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周觀點:國產AI算力迎來黃金發展期【開源計算機陳寶健團隊】

2025-09-14 21:06

(來源:健談計算機)

  :本周(2025.9.8-2025.9.12),滬深300指數上漲1.38%,計算機指數上漲3.37%。

周觀點:國產AI算力迎來黃金發展期

  (1)國內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廠商資本開支持續高增長

  從公佈的2025Q2業績來看,阿里、騰訊等廠商資本開支持續高增長,並且指引樂觀。2025年第二季度阿里雲收入333.98億元,分部收入及來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均實現26%的超預期同比增長,增速創三年新高,尤其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八個季度實現三位數的同比增長;資本性支出達到386.76億元,同比增長220%。公司在業績會上表示,未來三年公司將按計劃和預期推進3800億元的資本支出。騰訊2025年二季度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含雲業務)收入555.36億元,單季度資本開支191億元,同比提升119%。(2)國產AI芯迅速崛起,有望逐漸成為國內算力需求的主流選擇

  一方面,以寒武紀海光信息芯原股份為代表的國產AI芯片廠商業績及訂單表現亮眼。芯原股份近期公告,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其在手訂單金額為30.25億元,已連續七個季度保持高位,創公司歷史新高。2025年7月1日至2025年9月11日,公司新簽訂單12.05億元,較2024Q3全期大幅增長85.88%,新簽訂單已創歷史新高,其中AI算力相關的訂單佔比約64%。此外,寒武紀2025Q2單季度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為4425.01%、324.97%,海光信息2025Q2單季度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為41.15%、23.14%,均實現高速增長,充分彰顯國產算力需求旺盛。

  另一方面,百度與阿里巴巴已逐步將自主研發的芯片應用於AI模型訓練,部分替代了國外產品。其中,百度正在測試崑崙芯P800芯片,用於訓練新版文心大模型。並且崑崙芯並不僅限於百度自用,8月21日,崑崙芯官方發佈消息稱,其產品在中國移動2025年至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計算設備(推理型)集中採購項目中表現亮眼,此次集採聚焦「類CUDA生態」及「CANN生態」的AI計算設備,崑崙芯基於自主技術的AI服務器在「類CUDA生態」標段中脫穎而出,在標包1、標包2、標包3中分別斬獲70%、70%、100%的份額,三個標包均位列第一,中標規模達十億級。

  寒武紀、海光信息等國產AI芯片廠商業績及訂單表現亮眼,百度與阿里巴巴已逐步將自主研發的芯片應用於AI模型訓練,部分替代了國外產品,我們高度看好國產算力投資機會。重點推薦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淳中科技浪潮信息神州數碼軟通動力中國軟件國際等,受益標的包括寒武紀、芯原股份、博傑股份普天科技慧博雲通紫光股份工業富聯景嘉微遠東股份雲賽智聯拓維信息廣電運通烽火通信等。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環境下行風險;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等。

  :盛視科技擬設立全資機器人子公司,海光信息發佈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

投資併購、戰略合作與股權轉讓:盛視科技擬設立全資機器人子公司

  【盛視科技】根據業務發展和實際經營需要,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以現金出資方式,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深圳盛巧機器人有限公司(暫定名),該子公司註冊資本為人民幣3,000萬元,公司持有其100%股權。

  【六九一二】公司與控股子公司四川惟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躍芯紀元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四川惟熠遠昭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惟熠遠昭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00萬元,其中公司以自有資金認繳註冊資本170萬元,持股比例為34%,控股子公司四川惟芯以自有資金認繳註冊資本165萬元,持股比例為33%。本次投資后,四川惟熠遠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納入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範圍。

