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9 20:33
(來源:來咖智庫)
作者 | 藍貓
9月23日,高端母嬰品牌BeBeBus的母公司不同集團(06090.HK)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開盤股價大漲超40%,市值突破90億港元。自2019年品牌成立以來,BeBeBus以高顏值嬰兒車切入高端育兒市場,迅速建立起覆蓋親子出行、睡眠、餵養、護理四大場景的產品矩陣。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GMV計,BeBeBus已在中國中高端育兒產品品牌中排名第二,佔據4.2%的市場份額。
BeBeBus的增長路徑,高度依賴社交媒體的精準爆破。2022至2024年間,公司累計投入近6.4億元推廣費用,與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的KOL深度綁定,成功實現了品牌的裂變式傳播,並直接助推其營收從5.07億元飆升至12.49億元,創下56.9%的三年複合年增長率。然而,在生育率持續低迷、消費者信心普遍不足的宏觀背景下,如何維持穩定的高增長,成為BeBeBus上市后面對的嚴峻考驗。
01
資本助推與增長結構:新消費品牌的典型路徑
2018年11月,創始人汪蔚創立布童科技,后更名為不同集團。2019年,BeBeBus品牌正式面世,定位為「專門面向追求獨立、欣賞智能設計並關注實用功能性的新生代父母」。2020年,天圖投資以對價401萬美元認購布童科技的註冊資本人民幣31.11萬元,完成了BeBeBus的A輪融資,成為其關鍵資本推手。
據公開信息,天圖團隊投資的品牌既包括周黑鴨、江小白、百果園、鮑師傅、奈雪等新消費品牌,還包括小紅書、快看漫畫、慈銘體檢等項目。在2021年天圖首席投資官馮衞東接受採訪時提到,天圖會選擇一個具有長期機會的行業,等待其中的公司完成初步試錯階段,再進行入局,因為這個時候資本能有力地推動公司的高速發展。
不同集團的財報數據很好地印證了這一策略的成功。2022年至2024年,不同集團營收從5.07億元增長至12.49億元,三年複合年增長率高達56.9%;這一增長勢頭延續至2025年上半年,營收達到7.26億元,且近年來毛利均穩定在50%左右。
然而,高增長背后是典型的「新消費」成本結構:銷售費用率高達30%,研發支出卻不足2%。招股書中顯示,2022-2025年上半年的三年半里,不同集團銷售支出超過10億元,其中推廣開支佔比超75%。這種「重營銷、輕研發」的配比結構,正是新消費品牌在資本市場經典敍事邏輯的體現——先通過密集營銷搶佔用户心智,建立品牌護城河,再考慮技術壁壘的構建。在BeBeBus的營銷體系中,小紅書和抖音成為核心陣地;通過與數千名KOL的合作,精準觸達目標客羣,將「顏值育兒」、「省力帶娃」的產品理念深度植入潛在消費者的認知。自2023年3月起至2024年9月期間,BeBeBus在小紅書和抖音上的品牌內容引發了超過83萬篇帖子和原創視頻。此外,BeBeBus還通過會員計劃培育了一個超過300萬名會員的社羣,私域平臺復購率達到52.3%。
產品方面,BeBeBus從嬰兒推車、安全座椅等高單價的出行產品切入市場,是全球首批推出智能兒童安全座椅的公司之一,如今,其育兒產品組合逐步延展到親子出行、親子睡眠、親子餵養及衞生護理四大關鍵場景。然而,除了兒童安全座椅和部分餐椅為自行生產外,其他產品(如嬰兒推車、嬰兒牀、嬰兒腰凳、嬰兒睡袋、枕頭、嬰兒護理產品及配件等)全部為外包第三方生產。外包生產在為BeBeBus帶來成本效益與靈活性的同時,也埋下了隱憂。企業面臨供應鏈依賴風險,而消費者則可能因「貼牌」生產質疑其高端溢價,轉而投向更具性價比的平替。例如,BeBeBus濕巾一包單價超過10元,考慮到濕巾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在消費降級的當下,消費者完全有可能選擇更平價的產品。
02
人口結構變遷中的機遇:從「量」到「質」的育兒革命
討論母嬰市場和育兒產品的消費情況,繞不開人口基本面的變化。2020年至2024年間,我國新生兒人口從1200萬減少至950萬,原因既有育齡婦女人數的減少,也包括結婚和生育年齡的推迟。據預測,2025年至2029年,新生兒人口將穩定在每年約800萬。
儘管人口紅利減弱,但政策和結構性因素正在悄然改變市場邏輯。2025年7月,育兒補貼制度發佈,為符合條件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提供每孩每年3600元的補貼。儘管3600元對於育兒總成本來説杯水車薪,但從社交平臺的討論聲音可以看到,這筆錢的影響不容小覷。雖然這筆錢不足以刺激到本身生育意願較低的家庭,但對於原本具備生育意願的家庭則將這筆錢視作「加雞腿」,用於「對自己育兒的獎勵」,這反而可能推動中高端產品的「悦己式消費」。
