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天風證券-新興產業行業研究周報:Figure估值達390億美元、科技部推動人形機器人加速應用落地,重視奧比中光、柯力傳感!-250921

2025-09-21 21:03

(來源:研報虎)

十四五科技創新成果頻現,產業化應用規模持續擴張

  9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科技部部長陰和俊介紹,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十四五」期間,我國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上取得積極進展: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整機技術實現突破,多模態感知和「大腦—小腦模型」等關鍵技術取得進展,促進了與具身智能深度融合,正在推動人形機器人在汽車製造、物流搬運、電力巡檢等場景加速落地;在腦機接口領域,技術已幫助截癱患者站立行走,盲人恢復光感,國產腦起搏器全面商用,進入8個國家400家醫院,累計幫助3萬名帕金森患者改善運動功能。與這些技術進展相呼應的是產業的加速擴張:在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北京亦莊控股組織6家子公司與30余家園區企業集中展示近60項成果,推出「全球首個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覆蓋試駕、金融、維保到租賃等完整鏈條,展館也展示了人形機器人「天工」、優必選「悟空」等多場景應用,向大眾展示了未來機器人的產業化技術基礎。我們認為,現有的積極國家政策導向已在多維度催化了機器人產業技術的進步,而這些技術突破將為人形機器人產業場景落地提供基礎。

  國際資本市場、產業巨頭聯合佈局,前沿應用正從實驗室走向現實。

  國際資本市場中,人形機器人的熱度也在持續升溫。美國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Figure宣佈完成超10億美元C輪融資,投后估值390億美元,僅一年多時間估值飆升1400%,遠遠高於Figure2024年二月26億美元的估值。投資方包括英偉達、英特爾資本、LGTechnology Ventures、高通創投等。除Figure外,初創公司和主要科技公司,如英偉達、Meta和特斯拉,都在競相開發人形機器人以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並處理物流、製造和家務中的重複性、危險任務。

  PitchBook新興技術分析師Ali Javaheri表示:人形機器人已逐漸被視作與電動車和大模型同等重要的賽道,而風險投資對人形機器人興趣激增是由勞動力老齡化和地緣政治競爭等結構性需求側因素推動的,再加上人工智能軟件和硬件突破。這些趨勢表明,人形機器人在全球範圍內或正進入「技術突破—資本加碼—應用落地」多點共振的新階段,在這一背景下,我國的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將為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在全球競賽中贏得主動地位提供支撐。

建議關注:

  1)奧比中光:國內3D視覺感知龍頭,深度綁定微軟英偉達。公司現已成為全球少數幾家全面佈局六大3D視覺感知技術(結構光、iToF、雙目、dToF、Lidar以及工業三維測量)的公司,國內服務機器人視覺傳感器市佔率超過70%。

  2)柯力傳感:國內應變式傳感器龍頭企業,主營業務為研製、生產和銷售應變式傳感器、儀表等元器件。公司在力/力矩傳感器已完成人形機器人手腕、腳腕、工業臂、協作臂末端的產品系列開發。掌握了結構解耦、算法解耦、高速採樣通訊等技術要點,並已給多家國內協作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客户送樣。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周期波動風險;宏觀政策不確定性;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技術研發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