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3 07:03
(來源:現代物流報)
2025年9月6日,美國紐約時間凌晨1點30分,杭州易郵科技董事長蔡吉祥從紐約打電話給現代物流報記者,説他深度關注着8月26日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堅信未來的相關配套政策會相繼跟上,相關行業企業會因此健康快速發展。
爲了更好地發展,易郵科技已經把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了自己的業務鏈。
AI驅動
運輸成本降低15%
作為專注於跨境電商的物流企業,易郵科技一直致力於提供全球運輸、美國本地物流、海外倉及清關等一體化服務。
爲了更好助力跨境電商賣家供應鏈降本增效,易郵科技在數智化應用與升級方面,進行了漸進式的探索實踐。
易郵科技的韓君君告訴現代物流報記者,在整個業務鏈條上,易郵科技推動了可視化智能查詢終端、自動化智能分揀終端、智能調度與路由規劃終端等智能終端的場景化應用。
通過智能終端自動抓取與整合跨境物流全鏈路軌跡信息,易郵科技實現了從攬收、清關、干線運輸到末端派送,全程實施可視化追蹤,以此提升信息透明度和客户自主查詢效率,並大幅減少人工介入。
易郵科技部署的自動化分揀設備,實現了貨物自動掃描識別、智能入庫、庫位自動分配及出庫分揀一體化操作,提升了倉儲作業精度與吞吐能力,還降低了人工依賴與分揀錯誤率。
基於智能終端實時抓取多方物流資源報價與線路數據,易郵科技通過算法自動分析生成最優成本方案與配送路徑,提升了調度效率的同時,也有效控制了運營成本。
與此同時,易郵科技還構建了物流智能決策體,依託AI與大數據分析,實現了動態路由規劃、異常預警自動響應、資源跨平臺協同等功能,而且,具備自學習與持續優化能力的整個業務系統,進一步提高了整體供應鏈的應變效率與可靠性。
韓君君介紹,易郵科技業務鏈的操作自動化、決策智能化與服務透明化,有效支撐了跨境電商物流的高效、穩定與低碳化運作,並通過智能化與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在降低運營成本、提升處理效率、優化服務體驗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引入自動化分揀與入庫設備,實現倉庫作業的智能化升級后,以往需30人完成的分揀與入庫工作,現僅需3~5人負責設備協調與單據處理,人力成本降低約85%,入庫準確率提升至99.5%,日均處理能力提高40%,貨物周轉時間也大幅縮短。
全鏈路數據協同與可視化實施后,原來每人日均處理查詢訂單50票,現可處理200票,客服人效提升300%。在業務規模擴張的情況下,也不用增加人力投入。
韓君君對現代物流報記者表示,依託AI系統實時抓取並分析車隊、船公司及海外卡車服務商的報價與線路數據,可自動生成最優成本方案和路由規劃,使易郵科技產品人員方案制定效率提升60%,平均每票運輸成本降低約15%,同時因路線優化減少約10%的運輸時長。
智能驅動
單件分揀成本降超20%
作為快運領域的佼佼者,中通快運不斷聚焦物流數智化轉型,以「智能終端+智能體」協同體系為核心,推動企業業務全鏈路數智化升級。
中通快運董事長賴建法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智慧基礎設施佈局方面,目前,中通快運已建成70個自有現代化中心,並陸續投入自動分揀設備,形成覆蓋全國的高效運營網絡,實現分撥操作的規模化、集約化與智能化管理。
中通快運還構建了自己智能安全監管體系,自研了智能平臺,智能體場景陸續落地。
在智能化發展中,中通快運融合了人臉識別、視頻監控與AI智能分析技術,對4000余輛干線運輸車輛及5000余名司機實行全周期動態監控,達成百萬公里事故率0.16%的行業水平。
依託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中通快運自主研發了「雲帆AI平臺」,架構了「人—車—貨」一體化智能物流服務系統。
