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5 04: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期AI製藥頭部企業英矽智能再度遞表港交所,開啟了第三次赴港上市之旅。此前,該公司在2023年6月、2024年3月兩次向港交所遞表,但均因期滿失效。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11月,英矽智能就已經收到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從公司上市的最新進展來看,監管也在今年8月要求公司補充説明前次備案完成后,未完成境外發行上市的原因。
AI驅動新葯開發
作為一家主打「AI製藥」的公司,英矽智能通過AI平臺自主開發新葯並進行管線推進。從業務模式看,公司共有藥物發現及管線開發、軟件解決方案及與非製藥領域相關的其他發現三大業務板塊,其中藥物開發在營收中的佔比長期達到90%以上。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英矽智能營收分別為3014.7萬美元、5118.0萬美元、8583.4萬美元,整體呈現較快增長;同期淨虧損分別為2.2億美元、2.1億美元、1710萬美元,三年累計虧損約4.5億美元。
據悉,AI製藥平臺最核心的優勢在於幫助企業縮短研發時間。傳統藥物研發普遍存在效率低、周期長、靶點和分子篩選難度大等問題,針對這些行業痛點,英矽智能打造了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創新平臺Pharma.AI,推動藥物研發流程升級。
但從營收結構來看,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大客户依賴。2022年至2024年,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户的總收入分別為2730萬美元、4820萬美元、8100萬美元,佔當期總收入的90.6%、94.1%、94.4%。
核心產品方面,公司旗下進展最快的候選藥物是用於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Rentosertib(ISM001-055),該藥物的作用靶點TNIK因早期由人工智能輔助發現而備受行業關注,也是全球範圍內進展領先的AI藥物。
據悉,通過AI與自動化技術的深度融合,公司已建立了超過30條自主研發管線,且管線佈局呈現多元化趨勢。公司的兩種早期候選藥物對外訂立三項授權協議。相關安排的合約總值超過20億美元,由此帶來的首付款成為公司近年來營收增長的支柱。
多線佈局成效待考
多元化創新葯管線佈局的背后,對於英矽智能研發能力和科研人員儲備的要求自然水漲船高,而且能否深入解決不同靶點的潛在困難也需要時間驗證。
公司目前的管線佈局橫跨纖維化藥物、炎症性腸病藥物、腫瘤藥物、代謝疾病藥物和神經系統疾病藥物等多個領域,甚至在止痛藥領域同樣有所佈局。據招股書,公司目前推進一類用於疼痛管理的新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正在評估候選複合物的安全性,計劃於2025年第四季度提名一種臨牀前候選藥物。
今年9月,英矽智能再度宣佈切入ADC藥物(抗體偶聯藥)賽道,與邁威生物(688062.SH)、皓元醫藥(688131.SH)達成一項與ADC藥物篩選、產業化相關的戰略合作協議。
誠然,憑藉AI的效率加持,英矽智能手握豐富管線;但隨着多線佈局的推進,公司研發端積累的壓力逐漸顯露。
從研發團隊來看,目前公司共有308名員工,其中負責研發的員工人數為241人。對比已經上市的「AI製藥第一股」晶泰控股早已突破500人的研發團隊,雙方在規模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且,由於AI製藥的應用場景涵蓋算法、生物、化學、製藥和自動化等多個領域,如何整合跨學科人才協同發展同樣是不小的挑戰。
研發費用方面,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為7818萬美元、9734萬美元、9190萬美元。其中,第三方訂約成本在研發支出中的佔比長期超過60%,而用於支付公司研發人員工資的支出佔比則長期低於30%。
公司在招股書中進一步表示:「我們的第三方訂約成本主要包括項目產生的CRO(合同研究組織)及CDMO(合同研發和生產組織)開支。就項目委聘的CRO及CDMO提供實驗室實驗及生產服務,不為知識產權做出貢獻。」但根據公司的説法,既然第三方訂約成本並不為知識產權做出貢獻,公司在對前者與研發人員薪酬支出上的差距難免有厚此薄彼之嫌。
賽道競逐愈發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英矽智能作為一家由拉脱維亞人Alex Zhavoronkov創立的公司,其之所以選擇衝刺港交所,與公司投資者之一的藥明康德息息相關。
2018年,藥明康德創始人李革領投了英矽智能的新一輪戰略融資,雙方表示要將英矽智能的AI技術與藥明康德的實驗能力緊密結合。據報道,也正是在這輪融資后,英矽智能創始人Alex決定將公司總部遷往香港。
英矽智能財務主管戴鵬同樣與藥明康德淵源頗深,前者曾在2017年8月至2021年5月任上海藥明康德新葯開發有限公司財務部門主任,這一時期正是藥明康德「A+H」兩地上市的關鍵時期。戴鵬於2021年6月加入英矽智能,並於2023年10月升任爲副總裁。
隨着AI製藥逐漸發展成熟,這一賽道也迎來巨頭競逐。從百度下場創立的百圖生科,到騰訊自研的雲深智藥,再到近期中國電信發佈的AI藥物研發公共服務平臺,今年AI製藥領域頻現大額訂單。在賽道競逐愈發激烈的背景下,對於英矽智能這類初創企業而言,融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6月,英矽智能宣佈已於近期完成1.23億美元的E輪融資,由惠理集團旗下的私募股權基金、浦東創投和浦發集團、錫創投和宜興國控聯合領投。在業內人士看來,英矽智能眼下的當務之急,在於能否儘快推進Rentosertib藥物的商業化進程,通過落地產品來保持自身在行業中的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