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4 17:09
(來源:尺度商業)
文 | 楊萬里
互聯網巨頭百度,「殺」回來了!
9月的資本市場,百度突然成了一匹黑馬,重新回到了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前10榜單。更長視角觀察,截至9月末,自2025年初以來,百度美股市場股價累計上漲超50%,總市值超過450億美元,約3000多億元人民幣。股價上行過程中,華爾街明星基金經理凱茜·伍德加倉了百度的股票,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其前景看好。
過去的10年,中國互聯網權力的牌桌上,百度一直是最落寞的。作為昔日BAT中一員,高光時刻的百度能與騰訊、阿里「掰手腕」。然而,在競爭激烈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佔據社交領域優勢的騰訊和佔據電商領域優勢的阿里,已在市值上不斷超過百度。
而面對字節、拼多多、美團等互聯網巨頭的紛紛崛起,百度似乎逐步走向了舞臺的邊緣。
百度真的像外界想象那樣完全掉隊了嗎?
答案或許是否定的,百度在蟄伏,默默地在AI領域蟄伏。
15年前,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帶領公司前瞻性地佈局人工智能領域,經過多年資金投入和技術積累,百度在大模型和智能駕駛領域取得重要成果,開始了爆發時刻。
2025年9月,《財富》雜誌公佈的2025年「改變世界」公司榜單中,百度憑藉蘿卜快跑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影響力入選,代表中國力量,步入聚光燈下。這是百度繼2019年之后,第二次上榜。
無論是資本市場的價值上揚,重回中國互聯網市值前10 ,還是再度登上「改變世界」的公司榜單,李彥宏和百度正在告訴市場,曾經互聯網貴族藉助AI浪潮「殺回來了」!
在質疑聲中,市值重回中國互聯網企業前10,
百度「殺」回來了
在BAT齊名之前,談到互聯網公司,人們想到的可能是新浪、搜狐、網易三家公司組成的三大門户網站。那時候阿里還是在做中國黃頁的小公司,沒有做電商;騰訊還在忙着擴展QQ的生態,百度則忙着收購hao123,進一步加深搜索業務。
不過很快,百度、阿里、騰訊就迅速崛起,組成了「BAT」,PC時代互聯網帷幕徐徐拉開。
在PC互聯網時代,「BAT」一直是響噹噹的互聯網巨頭代表。2010年,百度以380億美元市值登頂「BAT」之首,遠超同期市值100多億美元的阿里巴巴和300多億美元的騰訊,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絕對龍頭。那時,谷歌退出中國后,百度獨佔搜索市場 80% 份額,被外界視作 「中國版谷歌」 ,行業地位一時無兩。
2014年,中央電視臺出品的10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一經播出,獲得強烈好評。彼時,中國互聯網公司是二級市場的核心資產,BAT三巨頭受到國內外資本青睞。
那一年,百度美股股價最高漲至252美元附近,總市值一度高達798億美元,創下上市的巔峰。然而細心的投資者發現,雖然「BAT」還齊名,但那一年,阿里的總市值達2712億美元,騰訊總市值達1359億美元。百度已經被遠遠甩到了身后。
2021年初全球上演牛市,資金湧入中概股,百度先漲后跌,上半年股價衝高至354.82美元,市值一度上升超700億美元,但很快就回落。2022年百度股價繼續承壓走低,2023年小幅回升,但三年合計下跌44.93%。2024年,當阿里和騰訊的市值還在2000億美元以上時,百度市值已不足400億美元。
彼時,后起之秀的美團、京東、拼多多等總市值也超越了百度。很顯然,市值作為代表未來發展潛力和前景的估值指標,百度已經不被看好,飽受爭議。
百度一直被外界爭議的是有觀點認為百度「創新乏力」,在很多業務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百度先后經歷了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沒有抓穩時代機遇。過去多年,百度大部分營收依賴於傳統廣告業務,因缺乏科技想象力導致部分資本持謹慎態度。從2018年至2024年,在線營銷業務佔百度的營收比重超過50%。
業績方面,2018年至2024年,百度的營收規模從1023億元整體上升至1331億元。但受多因素影響盈利端波動較大,自2018年歸母淨利潤達到275.7億元后,歸母淨利潤波動較大,2019年、2022年,百度歸母淨利潤跌破百億,其中2019年僅有21億元。2023年開始百度的淨利潤開始逐步回升,2024年百度的歸母淨利潤反彈至237.6億元。
面對資本市場的市值縮水,公司業績的波動,以及互聯網企業賽道的掉隊,李彥宏開始了反思。
2025年7月,李彥宏在內部演講中系統地反思了百度的組織文化和業務得失,精準指出百度打不贏仗和起大早趕晚集的原因是「不聚焦」。
據觀察,百度曾佈局電商、社交、外賣等多個領域。比如,百度推出了「百度有啊」(對標淘寶)、「百度MALL」,結局是在四年內關閉;百度推出了「百度空間」、「百度Hi」、「百度説吧」,但未能形成社交爆品;百度推出了「百度外賣」,最終以賣身餓了麼收場。
昔日,百度多次嘗試在其他互聯網巨頭擅長的領域尋求機會,后因各種原因未能取得突破。在一段時間內,百度能保持優勢的是互聯網搜索領域。然而,百度擅長的領域面臨着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挑戰。