  【傑創智能】傑創智能與X公司經友好協商,簽署了《算力服務合同》,傑創智能按照合同約定,以自有品牌算力設備為基礎向X公司提供算力服務,以滿足X公司在數據處理、科學計算、深度學習等領域的需求,相關服務分批交付,並按批次進行單獨的開通、驗收和結算。合同總金額為33,177.60萬元(含税),合同約定的服務期限為60個月。廣州常青雲公司基於雙方簽訂的《雲算力服務項目採購合同》,以自有品牌算力設備為基礎,向Y公司提供通用算力服務、智算算力服務、存儲資源服務及雲平臺基座資源服務。合同總金額為2,694.72萬元(含税),合同約定的服務期限為36個月。

  【四維圖新】擬以現金及資產形式參與PhiGent Robotics Limited新一輪融資。PhiGent Robotics Limited為北京鑑智科技有限公司母公司。鑑智是大規模中高階智駕量產的軟件算法公司,為車企提供基於地平線平臺的高階智駕產品。本次交易完成后,雙方智駕業務進行融合,向車企提供基於地平線平臺、高通平臺覆蓋低中高階的智駕業務。

  【東方國信】公司擬與北京順義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合資設立北京臨空智慧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臨空智慧港的註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公司認繳出資9,000萬元人民幣,持股比例30%。資金來源為公司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

  【景嘉微】公司與安超雲軟件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各自優勢,通過品牌、產品、技術等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雙贏、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公司深耕GPU研發領域,公司GPU產品與安超雲研發的操作系統ArcherOS(安超超融合)和安超桌面雲軟件ArcherDT兼容互換認證,本次戰略合作可有效地為信創替代戰略規劃提供高性能、安全可控的雲桌面算力底座,重點聚焦在黨政、央國企、公檢法等行業和場景,通過「生態加強、行業深入、產品融合」三位一體合作,持續為信創和數字經濟提供安全、可靠、高性能的「多芯全棧GPU雲」。

股權激勵:海光信息發佈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

  【海光信息】擬向激勵對象授予不超過2,068.43萬股限制性股票,約佔本激勵計劃公告時公司股本總額232,433.81萬股的0.89%。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價格不低於90.25元/股,擬首次授予的激勵對象總人數不超過879人。業績考覈目標值為:以2024年營業收入為業績基數,2025-2027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於55%、125%、200%;觸發值為:以2024年營業收入為業績基數,2025-2027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於50%、90%、140%。

1.3、 其他公告:焦點科技股東發佈減持計劃

  【焦點科技】控股股東沈錦華先生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后的九十個自然日內(自2025年10月14日至2026年1月12日),以集中競價方式、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634.4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1.41%),公司董事黃良發先生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后的九十個自然日內(自2025年10月14日至2026年1月12日),以集中競價方式、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1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0.35%)。

  【星環科技】公司股東林芝利創擬根據市場情況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363.39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00%),其中,擬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121.13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擬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242.26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減持期間為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

  【愛科科技】擬向不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31,095.40萬元(含31,095.40萬元)可轉換公司債券。

  【達實智能】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劉磅先生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041.4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43%),其中,擬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120.58萬股(佔總股本比例1%);持有公司股份785.8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37%)的董事、總經理蘇俊鋒先生,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96.4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09%)。

  【嘉和美康】股東賽富璞鑫計劃根據市場情況擬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267.25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94%。

  【捷順科技】股東深圳市特區建發智慧交通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即2025年10月11日至2026年1月10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919.37萬股(佔本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3.00%)。高級管理人員何軍先生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即2025年10月11日至2026年1月10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22.5萬股(佔本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0.04%)。

  【拓爾思】股東北京北信科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即2025年10月13日至2026年1月12日)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股份總數不超過436.8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0.5%)。

  【優刻得】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莫顯峰先生、華琨先生與上海太盈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期簽署了《股票轉讓協議》,轉讓方擬向受讓方轉讓其所持標的公司股票合計2342.8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13%),其中華琨先生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票1171.43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份的2.57%)、莫顯峰先生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票1171.43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份的2.57%)。受讓方按本協議的約定,合計受讓轉讓方持有的標的公司23,428,536股無限售流通股。受讓方承諾在標的股份過户登記完成后12個月內不對外減持標的股份。

