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5 21:10
CNBC報道稱,消費者價格圖表中正在形成的通脹走勢,與1970年代如出一轍,這對金融市場而言可能是一個令人擔憂的信號。
Pave Finance首席市場策略師彼得·科里(Peter Corey)指出,投資者應當關注美聯儲當前最青睞的通脹指標與其在尼克松、福特和卡特總統執政時期形態的對比。
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目前正在3%附近震盪。該指數在疫情初期曾飆升至5.5%左右,但至今未能回落至美聯儲設定的2%年度目標水平。這與1970年代的情況驚人地相似,當時相同的走勢導致了股市經歷了一段慘淡時期。
彼時,通脹率也曾突破5%,隨后回落至3%附近,但最終在1972年至1974年間因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運和尼克松的工資與物價管制措施的結束而飆升至10%以上。其結果是股市暴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1973年重挫31%,並在1974年再度暴跌35%。
「一個通脹形態正在形成,這與1970年代通脹下一波大幅上漲前的情況完全相同,」科里在給CNBC的書面評論中寫道。
當然,這一觀點存在一些重要的前提。首先,當時通脹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油價飆升。而今,隨着更多供應來自歐佩克+成員國,原油價格可能在第四季度走弱。
「由於當時的情況不同,這並不意味着通脹會自動上升,」科里説。
但科里認為,「在我們的時代仍可能出現第二輪通脹」。他指出了當前與當時其他一些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包括對美聯儲獨立性的威脅,這可能推動美聯儲在通脹抬頭之際卻選擇降息。
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出現疲軟,通脹略有抬頭,但尚未達到足以擊垮股市的程度。然而,從長遠來看,能源成本這次也可能被證明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市場殺手。
儘管幾乎沒有人認為原油價格會像1970年代那樣兩次飆升(一次是1973年的禁運,另一次是1979年的伊朗革命),但如今電價的展望則不那麼樂觀。受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電力需求飆升以及老化的輸配電基礎設施推動,電價自2022年以來漲幅已超過整體通脹,且預計至少到2026年都將維持這一增速。
然而不幸的是,政府停擺意味着華爾街目前在聯邦經濟數據方面陷入了「盲飛」的困境。自10月1日開始的華盛頓停擺已經導致原定10月3日發佈的9月非農就業報告延期,根據勞工統計局的日程,本周四發佈的9月生產者價格指數,以及原定於下周五(10月24日)發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也很可能受到影響。
科里指出,對股市而言,關鍵在於任何通脹的上升,若疊加過去幾年本已高企的價格壓力,都可能損害消費者信心。這可能會抑制約佔經濟總量三分之二的消費支出,同時也會推升未來的價格預期,而這種預期可能會自我實現。
「我的基本預測是,我們現在應該終於要開始進入滯脹了。這就是我的基本判斷,」科里在提及那個以增長停滯和通脹頑固高企為特徵的1970年代經濟狀況時表示,「股市在下個月是否會認同我的觀點,我不知道,但在某個時刻,這將會變得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