巨量引擎《2025母嬰行業白皮書》指出:從「粗放餵養」到「精細養育」再到「分齡精長」,中國母嬰消費市場正在邁入以「孩本位」為核心的4.0精長階段。「既要育兒質量,又要人生進度」是95后-00后新生代父母的根本育兒理念,而「情緒價值」成爲了育兒消費的重要決策因素。
新生兒出生率走低並未阻礙母嬰消費的增長,「少而精」成爲了育兒趨勢。白皮書數據顯示,國內95后家長每月在母嬰產品上的消費支出佔到了家庭月收入的30%,抖音電商的消費數據也顯示,2025年上半年嬰幼童相關類目消費均增長顯著,其中嬰童用品增加達40%以上。
在這樣的育兒趨勢下,中高端育兒市場顯然存在更大的機遇。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4年,中高端育兒產品市場佔整個育兒產品市場的份額為23.6%。近年來,我國中高端育兒產品市場的增速超過大眾市場的增速,中高端育兒產品市場由2020年的人民幣256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人民幣34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4%,而同期大眾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4%。
與大眾市場相比,中高端育兒產品更突出其優質材料、精細設計及強大的功能性,且通常反映了強大的品牌價值,以吸引追求卓越美學、使用方便及高質量育兒體驗的消費者。與電子產品或汽車等其他消費品類別相比,中高端育兒產品往往承載更強烈的情感和生活方式聯想:父母通過消費選擇,表達着對孩子的愛與自我的審美。它關聯着新生命成長的每一個瞬間,也因此能承載更高的品牌溢價與更牢固的用户忠誠。
BeBeBus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於對當代中產父母育兒焦慮的精準把握。按2024年中高端育兒產品的GMV計,前五大品牌的市場份額約佔18.9%,其中,BeBeBus市場份額約4.2%,在中國育兒產品品牌中排名第二。當前,中高端育兒產品市場的消費主體已轉變為90后、95后父母。與上一代不同,這些新生代父母身兼雙重身份——既是父母,也是追求自我價值的新個體。他們強調「既要給孩子最好,也要讓自己活得果敢、不羈」,在育兒與悦己之間尋求平衡。「少而精」的育兒趨勢和「孩本位」的育兒理念內核的驅動下,年輕的中產父母們正在不斷用真金白銀投票,用氪金來安放自己的育兒焦慮,也因此催生出BeBeBus的IPO。
03
脆弱的護城河:當流量紅利退去,信任纔是最終的壁壘
憑藉精準的營銷策略,BeBeBus成功地在高端母嬰市場佔據了用户心智,但其構建的品牌護城河,可能面臨來自兩方面的潛在侵蝕。
其一,是二手市場帶來的「價值折損」。在閒魚等平臺上流通着大量的BeBeBus產品,雖從側面印證了其品牌熱度與保值能力,如同奢侈品的「二手流通」一樣構成了品牌價值的一部分;但過度活躍的二手市場,無疑會分流部分新品銷量,尤其在經濟下行期,更多父母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流轉品。這一趨勢,是品牌方在宏觀環境下難以控制的系統性風險。
其二,BeBeBus的營銷敍事高度依賴於為新一代父母塑造「精緻育兒」的價值觀,這套話語體系雖然有效,卻也脆弱。新一代消費者願意為美學設計和情緒價值買單,但母嬰類產品最內核的競爭力始終是安全和品質,同時,中高端的價格定位會更放大消費者對品牌和商品的預期。品牌一旦出現負面問題,消費者之間更容易產生共情,事件影響更容易發酵。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平臺上已經出現了關於BeBeBus質量問題的投訴,小紅書上也有用户質疑其性價比,稱「為顏值買單,但品質配不上價格」。
信任危機一旦爆發,將對品牌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正如餐飲品牌西貝多年來憑藉「家庭友好型餐廳」吸引了大量中產家庭,而「保質期2年的冷凍西藍花」暴露在消費者面前之后,信任塌方很難重建。成立不到6年的BeBeBus,其品牌根基尚淺,更需如履薄冰,避免在營銷中過度拔高姿態,從而與務實又焦慮的中產父母產生情感隔閡。
結 語
BeBeBus的上市,是中國新消費品牌發展的一個典型截面:它既受益於資本助推、社交裂變與精準定位,也困於「重營銷、輕研發」的結構矛盾與外包模式的價值爭議。
其財報背后,折射的是當代中國年輕中產父母的集體處境:他們在「少而精」的育兒理念與「不想輸在起跑線」的焦慮中尋找平衡,試圖通過消費構建理想的育兒圖景。而BeBeBus們的挑戰在於,當流量紅利見頂、人口結構變遷,品牌能否從「營銷驅動」真正轉向「產品驅動」,在情感敍事之外,構建起經得起考驗的產品力與信任感。
上市不是終局,而是新一輪考驗的開始。在母嬰這個永遠關乎愛與信任的賽道,唯有那些真正理解焦慮、並能以可靠產品迴應焦慮的品牌,才能穿越周期,成為父母們長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