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股霸屏前三!創業板指狂飆50%牛冠全球,俄股墊底

2025-09-30 18:58

節前A股、港股皆紅盤收官,為2025年前三季度的強勁行情畫上了圓滿句號。

回顧前三季度,全球流動性環境改善、國內政策持續託底,加之科技成長板塊的持續發力,市場整體表現令人振奮,主要指數均實現顯著上漲。

2025年三季度,創業板指累計漲50.4%,位居全球主要股指漲幅榜第一;科創50、深證成指分別累漲49.02%、29.25%位列第二、第三;俄羅斯MOEX、印度NIFTY50分別累計跌5.73%、3.46%,領跌全球。

科技為王!A股這些板塊漲超40%


2025年前三季度,A股主要指數表現亮眼,科技成長板塊成為市場核心驅動力。

據統計,9月,創業板指累計漲超12%創三年多新高,科創50指數漲超11%創近四年新高。

前三季度,創業板指、科創50指數均大漲51.2%,北證50、深證成指也分別上漲47.29%和29.88%,上證指數累計上漲15.24%。

行業方面,科技成長板塊引領市場。

9月,申萬31個一級行業中,13個行業實現上漲。電力設備(21.17%)漲幅位列第一,有色金屬(12.79%)、電子(10.96%)行業分別位列第二、第三。另一方面,國防軍工(-7.21%)、銀行(-6.89%)、非銀金融(-5.83%)跌幅居前。

三季度,申萬31個一級行業中,30個行業實現上漲,其中9個行業漲幅超過20%。

通信(48.65%)行業指數的漲幅位列第一,電子(47.59%)、電力設備(44.67%)、有色金屬(41.82%)行業指數的季度漲幅亦超40%。銀行(-10.19%)成為三季度唯一下跌的板塊。

個股方面,表現同樣精彩,創業板、科創板和北交所成為翻倍股的集中地。

剔除新股及ST股,9月累計漲幅居前三的分別為:首開股份181.2%、海博思創153.52%,品茗科技141.28%;跌幅居前三的分別為:紫天退-86.13%、中環海陸-43.81%、長城軍工-38.3%。

第三季度累計漲幅居前三的分別為:上緯新材1597.94%、天普股份468.92%,淳中科技358.77%;跌幅居前三的分別為:紫天退-95.65%、九菱科技-36.42%、科恆股份-35.92%。

萬億「活水」南下

恆科指前三季度累漲近45%


港股9月底也隨中美消息面波動,總體呈震盪上行趨勢,恆指在月底附近獲得一定修復。

9月,恆生科技指數累計上漲13.95%,恆指累漲7.09%,國指累漲6.79%。前三季度,恆生科技指數累計上漲44.71%,恆指累漲33.88%,國指累漲31.08%。

行業表現上,9月,港股表現最好的行業為原材料業(21.68%)、非必需性消費(19.99%)、恆生綜合指數(8.11%),表現最差的行業為電訊業(-5.34%)、能源業(-1.3%)。

第三季度,港股漲幅居前的行業為原材料業(58.79%)、醫療保健業(32.11%)、非必需性消費(25.04%)。

個股方面,9月累計漲幅居前三的分別為:藥捷安康-B 160.76%、雲鋒金融63.21%,優必選61.02%;跌幅居前三的分別為:山高控股-74.79%、雲知聲-36.81%、曹操出行-32.58%。

第三季度累計漲幅居前三的個股分別為:派格生物醫藥-B 442%、藥捷安康-B 368.33%、華檢醫療292.73%;跌幅居前三的分別為:山高控股-71.91%、趣致集團-56.41%、布魯克-35.76%。

南下資金上,今年以來,內地資金 「南下」 佈局港股的熱潮持續升溫。截至9月30日,南向資金年內淨買入額已突破1.1萬億港元,不僅遠超2024年全年8078億港元的規模,更創下互聯互通機制建立以來的年度新高。

「銀十」展望樂觀


展望2025年10月及四季度,市場普遍樂觀。

隨着政策窗口期的到來、資金面的寬松預期以及三季報披露的推進,業內預計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投資機會。科技成長與順周期板塊可能共同演繹四季度行情,為投資者帶來豐富的結構性機會。

廣發證券認為,行情有望在政策與業績雙驅動下延續升勢。歷史數據顯示,國慶節后首周A股上漲概率超70%,節后政策密集期(四中全會定調「十五五」、三季報披露)、美聯儲降息預期及人民幣匯率走強,將共同催化資金迴流。中期看,「經濟弱復甦+流動性寬松+政策紅利」組合下,市場下行風險有限,震盪上行仍是主旋律。

興業證券認為,經歷9月以來的震盪整固后,隨着擁擠度壓力緩解、三季報交易再次為景氣主線凝聚共識、10月密集重磅會議提振預期,新一輪上行動能正在蓄勢,10月市場中樞有望再上臺階。結構上,仍是以景氣和產業趨勢為核心,重視三季報景氣線索、「十五五」規劃受益行業,包括創新葯、AI(算力、遊戲)、軍工、電池、「反內卷」。

銀河證券研報指出,10月,A股和港股市場可能受益於長期政策佈局、密集的產業催化事件以及相對寬松的流動性環境。A股的機遇可能更多集中在科技成長領域,而港股則受益於獨特的市場結構和外部流動性預期。

首先,10月是關鍵的政策佈局窗口,二十屆四中全會聚焦「十五五」規劃。隨着會議時點臨近,資本市場預期穩中有升。其次,小鵬第五代人形機器人將於10月24日「小鵬科技日」亮相,10月中旬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多家中國藥企將發佈新葯進展,機器人和創新葯板塊可能受益。最后,市場強烈押注美聯儲10月份將再次降息,但對12月份再次降息的熱情略有減弱,若兑現,香港市場因聯繫匯率制將同步受益,促進資金流入和本地市場復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