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寶潔供應商維琪科技闖關北交所,將複製下一個「玻尿酸神話」?

2025-10-15 02:09

每經記者 陳 晴 每經編輯 陳俊傑

  近期,作為寶潔、聯合利華、丸美等國內外知名品牌背后的供應商,深圳市維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琪科技)衝刺北交所上市。公司實控人是丁文鋒,他是一名「學霸」,擁有博士學歷,並曾經在多家企業從事研發工作。在他的帶領下,2022~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公司業績持續增長。

  維琪科技業績增長與趕上「風口」有關。公司主要產品為多肽化粧品原料和化粧品成品。近年來,雅詩蘭黛、海藍之謎等高端護膚品牌紛紛將「肽」類成分奉為新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化粧品行業風向説變就變。2025年上半年資本市場圍繞「玻尿酸」與「重組膠原蛋白」進行了一場激烈論戰,昔日的「玻尿酸之王」亦曾因成分紅利消退而業績失色。如今,維琪科技會講述一個「不一樣的故事」嗎?

實控人夫婦控股約62%

 維琪科技是一家化粧品原料供應商。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丁文鋒、賴燕敏夫婦,二人合計控制公司62.0687%的股權。

  丁文鋒出生於1976年6月,博士研究生學歷。根據招股書(申報稿)(以下簡稱招股書)披露,他曾在深圳市萬樂藥業有限公司、康哲醫藥研究(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哲研究)等企業擔任研發人員。

  從時間線來看,丁文鋒於2001年2月至2014年3月均在康哲研究任職。維琪科技的前身——維琪有限成立於2011年,成立之初丁文鋒即持有99%股權,處於絕對控股地位。這意味着,丁文鋒在康哲研究任職期間便已創辦維琪科技。

  維琪科技此次IPO(首次公開募股)吸引了眾多知名機構,中金佳泰、南京金溧、深圳松禾等均在股東名單。其中中金佳泰持股5.66%,其執行事務合夥人為中金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出資方涵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等。

  上述投資入股伴隨着對賭條款。2024年6月,公司與投資方重新簽署協議,約定自遞交新三板掛牌材料之日起相關條款自動終止。但若公司未能成功上市,丁文鋒、賴燕敏及王浩與投資方約定的回購及清算條款將恢復效力。若截至2028年12月31日公司仍未通過上市審覈,將觸發回購義務。

  此外,公司股東中出現一名特殊人物——前任銷售總監林華傑。儘管已於2021年12月離職,林華傑目前仍持有維琪科技4.61%的股份。該情況引起監管關注,北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公司説明其離職后仍持股的原因及合理性,並覈查是否存在股權代持情形等。

  2022~2024年,維琪科技營收分別為1.35億元、1.65億元和2.4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3513.13萬元、4228.72萬元和7064.40萬元。

  維琪科技業績的增長與「肽」概念的走紅有關。根據招股書披露,近年來,化粧品活性肽原料在眾多品牌中得到廣泛應用,也推動了消費者對其關注度和認知度不斷提升,國內外知名化粧品品牌相繼推出含有活性肽的熱門產品。

  維琪科技稱,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與寶潔、聯合利華、丸美、敷爾佳、歐詩漫等國內外知名品牌就新原料的開發和運用達成實質合作。

  然而,亮眼業績背后亦存在隱憂。根據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對前五大客户(集團合併口徑)實現的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為 36.14%、29.48%和38.76%,2023年前五大客户貢獻收入比例減少了6.66個百分點。

  細究下來,在2022年維琪科技前五大客户中,除了丸美生物以外,當年第二至第五大客户2023年和2024年已全部退出前五大客户名單。

  就2023年前五大客户銷售金額和佔比下降,維琪科技解釋稱,主要系山東美貌製藥有限公司(2022年第二大客户)當年減少對使用公司原料的部分產品的市場推廣導致原料採購額相應下降,二元(蘇州)工業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第四大客户)因其代工的品牌商停止銷售對應產品而不再向公司採購原料。

化粧品原料是營收主力

 維琪科技坦承,由於客户終端銷售情況變化、調整公司與其合作成品的配方、調整推廣策略或產品重心等原因,公司部分客户及產品的訂單量變動較大,從而可能導致公司經營業績波動的風險。「公司部分品牌商客户系快速發展的新鋭品牌,其旗下產品是否能夠成為爆款單品並持續興盛存在不確定性,且其自身經營業績有賴於其對終端市場的銷售推廣力度等多方面因素,若客户的終端銷售情況因推廣力度不足、市場競爭失利、原料安全問題等負面因素而發生不利變化,將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2025年上半年,「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親自下場「手撕」券商、為自家成分正名,市場再次領教到化粧品行業的風向有多善變。

  隨着玻尿酸紅利逐漸消退,2025年上半年,華熙生物實現營收22.61億元,同比下降19.57%,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35.38%至2.21億元。

  有觀點認為,華熙生物增長失速背后,是對單一明星成分的過度依賴。那麼,當前受市場追捧的「肽類」成分,又能持續多久?

  化粧品原料業務是維琪科技核心業務,報告期內貢獻主營收入比例均過半。公司化粧品原料產品以皮膚活性多肽為主,以中國特色植物原料和油脂、乳化劑等基礎原料為補充。

  不過,維琪科技也坦承,多肽作為一類快速發展的活性原料,其能否持續拓展使用場景和擴大市場規模取決於是否有足夠多具備市場影響力的化粧品品牌投入資源進行市場推廣以及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另外,其他具有與多肽相同或相似功效的原料也會對多肽化粧品原料行業的發展形成競爭壓力,從而影響公司經營業績。

  換言之,肽類成分並非不可替代,一旦熱度減退,品牌方可能迅速切換產品故事線,原料訂單或將面臨「斷崖式」下滑。

  維琪科技也在想方設法提高市場份額。近兩年公司化粧品成品業務佔比持續提升,至2024年已貢獻主營收入比例達47.05%,其中42.68%為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成品業務(由子公司東莞宇肽承接)。

  看似「第二增長曲線」,實則是為原料開路。維琪科技招股書直言,ODM成品業務的「最終目的係爲促進公司化粧品原料推廣和銷售」,公司在銷售體系中將東莞宇肽視為原料的銷售渠道之一,並按照經銷商價格向其供應原料。

  此外,在自有品牌(OBM業務)方面,維琪科技也表現出審慎態度,稱若OBM業務對原料銷售造成負面影響,將採取限制甚至停止相關業務的措施。

  就此次北交所上市相關問題,9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維琪科技並向公司發送採訪郵件,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