  【東華軟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薛向東先生由於個人資金需求,計劃自減持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即2025年10月14日至2026年1月13日)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公司股份不超過4487.68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40%。

  【博睿數據】因自身資金安排,元亨利匯計劃以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減持不超過32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0.72%。其中包含程捷先生減持間接持股8.9萬股。因個人資金需求,孟曦東先生計劃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減持不超過10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25%。因個人資金需求,馮雲彪先生計劃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減持不超過108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43%。

  2、行業動態:商務部公告對美國的進口模擬芯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OpenAI計劃削減與微軟等廠商的收入分成

  2.1、國內要聞: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芯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

  • 騰訊混元翻譯模型Hunyuan-MT-7B登頂開源熱榜

  【快科技】9月7日消息,騰訊混元宣佈,混元翻譯模型Hunyuan-MT-7B登頂 Hugging Face模型趨勢榜第一位。Hunyuan-MT-7B於9月1日開源,其總參數量僅7B,支持33個語種、5種民漢語言/方言互譯,是一個能力全面的輕量級翻譯模型。

  • 螞蟻集團發佈AI眼鏡技術框架gPass,已率先應用於rokid、小米等品牌

  【TechWeb】9月12日消息,在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上,螞蟻集團發佈了全球首個智能眼鏡可信連接技術框架——gPass。據螞蟻集團大安全CTO陳亮介紹,gPass開放了螞蟻金融級安全能力,以「安全、交互、連接」三大核心能力支撐AI眼鏡向用户超級助手演進。gPass已率先應用於rokid、小米、夸克、雷鳥等眼鏡品牌,實現「看一下支付」,未來還將在文旅、出行、醫療等場景中釋放更多技術潛能。

  • 百度發佈文心大模型X1.1,性能大提升

  【TechWeb】9月9日消息,在百度WAVE SUMMIT深度學習開發者大會2025上,百度CTO王海峰發佈新一代文心大模型X1.1。王海峰指出,文心大模型X1.1是基於文心4.5訓練而來的深度思考模型。文心大模型X1.1基於知識一致性驗證的強化學習技術,實現回答內容事實性提升34.8%;基於指令驗證器的強化學習技術,實現指令遵循能力提升12.5%;基於思維鏈和行動鏈的多輪強化學習技術,實現智能體能力提升9.6%。

  • 商務部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芯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

  【快科技】9月13日消息,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芯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公告中顯示,商務部於2025年7月23日收到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以下稱申請人)代表國內相關模擬芯片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申請人請求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芯片進行反傾銷調查。

  • 美國將23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含13家集成電路企業

  【快科技】9月13日消息,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佈公告,將23家中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美方稱這些公司或機構存在「違背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行為。對於美國的行徑,中方已多次表達立場,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此前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情況。美國持續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2.2、海外新聞:OpenAI計劃削減與微軟等廠商的收入分成至8%

  • OpenAI計劃削減與微軟等廠商的收入分成至8%,預計可獲利500億美元

  【IT之家】9 月 13 日消息,微軟和 OpenAI 宣佈達成新的協議,或將為其重組並最終上市的計劃掃清道路。OpenAI 計劃在 2030 年前將與微軟等商業合作伙伴的收入分成從 20% 降至 8%,從而為自己多留出至少 500 億美元(注:現匯率約合 3562.22 億元人民幣)收益。

  • 蘋果秋季發佈會新品匯總:史上最薄iPhone Air亮相,全系iPhone邁入高刷時代

  【TechWeb】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蘋果公司以"前方超燃"為主題舉辦2025年秋季新品發佈會,推出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新品,包括史上最薄的iPhone Air、全系支持120Hz高刷的iPhone 17系列、支持5G連接的Apple Watch系列以及具備全球最強主動降噪的AirPods Pro 3。

3、風險提示

  注:上述報告內容詳見開源證券計算機行業周報20250914:《國產AI算力迎來黃金發展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