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深鐵集團從「寶萬之爭」投資萬科投資回報相關財務指標淺析

2025-10-13 23:24

(來源:上林下夕)

1 投資背景與概況

        深鐵集團與萬科企業的戰略合作始於2017年,當時深鐵集團以664億元的投資成本收購萬科27.18%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此舉解決了備受市場關注的"寶萬之爭"。這場交易曾被業界寄予厚望,期待"軌道+物業"(TOD)模式能創造協同效應。

      截至2025年9月,深鐵集團對萬科的總投入已超過900億元,其中包括股權收購成本和后續的股東借款等多種形式的財務支持。其中,僅2025年內,深鐵集團就通過多次借款向萬科累計提供243.69億元的資金支持,借款利率低至2.34%,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表:深鐵集團主要投資構成(2017-2025年)

投資類型 金額(億元) 時間 主要用途
股權收購 664.00 2017年 獲得萬科27.18%股權
股東借款 243.69 2025年(累計8次) 償還公開市場債務
REITs認購 10.00 2024年4月 支持萬科資產證券化
資產受讓 22.35 2024年5月 受讓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地塊
合計 ≈940.04 - -

2 投資收益分析

2.1 股權價值變動分析

      深鐵集團對萬科的股權投資成本為664億元,但受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影響,萬科股價持續下跌。截至2025年8月末,萬科股價已跌至約6.81元,深鐵集團所持股權市值縮水至約301億元。這意味着深鐵集團在股權投資上面臨的賬面浮虧已達363億元,減值幅度超過54%

      從時間維度分析,萬科股價的下跌主要發生在2023-2025年期間。2023年,萬科打破31年慣例,宣佈不派發股息。2024年,萬科業績進一步惡化,深鐵集團因此確認了對萬科投資的鉅額虧損。

2.2 現金流回報分析

      在2017-2022年期間,深鐵集團曾從萬科獲得可觀的分紅收益,累計達192億元。這部分分紅在一定程度上對衝了股權貶值的損失。若考慮分紅收益,深鐵集團股權投資的淨虧損為171億元(賬面浮虧363億元減分紅收益192億元)。

      除股權投資外,深鐵集團還通過多種方式為萬科提供資金支持。2024年至2025年期間,深鐵集團累計向萬科提供借款243.69億元,這些借款享有2.34%的年利率。按此計算,深鐵集團每年可獲得約5.70億元的利息收入。

2.3 綜合收益率測算

     基於可量化數據,深鐵集團投資萬科的綜合收益率測算如下:

總投入:股權收購664億元 + 借款支持243.69億元 + 其他支持32.35億元 = 940.04億元

已實現收益:分紅192億元 + 借款利息收入(按2年計算)11.40億元 = 203.40億元

當前資產價值:股權市值301億元 + 借款本金243.69億元 = 544.69億元

淨收益:203.40億元 + 544.69億元 - 940.04億元 = -191.95億元

    表:深鐵集團投資萬科收益情況匯總(單位:億元)
項目 金額 備註
總投入 940.04
其中:股權收購 664.00 2017年
股東借款 243.69 2025年累計
其他支持 32.35 REITs認購+資產受讓
已實現收益與資產價值 544.69
其中:股權分紅 192.00 2017-2022年
借款利息收入 11.40 估算值
股權當前價值 301.00 按2025年股價
借款本金 243.69 待償還
淨收益 -191.95

      從上述測算可以看出,深鐵集團投資萬科的綜合收益率為負值,約為-20.42%(淨收益/總投入)。這一結果明顯低於投資初期的預期,也遠低於深鐵集團地鐵主業投資的回報水平。

3 基於主流財務模型的評估

3.1 內部收益率(IRR)評估

      內部收益率(IRR)是衡量投資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為計算深鐵集團投資萬科的IRR,我們構建了現金流模型:

       基於現金流模式,計算得出的IRR約為-4.1%。這一負的IRR表明,深鐵集團對萬科的投資未能達到其資金成本要求。相比之下,深鐵集團主業投資的回報要求通常在8%以上,這意味着對萬科投資的機會成本相當高昂。

3.2 淨現值(NPV)評估

      淨現值(NPV)是評估投資價值創造能力的另一重要指標。我們以深鐵集團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為折現率,假設為6%,計算該投資的NPV:

現金流入現值:股息現值(2017-2022年) + 借款本金現值(2025年) + 股權價值現值(2025年) = 約602.3億元

現金流出現值:股權收購成本現值(2017年) + 借款支持現值(2024-2025年) = 約876.9億元

NPV = 602.3億元 - 876.9億元 = -274.6億元

    NPV為負值且絕對值巨大,表明深鐵集團對萬科的投資, 從財務角度看,是一項不成功的投資。

3.3 投資收益率(ROI)與資本回報率(ROIC)

