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8 18:09
近日,據媒體報道,福特汽車因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需求疲軟,其位於德國科隆的電動汽車工廠將於2026年初裁員1000人。
科隆工廠作為福特汽車在歐洲電動化轉型的核心基地,兩年前福特汽車還投入20億美元對其進行升級改造,原計劃藉此支撐在歐洲實現電動車佔比目標。然而,現實卻給了福特汽車沉重一擊,預計到2025年底歐洲新車登記中電動車僅佔20%,遠低於此前預估的35%,工廠生產的兩款電動車型銷量未達預期,產能過剩問題凸顯。
此次裁員是福特汽車歐洲成本削減計劃的一部分。2023年11月,福特汽車就提出到2027年底在歐洲裁員4000人,主要涉及德國和英國工廠。若兩輪裁員全部實施,科隆工廠員工數量將大幅減少,較5年前降幅超60%。
與福特汽車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領域持續擴張。2025年1-8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05.1萬輛和2112.8萬輛,同比均增長超12.5%。其中,比亞迪表現尤為突出,2025年1-8月累計銷售286.39萬輛,同比增長23.00%;8月單月海外銷量達80464輛,同比增長146.4%。在歐洲市場,比亞迪上半年銷量位居中國新能源品牌首位,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國銷量大幅增長,還計劃在歐洲大規模擴張門店。
這説明,在汽車工業百年變局之下,市場瞬息萬變。傳統汽車巨頭靠內燃機專利「躺賺」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而福特汽車等傳統車企若想在新能源大潮中「翻身」,僅靠裁員降低成本遠遠不夠,還需在技術創新、市場策略等方面下足功夫,而其未來能否迎來新的增長點,還需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