賴建法説,中通快運的AI派前電聯繫統,可藉助語音識別與智能調度算法,月均完成外呼20000+次,顯著提升末端派送效率。7×24小時AI在線客服,使中通快運的日均處理諮詢超4.6萬單,AI匹配率近99%,問題解決率超82%。
通過移動雲呼功能,中通快運為網點提供智能外呼支持,日均呼叫量約5000次,通話質量達標率超98%,有效增強了一線作業能力。
通過數智技術深度融合與流程重構,中通快運向智向新探索實踐,實現了運營效率提升、成本結構優化與降本增效的系統推進。通過實時監控系統與動態路徑優化算法,實現燃料消耗率下降10%~15%。
與此同時,中通快運的分揀效率也顯著提升。尤其是自動化分揀中心規模化應用,使單件分揀成本下降超過20%,有效緩解人力密集型業務的運營壓力。
中通快運的干線運輸效能,也因為智能化技術融入得到優化。智能駕駛技術與自動化流水線的協同應用,在優化干線運輸的人力資源配置的同時,通過流程再造實現了運營成本的結構性改善。
從關鍵指標來看,中通快運數智化升級后,單公斤運輸成本同比下降0.01元,重點線路的平均運輸時效縮短0.67小時。
仿真平臺
可省千萬元派件成本
近年來,利用人工智能推動快遞服務向「智」向「新」,成為極兔速遞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用户地址數據,作為物流的起點和終點,在物流生命周期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極兔速遞將地址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自建了地址智能解析中臺,實現了高準確率識別解析收寄件地址,保證在干支線環節包裹走在正確的路線上。
在干線上的包裹,一次性走對,少走回頭路,除了可以降低主干線通道的成本,還能幫助在末端減少地址定位和包裹分堆的時間,可降低末端派送的成本。
如今,極兔速遞的快遞網絡已深入到亞洲、中東、南美洲共13個國家,其中11個是「一帶一路」的成員國。
與此同時,極兔科技團隊將基於人工智能的地址解析能力拓展至海外,形成了一套算法應用開發標準架構,可支撐全球104種主流語言的地址解析模型的流水線式開發。
極兔速遞構建的智能決策仿真平臺,通過數據分析總結優秀網點經驗,用強化學習方式對末端網點派送路線(可以是司機到驛站的派送,也可以是快遞員到小區的派送)進行最優規劃。
而且,該智能決策仿真平臺還可以幫助總部掌握末端網點不同派送方式的單量佔比,將一刀切的固定派費機制向動態派費調整。極兔速遞相關負責人介紹,從仿真平臺上可以看到,理論上該能力上線后可年省千萬元的派件成本。
極兔速遞向智向新發展,降本增效作用明顯。
該負責人介紹,以前,極兔在海外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去維護地址庫,準確率依然難以保障,既費時又費錢。現在,通過AI模型的解析,泰國市場的網點準確率從不到90%迅速提升到99%,不僅節省了大量人工,還讓極兔速遞的網絡在單量上實現了25%的增長,運輸時效也提升了19%。
在菲律賓測試的時候,街道或社區或POI解析正確率超過了90%,也達到了業務可用的水平。
在效率提升方面,通過人工智能模型,極兔能夠在包裹運輸的過程中,基於71個特徵實時監測風險,提前3到5天識別出50%到73%的潛在客訴。
極兔自建的雲原生AI算力平臺,把開發環境準備時間從過去的3到5天縮短到現在的2小時。整個研發周期顯著縮短,創新速度和新技術、新工具落地應用速度翻倍提升,進一步反哺了業務降本增效。
2025年3月,極兔速遞還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集團的人力資源服務號利用AI智能查詢,解決了制度文檔分散、重複性問題解答和培訓低效等問題,提升員工查詢的效率,將人工答疑工作量降低了50%以上。
作者:常河山
審覈:王茜 何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