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9月人形機器人領域融資額創全年新高 達111億元

2025-09-30 21:09

9月30日,研究機構高工機器人發佈研報稱,據不完全統計,9月,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共發生了30起融資事件,其中29起來自國內,1起來自海外,已披露的融資總額約為111.08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約105.70%。

報告指出,進入2025年下半年,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月度融資表現並未延續以往的強勁勢頭,反而顯現出不確定性。在6月以29.93億元人民幣錄得低點后,雖於7月大幅攀升至70.94億元,但8月又回落至54億元,呈現出一輪「過山車」式的行情。 就在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資本將趨於收縮,9月的人形融資總額逆勢而上,再度創下全年新高。

具體來看,9月融資額的倍數增長,主要歸因於9月16日人形企業Figure AI完成的超10億美元(約71.24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這筆融資也標誌着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迎來了今年的融資高潮。

國內方面,9月,國內融資累計39.84億元,環比增長59.36%。其中,融資金額達億級以上的共9家,分別是智平方、強腦科技、自變量、星源智機器人、Dyna Robotics、一星機器人、泉智博、樂享科技、靈猴機器人、首形科技。

從公司類別來看,共有4家靈巧手公司完成融資,分別是強腦科技、源升智能、Tetheria.ai、鈞舵機器人;共有4家人形核心零部件公司完成融資,分別是靈足時代、同川科技、泉智博、靈猴機器人。

與此同時,共有18家本體公司獲得融資。高工機器人認為,這些公司之間的產品定位差異正變得更加清晰。其中,清寶機器人、首形科技專注於仿生人形機器人;賦之科技、萌友智能、如身機器人、未來密偶、珞博智能則專注於陪伴機器人。

從單體公司融資金額來看,9月共發生了2起高額融資事件,除了Figure AI,另一家是來自國內的自變量。對此,報告分析認為,自變量與Figure AI存在顯著共性。 首先,兩家公司都堅持「本體」與「大模型」協同發展的技術路徑。

其次,兩家企業本輪融資均獲得了科技巨頭的押注。自變量最新一輪融資由阿里雲、國科投資領投,國開金融、紅杉中國、渶策資本跟投;美團戰略投資超額加註,聯想之星、君聯資本等老股東持續追投。

Figure AI最新一輪融資同樣是「大牌雲集」,由百匯創投領投,一同投資的包括英偉達、英特爾創投、韓國LG科技風投、高通創投、賽富時等。

最后,在落地和預訓練方面,兩家企業均有具體的合作項目正在進行中。

報告還指出,當人形機器人產業邁向縱深發展階段,除了通用人形機器人,各本體公司正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定位,開闢全新的競爭格局。正是這種定位分化,使得陪伴型機器人再度成為被選擇的焦點。

數據顯示,9月,有4家專注於陪伴型機器人的本體公司獲得了融資,分別是賦之科技、萌友智能、未來密偶、珞博智能,累計獲得約9800萬元。事實上,今年6月,這一投資熱潮便已顯現,貝陪科技、陸吾智能、數字華夏、智可派機器人、珞博智能等5家本體公司累計獲得約1.18億元融資。

上述4家公司的產品,主要定位是小型陪伴機器人,它們更像是「有生命的智能玩具」,通過「IP + 具身智能」的組合,為冰冷的機器賦予了靈魂與個性。

高工機器人對此分析稱,對於陪伴機器人而言,其「輕量化」與「家庭級」的產品特徵,直接轉化為顯著的價格優勢。此外,這些貼近日常生活的屬性也意味着更低的市場教育成本。不可忽略的是,這類機器人的功能也僅限於「陪伴」和「教育」,若出現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要如何在市場競爭中存活,更是考驗。

「對投資方來説,鑑於市場對陪伴型機器人的需求已初步驗證,投資者下一步完全有理由將目光投向任務更復雜、交互更自然的人形機器人這一更高階形態。」報告在最后提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