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08:55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吳威辰、汪浩、柯邁等
隨着國家發改委發佈136號文件,儲能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模式。根據我們測算,目前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下儲能項目基本具備盈利性。考慮到國家層面可能推出針對儲能等調節性資源的容量電價機制,儲能項目收入的確定性將大幅增強,對於國央企等客户投資決策的落地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我們測算,在儲能100元/kW的容量電價水平下,若儲能新增裝機保持30%增速,對終端用電價格影響僅有1.19%,儲能容量電價具備可行性。我們認為136號文取消強制配儲后,儲能行業從成本競爭轉向價值創造,有望實現行業競爭格局優化,看好儲能產業鏈相關的頭部廠商。
▍歷史覆盤:從強制配儲到獨立儲能,儲能商業模式伴隨電力市場改革逐步確立。
2025年2月9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136號文,推動新能源全面進入電力市場,同時取消新能源項目強制配儲。在新能源配儲模式下,儲能收入主要為風光棄電消納,且較難具備調用權限。根據中電聯2024年數據,2024年新能源配儲年均等效充放電次數為177次,項目經濟性較差。在獨立儲能模式下,儲能可獲得電能量、輔助服務及潛在容量電價等收入,商業模式較為多元。我們測算,若不考慮融資貸款及容量電價收入,國內典型儲能項目度電收入有望達到0.35元/kWh,對應項目IRR為4.1%,具備一定投資吸引力。
▍盈利能力:電能量、輔助服務收入較為確定性,容量電價處於試點階段。
1)電能量:根據17電力數據,2024年蒙西/山東/甘肅/山西/廣東現貨價差分別為465/351/265/263/212元/兆瓦時。從運行歷史數據來看,現貨價差具備波動性,但基本維持0.3元/Wh價差,且日均充放電次數大於1次。
2)輔助服務:根據中國電力市場發展報告,2024年全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費用為402.5億元,其中調峰/調頻/備用/其他費用分別為330/69/2.9/0.3億元。隨着現貨市場逐步建設,調峰將逐步推出,調頻、備用等成為儲能參與輔助服務主流。
3)容量電價:目前內蒙古、甘肅、寧夏等省份探索容量補償,部分省份如內蒙古以0.35元/kWh按電量補償,部分省份如甘肅以110/220元/kW按容量補償,有助於儲能固定成本回收,對儲能需求均起到積極作用。
▍未來展望:完善儲能價格機制,看好儲能容量電價等政策逐步推出。
1)現貨市場:根據國家發改委《電力現貨連續運行地區市場建設指引》,鼓勵新型儲能等新型經營主體和用電側主體「報量報價」參與現貨市場競爭,有助於儲能項目提升利用率;
2)容量電價:2025年9月12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動完善新型儲能等調節資源容量電價機制,對電力系統可靠容量給予合理補償。在各省市逐步開啟儲能容量電價試點背景下,我們認為國家層面容量電價有望推出。根據測算,在無槓桿投資下,若容量電價達到100元/kW,可將項目IRR從4.1%提升至8.6%。對終端電價影響看,在儲能100元/kW的容量電價水平下,若儲能新增裝機保持30%增速,對終端用電價格影響僅有1.19%,儲能容量電價具備可行性。
▍風險因素:
儲能行業需求不及預期;國內外政策超預期變化;逆全球化加劇,海外業務拓展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競爭格局惡化風險;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風險。
▍投資策略。
隨着國家發改委發佈136號文件,儲能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模式。根據我們測算,目前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下儲能項目基本具備盈利性。考慮到國家層面可能推出針對儲能等調節性資源的容量電價機制,儲能項目收入的確定性將大幅增強,對於國央企等客户投資決策的落地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我們測算,在儲能100元/kW的容量電價水平下,若儲能新增裝機保持30%增速,對終端用電價格影響僅有1.19%,儲能容量電價具備可行性。我們認為136號文取消強制配儲后,儲能行業從成本競爭轉向價值創造,有望實現行業競爭格局優化,看好儲能產業鏈相關的頭部廠商:1)儲能系統集成商;2)電芯供應商;3)PCS供應商。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9月15日發佈的《電池與能源管理行業國內儲能政策專題—理順儲能價格機制,國內儲能有望高速增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