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9 月 12 日,在由螞蟻集團主辦、上海市婦女聯合會支持的 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數字木蘭」大會中,老中青三代女性代表共同分享女性發展經驗,展望數字時代如何更好激發「她」力量。
全國婦聯原副主席、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吳海鷹在致辭中表示,當前中國女性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特別是在科技創新、數字轉型等領域熠熠生輝,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吳海鷹建議大力推動女性數字素養教育和數字培訓,讓女性成為數字技術的受益者、應用者和創造者,鼓勵女性進入前沿科技,成為國家「人工智能+」賽道上的中堅力量。 「只要全社會攜手努力,就一定能夠為女性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女性力量在數字時代更多得發光發熱。」
螞蟻集團資深副總裁、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彭翼捷在分享中介紹了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螞蟻為何選擇女性作為公益方向,「這個選擇第一是因為相信女性的力量,第二也是相信女性在科技時代一定有更好發展機會」,第二個選擇是數字時代我們的選擇,「如果全社會選擇相信女性力量,選擇支持女性在數字時代有更好發展,全社會也會因此受益。」她認為在數字時代,賦能女性發展需要結合「三力」:凝聚個人信念和社會共識的「心力」、代表數字技能和數字素養的「腦力」以及全社會的身體力行的「體力」,並倡導社會各界給女性提供數字就業的實踐機會。彭翼捷分享螞蟻集團基於「三力」發起的「數字木蘭」女性支持計劃的進展:為困難女性提供 559 萬份公益保險、幫助 2.1 萬鄉村女性和返鄉青年實現家門口數字就業,和 100 多家合作伙伴一起,為 5 萬多名女性提供客服等雲上兼職崗位,不僅為女性提供實實在在的就業崗位,也為企業降本增效,實現多重社會價值。
保障女性的健康、教育等基本權利,是促進女性平等發展的第一步,也是構築女性應對生活挑戰「安全感」的來源。從「兩癌篩查」的普及、參與 1995 年世界婦女大會,到 2015 年參與《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工作,中華女子學院原家庭建設研究院執行院長、現西安培華學院女子學院院長孫曉梅回顧了自己參與女性權益保障工作的歷程,「在 1995 年的世界婦女大會上,來自全球的同仁相聚,他們都相信女性的未來會更好。我相信,男性女性共同進步,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主持人李靜曾因更年期陷入焦慮,爲了喚起全社會對於更年期問題的關注,她製作了一檔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讓更多女性瞭解更年期、跨越更年期,引發了社會關注,「當我們女性的身體變好了,情緒穩定了,事業才能變得更好。」李靜説,「我想告訴所有姐妹,更年期不是女性的深秋,而是女性的盛夏。」
女性是國家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進程中的中堅力量,在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過去 20 年,中西部地區的鄉村女性,也沒有被遺忘。主持人張越邀請三位因數字公益受益的女性在現場分享:朱小玲曾是一名返鄉的寶媽,通過「AI豆計劃」成為人工智能訓練師,自己實現經濟獨立后,帶領更多家鄉姐妹一起工作;甘肅東鄉的基層婦聯干部馬璇翻山越嶺推廣「加油木蘭」公益保險,「這筆錢不僅是經濟上的援助,是讓鄉村的我們看到希望和可能」;湖南遂寧苗家姑娘王紅連是家鄉本地的一名民宿管家,她通過短視頻等數字技術推廣家鄉,曾經圍着灶台磚的她現在已經是閃耀全國舞臺的民宿管家榜樣。
今年的外灘大會共設 1 場開幕主論壇、40 多場開放見解論壇、18 場創新者舞臺、10000 平米科技展覽、5000 平科技集市以及科技智能創新大賽和 1 場科技人才招聘會。女性身影活躍在大會的各個環節中:95 后中國傳媒大學女碩導程皓楠帶領團隊打造「音視頻鑑偽平臺」,獲得外灘大會 AI 創新賽季軍;曾經的中國女足球員、「鏗鏘玫瑰」高紅在輝煌之后選擇從零開始,一個人考託福、留學、工作,因為自己的初心重新回到球場,希望用后半生的時間託舉更多足球女孩的夢想;15 歲的高爾夫球運動員劉宇捷用勇氣和熱愛獲得了一個個冠軍,在活動中自信分享:夢想在世界舞臺為國爭光。
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縮小就業、創業等領域的性別差距可以使全球的 GDP 增長 20%。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東潤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孔東梅在分享中表示,越來越多的女性開拓創新,打破「玻璃天花板」,在各領域取得突破。她認為科技創新是性別平等的關鍵驅動力,隨着科技創新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數字技術的影響,人類發展重心已從「倚重體力」轉向「倚重大腦」,這為女性權利平等提供了經濟基礎。「打破標籤、突破極限,讓更多鏗鏘玫瑰綻放光芒,離不開個人奮鬥,更離不開社會和時代賦予女性的平等權利。」孔東梅表示。
活動最后,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和浙江螞蟻公益基金會共同發佈「100 個好消息」「她」公益暖心故事傳播計劃,讓更多人看到數字時代女性榜樣的故事。
科技能夠讓繁瑣入住流程更加便利,卻取代不了民宿管家的笑容和一句温暖的「歡迎入住」。「追風女孩」喻詩雅也在和足球機器人比賽后説,「我踢球是爲了快樂,機器人可能體會不到」。技術的迭代和科技浪潮不可避免,但女性的特質會讓她們在數字時代獲得更好的保障和發展。在2025外灘大會上,嘉賓的共識是,凝聚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創造對女性更加友好的未來。(勃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