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7 16:39
《科創板日報》9月17日訊 今日港股恆生科技指數大幅上漲,截至收盤漲幅超4%,創2021年12月以來新高。互聯網大廠港股股價集體走高,其中百度盤中一度漲超19%,阿里巴巴、京東漲超5%,美團、快手、騰訊跟漲。
AI熱潮下,全球科技巨頭都在加大資本支出,國內互聯網大廠也不例外。與此同時,近一周多以來,以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為首的企業在債券融資上也開始加大力度:
今日有消息稱,騰訊推介點心債,這也是公司2021年來首次發債。
9月11日,阿里巴巴公告,計劃發行一筆本金總額約32億美元的零息可轉換優先票據。募集資金淨額中,約80%都將用於加強雲基礎設施,包括擴建數據中心、技術升級和優化服務。
百度則於9月15日公告,已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申請,計劃以僅向專業投資者發行的方式,將總額為44億元人民幣的1.9%優先票據上市及買賣。票據發行所得款項淨額將用作一般公司用途,包括償還若干現有債務、支付利息及一般公司用途。
據彭博行業研究數據顯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京東等公司的資本開支預計將從2023年13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320億美元。
盛寶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分析師Charu Chanana表示, 「中國科技龍頭明顯正在重新加快AI支出和產品發佈的腳步——包括大模型、Robotaxi和芯片——同時,也證明了它們AI貨幣化的速度能高於很多人的預期。」
在剛剛過去的財報季中,國內互聯網大廠的答卷都在不同程度上顯示出,AI正在加速與業務融合且「開始為業務賺錢」。
得益於需求旺盛,Q2國內雲廠商的AI雲業務收入高速增長,招商證券9月15日研報認為,POE(中國民營企業)雲服務收入增長4年來首次超過國有電信公司;綜合來看,以阿里云爲代表(雲收入增長26%,資本開支創新高)的互聯網雲廠商AI時代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
分析師進一步指出,近期互聯網大廠的股價走勢逐漸呈現市場「重模型、輕應用」的特徵:騰訊、阿里、百度等自研模型、芯片的大廠表現相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