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HOPE血液全程管理論壇」在京召開

2025-09-15 11:34

來源:環球網

9月12日,我國血液學領域首個"超越單一解決方案"的跨學科交流平臺"HOPE血液全程管理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來自血液學領域、抗感染領域的權威專家齊聚一堂,共同聚焦領域前沿進展、疾病管理及臨牀實踐等議題,為提升血液疾病的綜合性規範化管理水平,推動我國血液學領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華中科技大學血液病學研究所胡豫教授、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吳德沛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王建祥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沈志祥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張曉輝教授等國內血液學的權威專家出席了此次論壇活動並參與相關討論。與會專家對於血液腫瘤全程全局管理的理念達成共識,共同倡導 「全程全局」的治療和管理策略,從而延長患者總生存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會議現場(主辦方供圖) 會議現場(主辦方供圖)

血液疾病治療新發展

血液腫瘤是起源於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通常具有惡性程度高、治療複雜等特點。全球每年新增約130萬血液腫瘤患者。常見的血液腫瘤主要包括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針對血液腫瘤的治療,目前既有用於化療的基石類藥物「7+3方案」,也有隨着對疾病分子機制的深入理解,以ADC抗體偶聯藥物、雙特異性抗體、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等為代表的靶向免疫治療等在內的創新治療方案,標誌着該領域正進入精準治療的全新時代。

華中科技大學血液病學研究所胡豫教授表示,「近年來隨着臨牀新葯及治療水平提升,血液腫瘤患者的生存期與長期生存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有望增加患者治癒的可能性,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隨着血液腫瘤逐漸成為一種‘慢性病’,管理策略也需相應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全程慢病管理模式’,將抗感染、症狀控制、出凝血管理、患者教育等功能有機整合,通過提供精準化、個體化、全程化的治療方案,讓患者活得更長、生活質量更高。」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吳德沛教授介紹,「在血液疾病臨牀實踐中,隨着治療方案日益豐富的同時,治療手段的強化和治療周期的延長,患者面臨的免疫功能抑制和感染風險也日益凸顯,這些將直接影響療效與患者生存質量。而目前血液科治療與支持性治療尚缺乏一體化的治療方案,需要通過建立血液病綜合診療平臺,將各種治療手段和併發症防控策略進行有機整合,為患者治療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HOPE平臺旨在將 ‘全程全局’ 的疾病管理視角引入這些被忽視的領域,促進血液腫瘤的診療從‘單一疾病管理’到‘全病種生態構建’的跨越發展。

「本病治療」與「感染防控」同行

隨着創新療法不斷推進,血液腫瘤治療進入新階段。臨牀治療在追求更深緩解和更長生存的同時,也愈發重視併發症管理對整體療效的影響。感染是血液腫瘤患者最常見的嚴重併發症之一,且被認為在約50%的血液腫瘤或實體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中起主要或相關作用。血液腫瘤患者細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體感染的發生率高達60%,特別是侵襲性真菌病(如侵襲性麴黴病和毛黴病)早期診斷困難、患者病情複雜且預后差,及時且合理的診治對於預后提升有重大影響。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王建祥教授表示,「無論是強化化療、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在發揮抗腫瘤作用的同時,都可能影響患者免疫狀態,增加侵襲性真菌感染等風險,甚至成為導致治療中斷或失敗的重要因素。對此,應基於患者的移植類型、免疫狀態及合併症,精準推薦真菌防控路徑,保障移植后抗排異、維持治療等關鍵階段的順利實施,實現患者長期高質量生存。」

此外,碳青黴烯類耐藥菌(CRO)導致的感染是血液疾病面對的重要威脅。研究顯示,血液腫瘤患者在接受化療治療后,超80%會出現粒缺伴發熱,這類患者非常容易發生感。在發生血流感染的血液腫瘤患者中,CRO檢出率高達31.6%,且檢出率逐年上升,從2015年的20.4%增至2019年的42.6%,感染形勢非常嚴峻。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沈志祥教授認為,「感染防控已成為影響血液疾病治療連續性和生存質量的關鍵因素。臨牀需要基於患者免疫狀態及治療階段進行風險評估,對高危人羣合理採用預防性抗菌藥物。另外,通過動態監測血清學標誌物、微生物培養及分子診斷技術,捕捉早期感染跡象,一旦出現疑似或確診感染,依據病原學證據和藥敏結果轉為目標明確的精準治療。」

「在全程化管理需求日益突出的當下,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理念,我們積極支持搭建跨學科交流平臺,連接前沿指南與臨牀實踐的橋樑。」 輝瑞中國腫瘤及罕見病事業部總經理李進暉介紹説,「輝瑞作為少數能夠同時覆蓋血液腫瘤與抗感染領域的製藥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支持血液腫瘤加抗感染全程全局治療提高總生存(OS)理念,推動多學科協作從診斷、本病共病治療和支持治療全程提供綜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以期提升血液腫瘤患者整體生存率3%-5%的目標。」

推廣本病共病全程全局管理新模式

從疾病的緩解到患者生存再到康復后的檢測,這一整個鏈條構成了疾病的全程管理;對疾病治療過程併發症(通常是感染問題)及生命質量的管理,形成了疾病的全局管理。依託數字化工具和結構化診療路徑,HOPE血液全程管理平臺積極推廣本病共病全程全局診療新模式,為臨牀醫生提供全周期的決策支持,助力血液病診療實現規範化、同質化、精準化發展。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張曉輝教授認為,「在目前醫療資源分佈不均的現狀下,通過HOPE平臺分享積累的血液病最新治療方案及併發症防控經驗,可以轉化為可及、可操作的標準化臨牀路徑,為不同層級醫院的醫生提供系統支持,賦能臨牀,提高血液疾病同質化診療水平,從而幫助血液疾病患者獲得連續、安全、有效的長期管理。「

「血液腫瘤患者始終面臨感染的嚴峻挑戰,感染是導致血液腫瘤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感染疾病的治療直接關係到患者的治療結局。」 輝瑞中國醫院急症事業部總經理許德才表示,「我們將持續與醫療機構合作,以改善治療結局為目標,促進創新診斷方法可及、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血液腫瘤本病治療規範化的整體協同,不斷優化一站式解決方案,讓科學創新真正產生臨牀價值,幫助患者切實獲益。」

此次論壇還特別設置了以「血液腫瘤患者全程全局綜合治療理念發展建議」為主題的圓桌派環節。多位領域專家圍繞疾病全程治療、移植併發症防控、真菌感染管理等方面行了互動交流,通過多視角碰撞,凝練臨牀實踐共識,為血液疾病全程管理提供創新思路與解決方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