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4 06:09
近日,「美國底特律上空天降美鈔,路人尖叫撿拾」的新聞在網絡上熱傳。據報道,這場「現金雨」大約持續了5分鍾,數千張20美元紙幣傾瀉而下,總計撒下約6萬美元。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名叫斯莫克,是當地一家老牌洗車店的繼承人。他聲稱,此舉是爲了完成父親的遺願,目的是回報曾經幫助過洗車店的鄰居們。
該事件在底特律引發巨大爭議。反對者認為,如今有不少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種撒錢行為是對他們的無情嘲諷;支持者則認為,這就是個善意的玩笑,大家樂呵樂呵也沒什麼不好。
其實,這件事如果發生在幾十年前,可能不會引起這麼多關注,因為20世紀50年代前后的底特律,幾乎可以視作「美國夢」的代名詞,無數人在這里致富,一夜暴富的神話也並不鮮見。
1914年,亨利·福特將流水線引入汽車生產,其工廠所在的底特律也隨之崛起。鼎盛時期,每8名底特律工人中就有1名在汽車工廠上班。1955年,福特汽車工人的時薪達到5美元,遠超同期其他行業的平均水平,工人僅憑一個人的工資就能輕松養活一家老小。
福特、通用、克萊斯勒齊聚一堂引發集羣效應。從鋼鐵冶煉到玻璃製造,從輪胎生產到精密儀器製造,圍繞汽車產業鏈的2萬多家配套企業陸續紮根這里。在「車鏈」的帶動下,底特律逐漸成為美國乃至全球汽車工業之都,汽車產量一度佔全美汽車總產量的八成。
巔峰時期,底特律的城市人口突破180萬人,成為僅次於紐約、芝加哥和費城的全美第四大城市。沿着伍德沃德大道,可以依次看到三大巨頭的總部大樓,成排的工廠從城市中心一直延伸到郊區,十幾萬臺機牀同時運轉的轟隆聲震得人腦袋嗡嗡響。
然而,這種盛況並沒有持續多久,轉折點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國際油價從3美元/桶飆升至12美元/桶,導致以大排量為主流車型的美國汽車銷量驟降30%。同期,日本和歐洲汽車則憑藉更低的油耗迅速搶佔市場。底特律三大巨頭的利潤在一年內蒸發了近六成,13家工廠被迫關閉,超過10萬人被裁員。為降低成本,三大巨頭從20世紀80年代起逐步將生產基地遷往勞動力成本更低的美國南部和墨西哥、加拿大等國家。統計顯示,從1979年至1999年的20年間,底特律失去了約17萬個製造業崗位,曾經晝夜運轉的工廠區變成了「鐵鏽地帶」。
隨着汽車工業的衰落和就業崗位的減少,城市財政也不斷惡化。底特律的税收收入從1960年的4.5億美元降至2000年的2.1億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金融行業的劇烈震盪迅速波及到實體企業,重資產的汽車產業受到重創。2009年,三大巨頭中的兩個巨頭——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先后申請破產保護,底特律失業率超過了20%。到2013年,底特律人口已降至70萬人。
破產的不只是汽車企業。
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拉開了「美國曆史上最大的市政破產案」的序幕。18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讓這座曾經的「夢想之城」淪為「全美國最悲慘的城市」,相當於每個市民身上揹負了超過2萬美元的債務。
時人對底特律破產的研究頗多。究其原因,大體可歸結為產業結構單一、人口流失嚴重、養老金和醫療福利壓力過大,以及城市治理失效等多重結構性矛盾的總爆發。其中,最為專家們所詬病的是底特律誇張的福利制度。
汽車工人的高工資與高福利一直被視作「美國汽車業的榮耀」。在汽車產業高歌猛進的那些年,企業和政府還可以負擔高福利,但當產業整體步入下滑通道,想要繼續維持這樣龐大的支出就非常困難了。然而,底特律強大的汽車工會使得廠商的降薪努力步履維艱。產業下滑、利潤減少,税收隨之減少,福利卻要增加,為維持城市運轉,底特律政府只能靠借債度日,赤字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財政的拮据讓底特律陷入了多重惡性循環。爲了省錢,底特律被迫減少公共投入,基礎設施沒人維護了,城市衞生也沒人搞了,很多地方甚至連路燈都不開了;黑暗而骯髒的街道疊加不斷上升的失業率又導致治安進一步惡化,投資者愈加望而卻步,税收繼續斷崖式下跌……這個下降的螺旋也因此得名「底特律疲勞綜合徵」。
好在,破產后的底特律並未消失,而是開啟了艱難的轉型之路。
2014年11月,法院批准了底特律的破產重組計劃。
首先,進行財務重組,通過與債權人協商,達成一系列債務減免協議,包括削減部分債務、延長還款期限等一系列條款,節省下來的資金被投入城市基礎設施重建和公共服務改善。
其次,針對養老金和退休人員醫療福利等進行改革,通過調整養老金發放標準、建立新的退休人員醫療保健信託等措施,讓這部分長期支出變得相對可控,減少財政「失血」。
最后,汽車產業也在積極尋求轉型。重生后的汽車巨頭紛紛加大了對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投入。福特將廢棄的密歇根中央車站改造成世界無人駕駛研發中心,通用投資22億美元在底特律哈姆特拉米克工廠生產電動汽車。這些舉措不僅為汽車產業重新注入了活力,還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
除此以外,底特律還積極培育新興產業。眾多初創企業和科技孵化器在底特律落地。一些金融機構也開始重新關注底特律,為企業和項目提供融資支持。此外,底特律還通過挖掘自身文化和歷史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業,汽車博物館、工業遺產公園等項目成為城市新名片。
數據驗證了底特律的轉型成果。目前,當地人口流失趨勢已經得到遏制,人口數量穩定在63萬人左右,並且有逐漸回升的態勢。2024年,失業率已經下降到6.8%,雖然仍高於全美平均失業率,但比10多年前的20%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道路、橋樑、水電等設施得到了一定維護,城市治安狀況也有了明顯好轉,曾經破敗的城市面貌正在逐漸恢復。
然而,底特律在復興道路上仍面臨諸多挑戰。有專家指出,雖然底特律產業多元化取得一定進展,但汽車產業的佔比依然過高,貧富差距問題仍較為突出。此外,城市的財政狀況雖然有所改善,但仍舊脆弱,如何為持續的城市更新找到穩定的資金來源,也需要重點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