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9 18:08
橋水基金創始人、《時代》「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瑞·達利歐(Ray Dalio),這位深耕周期規律的投資大師已確認作為重要嘉賓出席2025全球最具影響力另類投資論壇——格林威治經濟論壇(Greenwich Economic Forum,GEF)。在全球債務風險未被市場充分定價、AI技術加速滲透的關鍵節點,達利歐的參會將為論壇注入獨特價值——他將結合新書《國家為什麼會破產:大周期》研究與最新市場動態,深度解析五大力量的當前演化態勢,探討AI如何重塑債務周期的化解路徑,更可能針對中美科技競爭、儲備貨幣體系變革等議題分享獨家洞見。對於全球華人財富管理者而言,格林威治論壇將是直擊周期本質的寶貴契機。
今年,諾亞ARK將第八年以全球合作伙伴(Global Partner)身份亮相格林威治經濟論壇。論壇將於2025年10月6日至8日(美東時間)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盛大啟幕。議題不僅覆蓋宏觀經濟、資產策略與技術創新,還將影響全球資本的流向與投資回報。在這場匯聚全球智慧的核心平臺上,達利歐的分享將為我們在變局中把握投資原則、規避周期風險提供關鍵指引。
「
國家為什麼會破產:大周期
」
瑞·達利歐 | 著
N+之名,「N」源自Noah,「+」象徵無限可能。我們致力於將N+打造為諾亞ARK客户專屬的增值服務交互平臺。
N+全球讀書會活動,是我們與客户在智慧進階與共識構建上的深度聯結。每月我們將不定期精選並傳遞管理層的推薦書單與閲讀感悟,期望在共讀之旅中與客户深入交流思想,於字里行間映現諾亞的核心理念,從而在價值與知識的共享中一同前進,直抵認知共鳴。
我們始終堅信,客户不僅是財富的持有者,更是藴含無限創造力的智慧主體——他們所擁有的,從來不止於財富本身,更有持續創造財富的智慧源泉。
大周期理論的核心框架
瑞・達利歐耗時數年梳理35個國家、近500年的經濟與政治數據,最終提煉出「整體大周期」理論——國家的興衰本質是債務/貨幣/經濟、國內政治社會、國際地緣政治、自然、技術進步五大力量動態博弈的結果。這一框架打破了單一領域的分析侷限,強調五大力量的「協同共振」纔是推動周期更迭的核心動力:當經濟繁榮與債務擴張同步、國內政治共識與國際地位穩固、技術突破對衝自然風險時,國家進入上升周期;反之,若債務失控、政治分裂、地緣衝突加劇,且技術進步乏力,則必然走向衰退。
他在《國家為什麼會破產:大周期》中表示,這一規律並非現代產物,而是貫穿人類文明的「歷史基因」。他以19世紀的大英帝國為例:工業革命(技術力量)推動經濟騰飛,英鎊成為全球儲備貨幣(貨幣力量),殖民擴張鞏固國際地位(地緣力量),國內議會改革緩解社會矛盾(政治社會力量),五大力量形成正向循環,成就「日不落帝國」;而20世紀初,兩次世界大戰(地緣與自然力量)耗盡國力,債務/GDP比率飆升至200%以上(債務力量),國內經濟停滯與社會分化加劇(經濟與政治力量),技術優勢被美國超越(技術力量),多重負向共振最終終結其霸權地位。
五大力量的作用機制與演化規律
債務/貨幣/經濟力量:
周期的「發動機與剎車片」
這一力量是大周期最核心的驅動軸,由「經濟增長—債務擴張—貨幣貶值—債務重組」構成閉環。達利歐將經濟增長分為「生產率驅動型」與「債務驅動型」,前者依賴技術進步與勞動力質量提升,是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后者通過信貸擴張刺激需求,短期推高經濟增速,但長期必然引發債務危機。
書中數據顯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債務總額已從2008年的142萬億美元增至當前的300萬億美元,遠超GDP增速。美國作為典型代表,正經歷「債務驅動增長」的惡果:聯邦政府年支出7萬億美元,收入僅5萬億美元,赤字率達40%,每年需支付1萬億美元債務利息,佔財政支出的14%。達利歐警告,這種「債務複利增長快於經濟增長」的局面,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旦市場對國債的需求下降,美聯儲將被迫重啟量化寬松,進而引發美元信用貶值,陷入「債務貨幣化—通脹高企—貨幣地位衰落」的惡性循環,這與17世紀西班牙銀元、20世紀英鎊的衰落軌跡高度吻合。
國內政治社會力量:
周期的「穩定器與分裂源」
達利歐指出,國內政治社會力量的核心是「財富分配與共識凝聚」。他將其演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共識建設期」,貧富差距小,社會凝聚力強,政策聚焦長期發展;第二階段「分化加劇期」,經濟增長成果向少數羣體傾斜,基尼係數突破0.4的警戒線,民粹主義抬頭;第三階段「分裂衝突期」,左右翼對立激化,政策短視化,政府喪失治理能力。
當前美國正處於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的關鍵期:最富1%人羣掌握40%的社會財富,基尼係數升至0.48,兩黨在財政政策、社會福利等議題上陷入「否決政治」,國會多次因債務上限問題陷入停擺。達利歐以1930年代的德國為例警示,當經濟下行與社會分裂疊加,極易催生極端思潮,成為周期崩塌的「催化劑」。
