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3 22:13
► 文 觀察者網 熊超然
航母劈波氣若虹,艦橋巍峨鎮蒼穹。銀鷹刺破雲千疊,深藍馳騁弋蒼龍。
9月22日,海軍相關部門「官宣」,殲-15T、殲-35和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已完成在福建艦上首次彈射起飛和着艦訓練,標誌着福建艦具備了電磁彈射和回收能力。這是我國航母發展歷程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對推進海軍轉型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
「首次」,無疑是此次訓練的一大關鍵詞,這是我國首次在彈射型航母上,實現多型號先進艦載機的電磁彈射和阻攔着艦。軍事專家張軍社告訴觀察者網,電磁彈射作為一項革命性的艦載機起飛方式,將顯著提升福建艦的戰鬥力。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也指出,此次訓練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福建艦未來將進行更為複雜的科研實驗和訓練工作。
而隨着世界上首次五代機電磁彈射由中國人完成,更有多位觀察者網網友唸叨起大洋彼岸的「福特」號航母,因至今迟迟未能電磁彈射F-35,丟掉了「世界第一」。
美國知名軍事新聞網站「戰區」當地時間22日(The WarZone,TWZ)撰文承認,殲-35確實早於F-35奪得這項「世界第一」,並形容中國航母作戰能力的飛躍「令人震驚」(stunning)。文章更是直言,突然曝光的「福建艦彈射三連」畫面,某種程度上只是今年中國空中力量組合中「眾多令人震驚的發現之一」。
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USNI News)同樣立即重點關注,其報道援引PLATracker網站(長期追蹤解放軍發展動態)聯合創始人本·劉易斯(Ben Lewis)稱,此次測試是中國航母項目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雖然這些測試很可能在今年早些時候已經完成,但選擇在福建艦第九次海試期間發佈視頻表明,福建艦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做好了服役的準備。」
劉易斯強調了中國利用新航母與艦載航空能力所能展現的力量投射潛力。「在形成戰鬥力后,中國海軍將有能力在第一島鏈和西太平洋部署第五代隱形艦載機,並由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與指揮機提供支援。」他分析道。
此次訓練,有何亮點?
海軍相關部門發佈的消息並未透露訓練的具體時間,但對外表示,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受閲前,殲-15T 、殲-35和空警-600這三型艦載機就已完成在福建艦上首次彈射起飛和着艦訓練。
據報道,在此前組織的多次試驗訓練任務中,海軍多名飛行員駕駛這三型艦載機,成功在福建艦上實現起降,驗證了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電磁彈射和阻攔系統與多型艦載機的良好適配性,使福建艦初步具備全甲板作業能力,為后續各型艦載機融入航母編隊體系打下良好基礎。近年來,海軍艦載航空事業加速發展,完成了從單機到體系、從岸基到艦基、從滑躍到彈射、從能飛到能戰的巨大跨越,人民海軍正朝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穩步前進。
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旗下的新媒體賬號「玉淵譚天」介紹稱,這次特殊的「上新」,有三大看點:第一大看點,是福建艦打擊範圍能夠覆蓋第二島鏈。第二大看點,是彈射型航母搭載的艦載機機型變多,提升了體系化作戰能力。第三大看點,是多一艘航母帶來的對地區局勢影響力的提升。
《南華早報》稱,此前,中國另外兩艘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的艦載機,均採用滑躍起飛的方式。而此次訓練,福建艦測試了被稱為電磁飛機彈射系統(EMALS)的彈射器,因其結構複雜,電磁彈射對海軍來説也是一種全新的作戰系統。
與滑躍起飛相比,電磁彈射可以更頻繁地發射和升空更重的飛機,這意味着不僅可以滿載先進戰鬥機,而且其他大型固定翼飛機,例如預警機,也可以輕松操作。
報道補充稱,電磁彈射器相比美國海軍大多數航母使用的蒸汽彈射器,更節能且靈活,可用於發射各種類型的無人機。中國海軍的076型兩棲攻擊艦已安裝了電磁彈射器,使得這些艦艇實際上成爲了「無人機航母」。
美媒承認:這項指標,殲-35贏過F-35
「戰區」網站也特別指出,與積累了數十年蒸汽動力彈射器經驗的美國海軍不同,中國海軍在其首艘彈射型航母上選擇了電磁彈射器。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軍的「福特」號航母是第一艘使用電磁飛機彈射系統將飛機送上空中的航母,但迄今為止,F-35C戰鬥機尚未在該航母上電磁彈射起飛,這使得殲-35成為全球首架實現這一壯舉的隱形戰機。
報道稱,根據早些時候的預測,F-35C戰鬥機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做到這一點。
軍事專家張軍社告訴觀察者網,電磁彈射作為一項革命性的艦載機起飛方式,將顯著提升福建艦的戰鬥力。採用彈射起飛后,殲-35等五代機飛行編隊的作戰效能,特別是出動效率將大幅提高,從而使航母編隊得以在遠海大洋執行更遠距離的防禦作戰任務。