曾幾何時,百度面臨着市值焦慮。當阿里、騰訊早早突破萬億市值,百度卻徘徊於千億市值之間,甚至一度掉出中國互聯網公司前十。
不過,就在李彥宏發起新一輪組織調整進行反思的兩個月后,在外界質疑聲中,百度終於迎來爆發,百度旗下的崑崙芯科拿下了中國移動人工智能項目10億的大訂單;百度還和招商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圍繞的還是人工智能方面的業務。
同時在資本市場,百度股價回升,百度總市值重返3000億元,在9月重新回到中國互聯網企業市值前10,那個曾經被列為冷門股的百度,「殺」回來了。
從現實來看,央國企的青睞,將百度拉回市場主流視野;從深層次看,百度選擇了聚焦AI科技,就像年初DeepSeek引發AI浪潮,蘋果選擇了阿里通義千問,帶來阿里重估,市場也開始用「AI驅動」的邏輯重新評估百度。
由此來看,百度股價上漲,既有低估值補漲的優勢,更有內在價值支撐。百度已經不是傳統印象中的百度了,它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家擁有強大互聯網基礎的領先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搜索服務公司」。
AI浪潮下,百度再次崛起?
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工智能被稱為世界三大尖端技術之一。面對尖端技術,李彥宏早在15年前,就開始帶領百度探索。
百度佈局人工智能領域最早追溯至2010年。當年,百度成立了「自然語言處理部門」,主要開展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技術研究及產品應用等。
2013年左右,百度成立了深度學習研究院,同時建立了百度硅谷實驗室,還從谷歌挖來全球知名人工智能專家吳恩達擔任首席科學家。有觀點認為,上述動作吹響了百度向人工智能公司轉型的號角。
此后,百度不斷在AI領域投入大量資源,成為其重要發展戰略。2024年年報顯示,百度在應用程序內服務、雲服務及解決方案、智能駕駛服務及解決方案以及智能設備及服務等人工智能產品商業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百度還稱,計劃繼續向人工智能業務運營(特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基礎模型)投入資金及其他資源。
在AI宏觀敍事下,百度被重新定價的支撐點則來自於百度的業務變化。
以2025年第二季度財務業績為例,百度的在線營銷收入為162億元,同比減少15%;非在線營銷收入為100億元,同比增長34%,主要受智能雲業務增長所帶動。
業務上,百度智能雲方面,今年6月末百度新增了開源的文心大模型4.5系列及其他第三方模型。
此前李彥宏接受採訪表示,開源能吸引更多關注,很多人會好奇去試用,技術傳播更快。不過,競爭對手相繼推出大模型,出現「內卷」現象,百度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大模型技術同質化以及AI應用的商業價值得到落地。
據機構報告顯示,百度智能雲連續六年位居AI雲服務市場榜首。國信證券分析師預測,百度AI雲2025全年收入預計達274億元,2026年收入有望達350億元,成為百度第二增長曲線。
雲服務、大模型之外,讓百度真正成為市場關注主流的是旗下的自動駕駛業務。
2025年第二季度,百度的無人車服務「蘿卜快跑」提供的全無人自動駕駛訂單超過220萬次乘車服務,同比增加148%。截至2025年8月,「蘿卜快跑」累計提供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訂單超過1400萬次,在全球安全行駛里程突破了2億公里。
這是個什麼概念?谷歌Waymo的安全里程是1.5億公里,《福布斯》雜誌直接點名Waymo全球範圍內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中國的蘿卜快跑。回想2017年,李彥宏乘坐自動駕駛車上路吃到中國第一張罰單,他可能也沒想到多年后能進入Robotaxi的第一梯隊。
現在的李彥宏樂觀認為,百度已經看到了「蘿卜快跑」清晰的盈利路徑,並將其視為百度長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蘿卜快跑」取得今日成績,百度為這一刻等待了十余年。據媒體報道,百度為自動駕駛業務進行的總體投資高達1500億元。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商海同樣如此,科技公司敢於在前期不計回報的投資前瞻業務,才能在合適的時間點抓住新機遇。
全球的AI競爭已經進入到了應用的下半場,這正是百度擅長的,它擁有巨大的搜索流量入口。
李彥宏曾説過,百度還是有不錯的家底,有7億月活,有技術積澱。如今這番話正在被一一驗證。 AI芯片打底,無人駕駛鋪路,加上組織架構和財務策略的配合,這波翻身仗打得確實漂亮。
十年前,百度吃過不聚焦的虧,10年后的今天百度手握AI王牌,應該不會重蹈覆轍。
如今,積累一定人工智能業務技術和資源后,百度在戰略上更加聚焦和發力,未來,百度能否憑藉人工智能業務再次崛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