國際地緣政治力量:周期的「外部放大器」
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地緣政治力量對大周期的影響愈發顯著,核心表現爲「霸權競爭與秩序更迭」。達利歐提出「霸權國家生命周期理論」:霸權國通過經濟、軍事、金融優勢建立國際秩序,隨后因維護霸權的成本上升、新興國家崛起而逐步衰落,最終通過戰爭或和平過渡完成秩序交替。
美國作為現有霸權國,在軍事、科技、美元霸權上仍具優勢,但經濟增速放緩、債務高企;中國作為新興大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重從2000年的12%升至當前的70%,在5G、新能源等領域實現突破。達利歐強調,這種「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的競爭並非必然走向衝突,關鍵在於能否建立「新的合作與制衡機制」,而歷史上的英德競爭因缺乏有效機制,最終引發世界大戰,加速了英國霸權的衰落。
自然力量:周期的「黑天鵝與壓力測試」
自然力量雖具有偶然性,卻往往成為周期轉折的「導火索」。達利歐在書中梳理了近百年的重大自然事件:1918年西班牙流感加劇一戰后的經濟衰退,2003年非典疫情延緩東亞經濟增速,2020年新冠疫情直接引發全球經濟衰退與債務擴張。
他特別指出,自然力量的影響並非短期衝擊,而是會通過「供應鏈中斷—通脹上升—政策加碼」的鏈條持續發酵。以新冠疫情為例,全球供應鏈中斷推升大宗商品價格,各國央行被迫在「保增長」與「控通脹」間兩難,美國通過大規模財政刺激應對衰退,直接導致債務規模激增10萬億美元,成為當前財政危機的重要誘因。
技術進步力量:周期的「破局者與長期動能」
技術進步是唯一能對衝其他力量負向影響的核心變量,其核心價值在於「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達利歐將技術進步分為「基礎創新」與「應用創新」,前者如電力、互聯網,能重塑生產方式;后者如AI、大數據,能優化資源配置。
關鍵變量AI:
生產力革命與周期侷限
在五大核心力量中,技術進步被達利歐視為重塑周期軌跡的關鍵變量,而AI更是其中的核心焦點。他明確指出,中美已成為AI、芯片、量子計算等關鍵技術領域的「唯二重要競爭者」,這場科技競賽將深刻影響未來全球秩序。從趨勢判斷來看,達利歐預見AI將引發研發周期縮短的「生產力革命」,但這種技術突破的價值實現,高度依賴於「培養頂尖人才、包容失敗、激勵創新」的生態環境。
短期來看,AI可在金融、醫療等領域提升效率,例如智能投研系統將數據分析周期從數周縮短至小時級,AI輔助診斷使癌症檢出率提升30%;長期來看,AI將推動「生產要素重構」,勞動力結構從「體力密集型」轉向「知識密集型」,全球產業鏈將因「智能生產+遠程協作」重新佈局。但達利歐也提醒,技術進步的價值釋放需要時間,且依賴制度環境——19世紀的中國雖有四大發明,但因缺乏「專利保護、市場化激勵」的制度,未能轉化為經濟增長動能,而同期的英國正是通過《壟斷法案》(專利法前身)激發創新活力,推動工業革命。
不過,作為審慎的宏觀研究者,達利歐並未誇大AI的短期效用。面對市場將AI視為「債務危機救贖者」的期待,他客觀指出AI雖能顯著提升生產效率,但在當前美國需每年發行12萬億美元國債的緊迫局面下,其創造的增量價值難以在關鍵時間窗口內扭轉財政失衡的慣性。這種既重視技術長期潛力、又正視短期侷限的判斷,為投資者理解AI與宏觀周期的互動關係提供了重要參照。
當前周期的信號與應對
全球周期的三大危險信號
基於五大力量的分析,達利歐指出當前全球正處於「大周期末期」,存在三大危險信號:一是債務與貨幣危機風險,全球債務/GDP比率突破350%,10個主要經濟體陷入「負利率陷阱」,美元儲備貨幣地位動搖;二是政治社會分裂加劇,全球30%的國家出現民粹主義領導人,政策極端化傾向明顯;三是地緣衝突與技術脱鈎,中美在芯片、AI等領域的技術競爭升級,全球產業鏈出現「陣營化」趨勢。
「和諧的去槓桿化」與周期管理
針對債務危機,達利歐提出「和諧的去槓桿化」策略,核心是實現「債務增速低於經濟增速+通脹温和上升」。具體包括四方面措施:一是債務重組,通過延長期限、降低利率減輕償債壓力;二是財富再分配,通過遺產税、資本利得税調節貧富差距;三是貨幣寬松,在控制通脹的前提下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四是結構性改革,通過減税、簡政激發企業活力。
他以1930年代的美國和1990年代的日本為例對比: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實施債務重組與社會福利改革,同時推動技術創新,實現「和諧去槓桿」;而日本因過度依賴貨幣寬松、缺乏結構性改革,陷入「失落的三十年」。這表明,應對周期危機需「政策組合拳」,單一措施難以見效。
NOAH ARK
在聲音里,遇見聰明財富
諾亞ARK播客欄目「諾亞方舟」
🎧長按掃碼 即刻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