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積極融進來,攜手走出去」——2025年服貿會港澳臺展亮點紛呈

2025-09-14 00:29

(來源:千龍網)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題:「積極融進來,攜手走出去」——2025年服貿會港澳臺展亮點紛呈

新華社記者褚萌萌、陳旭

躍動着彩虹漸變色的香港館、佈滿葡式花磚圖案的澳門館、裝飾有大紅燈籠和城市地標建築的臺灣形象展……在北京首鋼園的鋼鐵森林中,別具特色的港澳臺展區為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增添了一抹亮色。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拍攝的2025年服貿會省區市及港澳臺展入口。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拍攝的2025年服貿會省區市及港澳臺展入口。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在4號展館的省區市及港澳臺展中央,數十家港澳臺展商帶來生物醫藥、先進製造、創意設計等眾多領域的先進成果。

「希望向更多人推介我家鄉的產品!」「期待通過服貿會融入大市場,再一起走向世界!」港澳臺展商們紛紛道出心聲。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拍攝的2025年服貿會澳門展區普強(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展臺。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拍攝的2025年服貿會澳門展區普強(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展臺。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香港通道 連接全球」

在香港館的外立面上,「香港通道 連接全球」的醒目字樣點明展館主題,一塊互動屏幕通過小遊戲介紹着香港在金融、人才、市場、供應鏈等方面的優勢。

展示櫃中,眾多斬獲國際大獎的設計產品涉及文化創意、創新科技、綠色可持續等前沿領域,凸顯出香港的專業服務可以助力企業提升附加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系列卡通人物、通過茶渣再生技術研發的環保材料……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人們在2025年服貿會臺灣展區山天生物科技展臺前洽談。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人們在2025年服貿會臺灣展區山天生物科技展臺前洽談。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從第一屆開始,我們已是連續參加了12屆服貿會了。」香港貿易發展局華北、東北首席代表陳嘉賢介紹,今年香港館舉辦了多場對接會、專題分享、推介和港商觀展等活動,助力搭建海內外服務業合作平臺。

「香港是聯通內外的重要橋樑,內地企業應充分利用好香港的便利條件,實現高質量出海。」參與分享會的香港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院長張成奇評價。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人們經過2025年服貿會香港展區。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人們經過2025年服貿會香港展區。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對內地企業森特士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來説,去到香港是走向國際的開始。企業負責人在香港館分享了立足這座城市開闢中東等海外市場的故事。

縱覽整個服貿會,不少香港企業亮相各個專題展。在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題展,首次參展的香港電訊帶來智能組網、多雲互聯和智慧園區等新技術。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拍攝的2025年服貿會臺灣展區。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拍攝的2025年服貿會臺灣展區。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我們希望依託通達全球的國際網絡資源,為‘走出去’企業提供雲網一體化的全面服務。」該公司商業客户業務中國區總經理麥志輝説。

跨境協作的「澳門故事」

在以海水藍和「澳門綠」為主色調的澳門館,結合了中葡文化特色的吉祥物「葡公鷹」立牌呆萌可愛。入口處的諮詢臺上,擺放着澳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聯合招商宣傳冊。

在澳門特區政府招商投資促進局的組織下,8家澳琴企業攜手參展,展現着澳門近年來在大健康、高新科技等領域的發展成就及澳琴一體化的優良營商環境。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拍攝的2025年服貿會香港展區。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拍攝的2025年服貿會香港展區。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這次來參展,我發現我們的好多合作商也來了,感到十分驚喜!」專注於研發人工智能技術的澳門企業普強公司創始人何國濤説,「我們在內地有幾百個成功的合作案例,期待通過這次服貿會找到更多機遇。」

土生土長的澳門人何國濤先在珠海成立了公司總部,后又回到澳門開設國際運營中心,還在北京設立了研發運營中心。這家企業的成長曆程就是澳門加強跨境協作、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生動寫照。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人們在2025年服貿會臺灣展區兩岸科技創新中心展臺前駐足、洽談。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人們在2025年服貿會臺灣展區兩岸科技創新中心展臺前駐足、洽談。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相向而行」的艾益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同樣收穫滿滿。這家在上海註冊成立的企業通過在澳門設立分公司,成功拓展到海外市場。

該公司展位上,AI舌象儀、智能艾灸機器人、養生手環等科技感滿滿的大健康產品引得不少參觀者躍躍欲試。

「我們這次帶來的很多中醫理療儀器都很受關注。」艾益生澳門特約合夥經銷商、艾鳥養生體驗館創辦人蘇浩寧説,澳門正努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希望企業在海外收穫商機的同時,助力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

開拓兩岸融合發展新空間

在以「服務融合發展,共享民族未來」為主題的臺灣形象展,一幅裝點着閩南紅磚紋和臺灣少數民族元素的「卷軸」延續展開,寓意兩岸融合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越來越好。

這是臺灣形象展第5次在服貿會登場,匯聚了30多家台企。會間還舉行了兩岸服務貿易推進會,多家企業簽訂新合約。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人們在2025年服貿會澳門艾鳥養生體驗館展臺參觀、諮詢。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9月12日,在北京首鋼園,人們在2025年服貿會澳門艾鳥養生體驗館展臺參觀、諮詢。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臺資企業雲南山天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與臺灣植森生技有限公司的合約背后,是一段臺商「傳幫帶」登陸發展的佳話。

「我們紮根雲南20多年,聚焦生態農業與大健康研發。」作為「老臺商」的山天生物總經理尤菁説,看中大陸廣闊的市場前景,近年來越來越多臺灣青年希望來到大陸發展。

獲得了前輩傳授的經驗,植森生技總經理李韋明感到「很幸運」,「期待在大陸找到更多互補的資源和技術,研發出更好的大健康產品」。

據悉,兩家企業未來計劃攜手入駐位於北京的兩岸科技創新中心。該中心在服貿會的展臺上,呈現着兩岸科技融合發展的累累碩果:「透視」骨骼結構的智能體、跨語言交流的智能眼鏡、可即時生成3D照片的元宇宙相框……

連年參與臺灣形象展的「資深」臺資企業旺旺集團今年又有新收穫。在北京市臺辦的協助下,集團與天壇公園推出了限量款聯名產品「旺旺祈福大雪餅」。

「這是第一次有臺灣品牌和大陸5A級旅遊景區聯名發佈文創商品。」旺旺集團首席代表、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林天良希望,這一模式可以複製到更多地方,打造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的典範。

「天壇是古代祈福的場所,也期待通過聯名產品祝福兩岸同胞‘旺上加旺’。」他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