投資收益率(ROI) 是衡量投資效率的簡單指標,計算公式為:(收益-成本)/成本。深鐵集團投資萬科的ROI計算如下:

總成本:940.04億元

總收益:203.40億元(已實現收益)

當前資產價值:544.69億元

ROI = (203.40 + 544.69 - 940.04) / 940.04 = -20.42%

    資本回報率(ROIC) 衡量投資資本產生的回報率,計算公式為:淨收入/投資資本。深鐵集團投資萬科的ROIC計算如下:

    年化淨收入:已實現收益203.40億元 / 8年 = 25.43億元/年平均投資資本:940.04億元 / 2 = 470.02億元(簡化計算)ROIC = 25.43 / 470.02 = 5.41%

    這一ROIC水平低於深鐵集團的資金成本,再次證實投資的經濟價值不理想。

4 風險與挑戰分析

4.1 流動性風險與財務韌性壓力

      深鐵集團面臨顯著的流動性風險傳導問題。作為萬科的大股東,深鐵集團有較強動機為萬科提供持續財務支持。然而,這種支持正在考驗深鐵自身的財務韌性。2025年上半年,深鐵集團營業收入72.84億元,同比下滑21.7%,淨虧損33.61億元

     在自身財務狀況不佳的情況下,深鐵集團仍需要籌集資金支持萬科。2024年8月,深鐵集團曾計劃發行15億元超短期融資券,但因"市場波動較大"而取消發行。這表明市場對深鐵集團的信用風險擔憂正在上升,可能影響其后續融資能力。

4.2 業務協同效應未達預期

      深鐵集團投資萬科的核心戰略目標是實現"軌道+物業"(TOD)的協同效應。然而,這一協同效應至今未充分實現。2025年上半年,深鐵集團站城一體化開發業務收入僅16.2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63%,在總營收中佔比降至22.3%

      儘管深鐵與萬科嘗試創新合作模式,如"深鐵出地、萬科運營"的長租公寓合作、利用地鐵閒置空間開發智慧物流中心等,但這些項目規模較小,難以對衝主業下滑的影響。從戰略角度看,業務協同效應的實現程度遠低於預期,削弱了投資的基本面支撐。

4.3 行業環境與政策約束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調整是深鐵集團投資面臨的最大外部挑戰。2025年上半年,萬科合同銷售金額大幅下降,行業整體銷售低迷、房價調整以及居民購房信心不足,使萬科的經營環境持續惡化。

      政策層面也存在多重約束。一方面,房地產調控政策雖有所優化,但"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仍未改變,限制了市場快速回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對保障性住房、人才房的支持政策,使商品房市場面臨更復雜的競爭環境。

5 結論與建議

5.1 總體評估結論

       基於上述分析,深鐵集團對萬科的投資迄今未能實現財務上的成功。從關鍵財務指標看,投資收益率(ROI)為-20.42%,內部收益率(IRR)約為-4.1%,淨現值(NPV)為-274.6億元,均表明投資價值遭受嚴重損害。

      從戰略角度看,"軌道+物業"的協同模式雖具有理論合理性,但面臨行業逆風、業務協同難度高等現實挑戰。深鐵集團作為萬科的"戰略投資者+大股東",既承擔了股東責任,也為萬科提供了信用背書,但這種支持的財務成本高昂。

5.2 建議與展望

針對深鐵集團投資萬科的現狀,本報告提出以下建議:

短期紓困策略:深鐵集團應制定明確的借款支持邊界條件,將支持與萬科的資產出售、業務重組等自救措施掛鉤。例如,可要求萬科加快存量資產盤活,2025年下半年實現100億元以上的資產處置目標。

中期轉型策略:重點推動萬科經營模式轉型,從開發爲主向"開發+經營"並重轉變。利用萬科的物業、物流、長租公寓等經營性業務,打造持續現金流。

長期戰略調整:重新評估"軌道+物業"模式的具體實施路徑,注重風險隔離。可考慮設立專門合資公司負責TOD項目,避免萬科風險直接傳導至深鐵主業。

           展望未來,深鐵集團投資萬科的最終回報將取決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復甦進度、萬科自身轉型的成功率,以及深鐵集團后續投資策略的優化程度。基於當前情況判斷,投資回報的全面恢復可能需要 3-5年 時間。

      注:本報告基於公開數據進行分析,計算結果為估算值。實際投資回報可能因市場變化、公司戰略調整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