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6 17:40
當初秋的涼風拂過東錢湖利民村,迴響咖啡店的落地玻璃窗旁,有人舉起咖啡,與湖光山色同飲。當清晨的海浪輕撫象山松蘭山,礁石咖啡的露臺上,遊客一邊喝咖啡,一邊與日出同框。當正午的陽光照透鎮海永旺村的稻田,山石咖啡館的院子里,咖啡香與稻香融合出秋日限定韻味……從鎮海稻田邊的工業風空間到東錢湖的湖景雅座,再到象山的面朝大海,遍佈寧波山河湖海的鄉村咖啡館,正以一杯咖啡的温度,激活國慶假期經濟,描繪出美麗鄉村的文旅新圖景。
其實,寧波的鄉村咖啡館早已超越「飲品售賣點」的單一屬性,儼然成為承載自然美學、在地文化與休閒體驗的複合空間。這個國慶假期,一家家散落於四明鄉野的咖啡館,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詮釋着「村咖」的多元價值。它們是城市人逃離喧囂的情緒驛站,是鄉村盤活資源的金鑰匙,更是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的新動力。
從「單店爆款」到「集羣效應」的鎮海樣本
鎮海的鄉村咖啡館,早已成為寧波村咖發展的一個典範。在莊市街道永旺村的農創園里,山石咖啡館的工業風門面在稻田映襯下格外醒目,聯合主理人秋秋正忙着為客人推薦新品:「這杯‘鴻運當頭’拿鐵是我們今年國慶節推出的新品,可以嚐嚐看。」山石咖啡國慶期間日均接待遊客超300人次,最高營業額超萬元。
山石咖啡的成功,根植於永旺村從「垃圾場」到「后花園」的蝶變。誰能想到,如今這片稻浪翻滾的沃土,曾是偷倒垃圾、亂搭亂建的閒置地。村集體通過「花海改造+基礎設施升級」工程,將髒亂差的空地打造成四季有景的生態區,再引入咖啡業態激活空間價值。「我們不是賣咖啡,是賣一種與自然共處的松弛感。」秋秋説。
如果説山石咖啡館主打工業風美學,那麼鎮海澥浦鎮沿山路77號咖啡館則精準捕捉了家庭客羣的需求。這家藏在山腳下的小店沒有炫目的裝修,卻憑着兒童遊樂、鄉村書房、營地等配套設施,成為假日家庭出遊的首選。
「國慶期間,家庭組團來我們咖啡館的比較多,家長喝咖啡,孩子們在旁邊玩,帶娃喝咖啡兩不誤。」 主理人邵娟娟説。
鎮海的「村咖效應」正在持續擴散。九龍湖鎮的「唐咖」以禪意設計打動中老年羣體,工業風的「GONNA」咖啡館成為影視劇取景地,溪坑旁的山語咖啡館成為眾多帶娃一族首選,這些風格迥異的村咖已經成為國慶假期新的流量密碼。據初步數據顯示,國慶期間九龍湖鎮的村咖不僅帶動了周邊民宿的入住率,還提高了營地的客流量,恰好印證了「一杯咖啡激活一片業態」的聯動效應。
四明鄉野的村咖百態,讓假期充滿多樣性
從鎮海向北,鄞州東錢湖畔的「環湖咖啡帶」正以驚人密度重構鄉村消費場景。在利民村不到3米寬的村道兩側,擠着好幾家特色咖啡館,「綠嶼咖啡」的芥末綠樓體成為拍照背景板,「九間棠・伊亞咖啡」的露臺可遠眺山野與漁民勞作場景,許多咖啡館在社交媒體頻頻出圈,而利民村也有了「寧波小洱海」的美譽。
「國慶假期最多的時間一天接待了300多人,而且很多就是外地遊客。」 一家咖啡館負責人指着窗外的湖景説,這種「咖啡+自然景觀」的模式,讓東錢湖眾多鄉村咖啡館形成規模效應,成為文旅新名片,邁向「文化+生態」的深度融合。
在江北洪塘街道鞍山村,村咖已經成為當地吸引年輕人的聚集地。在「保國寺邊邊邊邊上的咖啡館」是啡,點一杯濃郁醇香的咖啡,配上鞍山村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開啟屬於自己的假期慢時光。
奉化的弜咖啡則走出了另一條創新之路。這家由閒置庫房改造的三層空間,別具一格的現代建築與周邊金燦燦的稻田有機融合,感受田園生活的怡然自得。
再把目光落在北侖春曉街道的梅山灣,開業不久的寄蜉蝣咖啡館,憑藉臨海的獨特地理優勢,加上近段時間寧波難得一見的「玻璃海」,在這個假期更是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拍照打卡。
從沿海漁村到深山古村,寧波「村咖」正以「一村一特色」的姿態,演繹着鄉村資源活化的多元可能。
從「流量網紅」到「長效生態」的共富密碼
國慶假期已經接近尾聲,但寧波鄉村的咖啡香仍在延續。在利民村,村民看着遊客絡繹不絕的咖啡館,盤算着把自家空置房間改造成民宿;在鞍山村,年輕創客正研究着出一款新的咖啡品種;在永旺村,「手藝人部落」與咖啡館聯動推出的非遺體驗,成了新的打卡項目。村咖帶來的不僅是營業額的增長,更是鄉村價值的重構,從單一產品輸出,變為承載現代生活向往的情感温泉。
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上,看到一位網友這樣評價村咖:「不是為咖啡而來,是為情緒買單。」 在東錢湖的岸邊咖啡座,都市白領在這里找回內心平靜;在鎮海的稻田咖啡館,親子家庭在自然中享受温情時光;在江北的古村咖啡院落,文藝青年邂逅創意之美。現在的村咖,不再是隻走流量的一時之紅,而是持續為鄉村注入流量的共富密碼。
夕陽下,東錢湖的咖啡香與湖面波光交融,鎮海稻田里的樟樹影隨晚風晃動。寧波的鄉村咖啡館,早已不是孤立的店鋪,而是串聯起全域文旅的珍珠,是激活鄉村振興的細胞。當四明大地的每一縷咖啡香都承載着自然之美、人文之韻與共富之願,這座千年港城,正在城鄉融合的浪潮中,釀造着更醇厚的發展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