此外,電磁彈射使艦載機具備更長的留空時間和更大的載彈量,進一步增強了區域控制能力,有效提升對海上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掌控水平。這意味着航母編隊在遠離國土的遠海區域,能夠更持久、更高效地實施制空制海作戰。
這種作戰樣式的轉變,對航空兵力的運用也帶來創新。艦載機利用率提高,與驅逐艦、護衞艦等護航艦艇的協同作戰能力全面增強,從而大幅提升遠海環境下的綜合作戰能力。
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排水量超過8萬噸。它配備了三套先進的電磁彈射器,是繼美國「傑拉爾德·福特」級航母之后,世界上第二艘配備此類設備的航母。
福建艦於2022年6月正式下水,於2024年5月開始首次海試,目前已完成八次海試。今年9月10日,福建艦從上海啟航,預計將進行其服役前的第九次,也是最后一次海試。
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進一步介紹稱,福建艦是中國海軍大規模現代化和擴建項目中最先進的船艦之一,也是二戰結束以來亞洲下水的最大型軍艦。福建艦能夠搭載超過40架飛機的艦載機聯隊,與採用短距起飛攔阻着艦(STOBAR)的遼寧艦和山東艦相比,這艘新航母代表着中國在航母能力上的重大飛躍。
報道認為,福建艦能夠通過彈射起飛攔阻着艦(CATOBAR)的艦載機起降方式,搭載各類戰鬥機和支援飛機,這將使中國海軍航空兵的作戰半徑更遠、載荷能力更強。
歷史意義重大
據瞭解,自2024年5月首次海試以來,福建艦按計劃有序開展各項海上試驗,順利推進各類裝設備調試和整體運行穩定性測試。
據國防部網站消息,中國航空學會艦載機分會總干事、海軍航空大學教授韓維認為,這次試驗試訓的成功,是艦載機與航母核心技術的「雙向賦能」,將有力推動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實現「代際跨越」,為遂行遠海作戰任務、加速我海軍從「近海防禦」向「遠海防衞」的戰略轉型提供了關鍵支撐。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堵開源分析指出,從技術角度説,福建艦完成彈射試驗,是該艦正式服役前的必要步驟,相信未來該艦還要進行更加複雜的科研實驗和訓練工作。
接下來還有甲板調度,高強度彈射、着艦,帶戰術背景條件下的放飛、着艦和戰機整備,有人機、無人機在艦上的混合作業,在空中的聯合作戰,以及未來與其他載機艦,比如四川艦的配合,與編隊內其他艦艇的配合,多個航母編隊之間的配合,多航母編隊的內部配合,潛艇與水面艦艇的配合,聯合防空、反潛、對岸打擊演練,海上反偵察、反定位戰術演練等等。作為我國第一艘彈射航母,福建艦肩負着為我國后續航母探索新路的重要責任。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王世怡認為,此次福建艦首次展示電磁彈射三型先進主戰艦載機的畫面,具有重大歷史意義,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福建艦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使用電磁彈射器彈射五代艦載機的航母。美國裝備電磁彈射器的「福特」號航母不具備部署F-35C的能力,而「福特」級二號艦「肯尼迪」號航母雖然具備部署F-35C的能力,但其服役時間一拖再拖,延宕到了2026年。這不僅是中國航母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航母歷史的一大里程碑。
第二,福建艦展示部署三種先進艦載機的能力,更意味着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殲-35具備隱身性能好、整備性能強等優點。殲-35戰機的入列和成功彈射標誌着我國海軍艦載機進入了五代機的時代,自此,我國也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之后,第二個能夠研製和服役隱身艦載戰鬥機的國家。儘管殲-35能在遼寧艦和山東艦上滑躍起飛,但在福建艦上能發揮其最大作戰效能。此外,空警600艦載預警機和殲-15T重型艦載機的成功彈射,標誌着福建艦戰鬥羣的體系化作戰能力得到了新的飛躍,中國航母作戰羣的遠洋打擊能力、防禦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作戰範圍得到極大的擴展。
第三,福建艦公佈彈射起降畫面,證明福建艦距離正式入列已不再遙遠。儘管福建艦的子系統複雜程度高於山東艦,但福建艦經歷的海試次數多於山東艦,其海試科目也更加複雜。我們有理由推測,山東艦從首次起降艦載機到正式服役僅用了4個月,福建艦的用時可能會更短,有望年內舉行交付入列儀式。
據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9月16日介紹,日前,我國第3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試驗訓練任務。他強調,這是航母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我們始終根據國家安全和裝備技術發展需要推進航母建設。福建艦作為大國重器,必將為捍衞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發揮應有作用。
責任編輯: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