 ADC 的療效優勢 。雙抗 ADC 與新型毒素領域同樣成果斐然,康寧傑瑞佈局的雙毒素 ADC 新葯 JSKN021,圍繞 EGFR、HER3 等熱門靶點展開,有望為癌症治療帶來新的突破;宜聯生物的非內吞型 ADC,更是刷新了人們對 ADC 療法邊界的認知,這些原創技術讓中國企業在全球 ADC 技術競爭中嶄露頭角。

靶點佈局的前瞻性,也是中國 ADC 吸引國際藥企的重要因素。在 CDH17、B7H3、B7H4 等新興靶點的探索上,中國藥企憑藉敏鋭的市場洞察力與強大的研發實力,早早展開佈局,並且在臨牀推進上取得了快速進展。以 CDH17 靶點為例,國內多家藥企已成功將相關產品推進至臨牀階段,在全球該靶點的研發競賽中佔據了領先地位,這種前瞻性佈局為未來的市場競爭贏得了先機。

豐富的患者資源與高效的臨牀推進速度,使中國在 ADC 藥物臨牀試驗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龐大的患者羣體,為臨牀試驗提供了充足的樣本,大大縮短了試驗周期,加速了藥物的研發進程。同時,國內完善的臨牀研究體系與專業的研究團隊,確保了臨牀試驗的高質量開展,能夠快速、準確地獲取臨牀數據,為藥物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提供堅實的證據支持,這無疑對追求研發效率的國際藥企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成本優勢也是中國 ADC 的一大競爭力。相比歐美地區高昂的研發成本,中國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成本優勢明顯,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開展 ADC 藥物研發。這種高 「性價比」,使得國際藥企通過與中國藥企合作,可以在保證研發質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研發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率,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

國際大藥企紛紛 「押注」 中國 ADC,是對中國在 ADC 領域技術創新、靶點佈局、臨牀效率及成本優勢的高度認可,這不僅推動了中國 ADC 產業的國際化進程,也為全球癌症患者帶來了更多的治療希望。

PART 04

ADC 出海之后,路在何方?

ADC 出海,無疑是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這僅僅只是一個起點。在成功將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后,中國藥企正積極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從單純的 「授權方」 向 「合作主導方」 華麗轉身,展現出更為強大的創新實力與國際競爭力 。

平臺化輸出成為一大顯著趨勢。宜聯生物的 TMALIN 技術平臺,憑藉其在腫瘤微環境可激活的新型毒素連接子方面的獨特優勢,實現了高 DAR 值高均一性的穩定偶聯,大幅提升了 ADC 藥物在實體瘤治療中的療效與安全性 。這一技術平臺不僅助力宜聯生物自身多款 ADC 產品進入臨牀試驗階段,還吸引了羅氏、BioNTech 等國際藥企的合作,共同開發下一代腫瘤治療藥物,實現了從產品授權到技術輸出的跨越。

科倫博泰的多特異性 ADC 平臺同樣成果斐然。該平臺通過開發靶向新型靶點的單克隆抗體、雙表位和雙特異性抗體 ADC,以及優化偶聯技術,實現對有效載荷的精確控制,為腫瘤治療帶來了更多創新解決方案。目前,科倫博泰已通過該平臺成功研發若干 1 類 ADC 藥物,其中 2 個 ADC 項目處於 NDA 階段,多個項目處於臨牀或臨牀前研究階段,其與默沙東圍繞多個 ADC 項目展開的深度合作,更是彰顯了該平臺在全球 ADC 領域的影響力。

聯合開發模式也日益受到青睞。越來越多的中國藥企與 MNC 共建研發團隊,在全球範圍內共同開展臨牀研究、優化治療方案,共享研發成果與全球權益。這種模式不僅充分整合了雙方的資源與優勢,還加速了產品的研發進程,提高了產品在國際市場的認可度與競爭力。

自主出海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部分實力雄厚的企業開始嘗試在海外自建臨牀與商業化團隊,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通過深入瞭解當地市場需求、法規政策,這些企業能夠更精準地開展臨牀試驗、制定市場策略,實現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快速滲透與本土化運營,為全球患者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醫療服務。

監管國際化同樣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方向。爲了讓 ADC 藥物更快地走向全球市場,更多中國藥企開始按照 FDA、EMA 等國際監管機構的標準進行研發與申報,積極參與國際多中心臨牀試驗,提高產品的國際認可度與合規性。這不僅有助於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獲批上市,還推動了中國 ADC 產業與國際接軌,提升了中國在全球 ADC 領域的話語權。

結尾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國產ADC的出海之路,正是中國醫藥創新從邊緣走向中心的縮影。翰森製藥與羅氏的這筆交易,不僅是一紙合同,更是一個信號:中國藥企已具備在全球創新葯舞臺上對話的實力。未來,隨着更多原創靶點、前沿技術、國際化人才的加入,中國ADC有望在全球市場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這條路,纔剛剛開始。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