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9 23:44
(來源:北京商報)
上周,強生公司在公佈第三季度財報時宣佈了一個更重磅的消息,計劃在未來18至24個月內,將骨科業務分拆為一家名為DePuy Synthes的獨立公司。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全球知名醫療巨頭宣佈了業務拆分計劃,旨在通過聚焦核心業務應對市場變化,提升競爭力。在這一背景下,骨科行業正迎來一輪大洗牌,下一個「巨無霸」也有望誕生,加劇與目前市場主要參與者史賽克、捷邁邦美的正面競爭。
最新拆分的強生骨科年收入近百億美元,佔公司總營收比約10%。這也是該公司自2023年以來的第二次重大分拆。強生預計,分拆后DePuy Synthes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注於骨科領域的公司,在主要產品品類(如髖關節、膝關節、肩關節植入物及手術器械等)中將佔據領先的市場地位。
強生於兩年前就已經開始探討骨科業務重組計劃。2023年10月,強生首次提出重組DePuy Synthes骨科業務,預計將於2025年底完成。通過重組,強生希望讓骨科部門脱離「利潤較低的市場和產品線」,以提高部門盈利能力。
對於剝離骨科業務,強生公司高層表示,未來將聚焦高增長、高利潤率領域,例如腫瘤學、免疫學、神經科學、外科手術、視力保健和心血管領域。過去,強生已經通過一系列的收購,在這些高增長領域進行了長期佈局。
此前,美敦力也已經宣佈將拆分糖尿病業務部門,併成立獨立公司。公司對此解釋稱,隨着業務發展,需要繼續投資,並更加專注。
今年7月,碧迪醫療(BD)宣佈將分拆的生物科學和診斷部門併入實驗室設備製造商沃特世(Waters),這筆交易的規模預計達到175億美元;賽默飛世爾科技也宣佈計劃於今年下半年將包括微生物學部門在內的部分診斷業務剝離,出售交易規模約40億美元,拆分后能將資源投入更具增長潛力的核心賽道。
根據醫療器械行業網站Medical Design&Outsourcing上個月發佈的2025年全球醫療器械公司百強榜(Medtech Big 100),美敦力和強生醫療科技分別蟬聯榜單前兩位,Medline Industries超越西門子醫療,排名升至第3位,第5至第8位依次為史賽克、GE醫療、飛利浦和雅培,雅培和波士頓科學排名上升2位至第9位,BD醫療的醫療與介入業務排名升至第10位。
按年收入來看,美敦力和強生醫療科技的年收入均超過300億美元,相比之下,進入榜單前100位的兩家中國醫療科技公司邁瑞和微創的年收入分別為50億美元和10億美元。
在美國資本市場表現方面,兩家宣佈業務拆分的頭部醫療科技巨頭今年都實現了較好的資本回報。年初至今,美敦力股價上漲近20%,市值約為1200億美元,強生股價上漲約三分之一,市值逼近5000億美元;雅培和波士頓科學股價漲幅也都超過10%;但史賽克、GE醫療股價今年表現平淡,GE醫療甚至還出現虧損。
強生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杜安卿(Joaquin Duato)對投資人表示:「DePuy作為一家獨立公司將成為規模最大、業務最全面的骨科公司。」市場人士也預計,DePuy Synthes有望成為骨科行業的下一個「巨無霸」。
在目前的骨科市場上,四家頭部公司佔據主要份額,分別是史賽克、強生、捷邁邦美和施樂輝。其中,強生最大的骨科業務是創傷護理。
加拿大皇家銀行(RBC)資本市場分析師沙岡·辛格(Shagun Singh)表示,強生在骨科創傷市場佔有超過50%的份額,與史賽克形成競爭。但他認為,強生骨科在整個強生集團整體業務中表現不佳。
相比之下,在膝關節、髖關節和肩關節置換等重建手術領域,強生落后於競爭對手史賽克。RBC預計,強生在全球膝關節手術市場佔有約17%的份額,在全球髖關節手術市場佔有約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從公司收入來看,目前強生骨科的年收入接近100億美元,而史賽克的年收入超過200億美元,捷邁邦美的年收入不到80億美元。史賽克今年年初也宣佈了一項資產出售計劃,將美國脊柱植入物業務出售,併成立一家名為VB Spine的新公司。
關於強生新成立的DePuy Synthes公司的更多細節還有待披露,但該公司任命納馬爾·納瓦納(Namal Nawana)為全球總裁。納瓦納曾任施樂輝公司首席執行官,並在職業生涯早期領導過強生公司的脊柱業務。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