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1 17:38
美國股指期貨在周二上漲后周三下跌。主要基準指數期貨走低。
該指數下跌,因為美國聯邦政府於10月1日星期三凌晨12點01分正式進入關閉狀態,此前國會未能就支出計劃達成協議。
然而,歷史數據表明,這些事件通常是短暫的,對股市的長期影響有限。
與此同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4.15%,兩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60%。CME Group的FedWatch工具的預測顯示,市場認為美聯儲在10月份會議上降息的可能性為94.6%。
分別跟蹤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100指數的SPDR標準普爾500 ETF信託基金(NYSE:SPY)和Invesco QQQ信託基金(NASDAQ:QQQ)周三盤前下跌。根據Beninga Pro的數據,SPY下跌0.54%,至662.56美元,QQQ下跌0.62%,至596.66美元。
標準普爾500指數大多數板塊收盤均積極,其中信息技術、醫療保健和工業股周二漲幅最大。然而,能源和非必需消費品類股與整體市場趨勢背道而馳,收盤走低。隨着道瓊斯指數飆升至收盤新高,美股仍走高。
政府關門是在上個月主要指數錄得上漲之后發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9月份上漲超過3%,道瓊斯指數上漲近2%,納斯達克指數當月上漲5.6%。
在經濟方面,8月份美國職位空缺增加19,000個,增至722.7萬個,修訂后為720.8萬個。9月份芝加哥商業晴雨表從上個月的41.5降至40.6,而市場預期為43。7月份標準普爾CoreLogic Case-Shiller房價指數同比上漲1.8%。
道瓊斯指數收盤上漲82點,漲幅0.18%,至46,397.89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0.41%,至6,688.46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0.30%,至22,660.01點,小盤股指數Russell 2000上漲0.051%,至2,436.48點。
股市成功度過了歷史上棘手的9月,以超過3%的豐厚漲幅結束了本月,並延續了最近的「崩盤」。
隨着日曆翻轉到10月,政府關門對市場來説是一個短期的問題,投資者需要知道這種強大的勢頭是否能夠持續下去。根據投資組合策略師喬治·史密斯最近的一項分析,歷史趨勢表明,前景更多的是一種「款待」,而不是一種「詭計」。
雖然十月經常與過去可怕的市場崩潰聯繫在一起,但它的總體歷史卻出奇地積極。史密斯的分析強調,自1950年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在10月份近60%的時間內實現了正回報,平均漲幅為0.89%。
一個關鍵的擔憂可能是9月份的強勁表現「拉動」了10月份的漲幅。然而,數據並不支持這種擔憂。9月為正值之后的10月平均回報率幾乎相同,為0.8%。
LPL Research、FactSet和Bloomberg的圖表可視化了月度表現,顯示雖然9月通常疲軟,但10月和11月曆史上一直實現穩健增長,尤其是在最近的時期。
展望僅一個月后,整個第四季度(10月至12月)都是股市今年最強勁的三個月時期。
這一趨勢通常受到12月「聖誕老人集會」的推動,凸顯了市場剛剛進入的歷史強勢時期。跟蹤三個月回報的圖表清楚地顯示,10月至12月期間是所有測量時間範圍內的峰值表現。
https://editorial-assets.benzinga.com/wp-content/uploads/2025/10/01045557/PIC-2-2-768x306.pnghttps://editorial-assets.benzinga.com/wp-content/uploads/2025/10/01045557/PIC-2-2-1536x611.pnghttps://editorial-assets.benzinga.com/wp-content/uploads/2025/10/01045557/PIC-2-2-2048x815.png
除了季節性之外,市場當前的勢頭還提供了另一個令人信服的看漲信號。標準普爾500指數將結束連續第五個月的上漲,這是一個相對罕見的事件。
史密斯對這些熱條紋的研究揭示了強有力的歷史先例:
總而言之,雖然過去的表現並不能保證未來的結果,但10月份有利的季節性、第四季度的強勁表現以及五個月連漲的強勁勢頭的結合,為股市帶來了歷史性的看漲局面。進入今年的最后幾個月。
另請參閱:如何交易期貨
以下是投資者周三將關注的內容;
紐約早盤原油期貨下跌0.22%,徘徊在每桶62.23美元左右。
黃金現貨美元上漲0.86%,徘徊在每盎司3,891.64美元附近。其上一個歷史新高為每盎司3,895.33美元。美元指數現貨下跌0.24%,至97.5400水平。
周三亞洲市場收盤漲跌互現,日本日經225指數和澳大利亞ASX 200指數下跌。而韓國綜合指數、香港恆生指數、中國滬深300指數和印度標準普爾BSE Sensex指數均上漲。歐洲市場早盤交易也漲跌互現。
閲讀下一步:
照片提供:godongphoto /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