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信達策略:13-15年牛市中成長主線覆盤

2025-09-12 20:44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樊繼拓,作者:樊繼拓、李暢

核心結論

2013-2015年出現了多個主線輪流領漲的情況,主線輪動順序為:手遊、影視是2013年持續性較強的主線。互聯網金融在2013Q1-Q3出現了第一波超額收益上行。此外,20138-9月在制度創新和政策紅利的驅動下,上海自貿區主題超額收益明顯。2014年前三季度,成長風格在併購重組推動和TMT產業鏈相關標的擴散的驅動下繼續走強。但在流動性寬松、房地產政策放寬、深化改革、滬港通開通等因素的影響下,2014Q4金融周期大幅上漲帶動指數突破。一帶一路主題在20148-12月超額收益加速上升。2015年上半年,在宏觀流動性寬松和居民資金大幅流入的背景下,成長風格重新開始演繹。「互聯網+」、「高送轉」、「中國製造2025」等更多主線行情輪流走強。

我們總結2013-2015年超額收益居前的成長主線表現特徵,可以發現以下規律:

第一,成長主線牛初通常會有不錯的表現,但如果牛初業績兑現偏弱,牛市中期往往會休整。牛市后期成長主線的確定性更高,大概率出現第二波上漲。如果業績兑現開始變強,第二波上漲的速度和空間均比牛初更大。如果業績兑現始終偏弱,第二波上漲的空間可能和第一波漲幅接近。

第二,政策層面,如果某個行業成為國家戰略重點佈局方向,意味着接下來從國務院、各部委到地方政府大概率密集出臺對該行業的體系化支持政策,可能成為成長主線加速上漲的催化劑。

第三,產業層面,13-15年能夠成為階段性市場主線的成長行業有以下三個特徵,一是經濟增速下行背景下,產業邏輯符合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方向。二是長期邏輯有0-1的新變化,市場規模想象空間大,且長期邏輯短期內無法證偽。三是高頻的產業數據能夠持續驗證行業高景氣。

第四,市場層面,即使業績兑現偏弱,成長主線也可能受益於活躍的併購重組催化而取得明顯超額收益。2024年以來併購重組政策進入新一輪寬松周期,我們認為值得關注AI、半導體、先進製造等科技成長行業中併購重組事件驅動的上漲行情。

2013-2015年是小盤成長牛市,但牛市中后期風格輪動加快。成長風格領漲2個季度之后,價值風格通常領漲1個季度。牛市上漲速度越快,大小盤輪動速度越快。

正 文


1

2013-2015年主線輪動順序


2013-2015年出現了多個主線輪流領漲的情況,主線輪動順序為:2013年創業板結構性牛市,市場風格分化很大。手遊、影視是2013年持續性較強的成長主線。與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趨勢相關的互聯網金融在2013Q1-Q3出現了第一波超額收益上行。此外,20138-9月在制度創新和政策紅利的驅動下,上海自貿區主題超額收益明顯。

2014年前三季度,成長風格在併購重組推動和TMT產業鏈相關標的擴散的驅動下繼續走強。例如,在2013年斯諾登事件之后,網絡安全成為熱點話題。2014年隨着網絡安全首次納入國家戰略、中央網信辦成立、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禁用Windows8等事件催化下,網絡安全指數超額收益從2013年上行到201411月,超額收益達到290%。此外,在流動性寬松、房地產政策放寬、深化改革、滬港通開通等因素的影響下,2014Q4金融周期大幅上漲帶動指數突破。房地產行業20142月底-12月超額收益也達到30%以上,非銀金融在2014Q4超額收益接近90%。同時一帶一路主題在20148-12月超額收益加速上升。2015年上半年,在宏觀流動性寬松和居民資金大幅流入的背景下,成長風格重新開始演繹。「互聯網+」、「高送轉」、「中國製造2025」等更多主線輪流走強。


2

2013-2015年成長主線表現覆盤:行情特徵、政策邏輯和產業催化


2.1 手機遊戲:2013年領漲主線,併購交易活躍成為行情加速器

2.1.1 行情特徵:牛初和牛市后期表現較強,牛市后期有較強業績兑現

手遊概念在牛市初期和牛市后期表現較強,牛市中期偏弱。手遊概念是2013-2015年牛市中表現最強的成長主線之一,尤其是2013年牛市初期表現較好,從20132-20143月超額收益超過250%2014Q2-Q4,伴隨着上證指數進入牛市主升浪,市場風格開始切換,手遊主題超額收益休整了3個季度。2015年上半年牛市后期,手遊主題超額收益再次上行。截止到20156月指數高點,網絡遊戲指數超額收益達到96%

從基本面來看,2013-2015年手遊主題長期產業邏輯有從0-1的新變化,短期催化也較密集,但2013年業績兑現仍然較弱,到2015年第二波上漲時纔開始有小幅業績兑現。2013年手遊主題在移動互聯網浪潮驅動下,長期產業邏輯有從0-1的新變化,想象空間大,且高頻的產業數據短期無法證偽,反而不斷強化行業高景氣。與此同時,短期催化劑較密集,例如20134月第八屆全球移動遊戲及渠道大會召開,引發市場對手遊行業發展前景樂觀預期提升。但從業績兑現來看,2013年板塊ROE仍在持續下行。

2015年手遊主題ROE纔開始穩步上行。2015年之后,隨着影視、動漫、文學IP被廣泛應用於手遊開發,中重度手遊佔比提升,玩家付費意願和粘性提高,出現月流水超過10億元的現象級產品。供給端頭部廠商加速融資,市場集中度提高。手遊主題ROE開始穩步上行,2015年整體ROE9.9%提高到11.2%

併購交易活躍也是手遊主題走強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2013年伴隨着手遊市場規模和市佔率的提高,手遊領域併購交易活躍,其中不乏跨行業、高溢價收購行為,以期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進一步推升相關標的估值。按首次披露日統計,2013-2015年遊戲行業上市公司公告併購金額分別達到131億、236億和408億元,佔傳媒行業併購總金額35%20%29%2013-2015年交易標的為遊戲公司的併購金額分別達到143億、151億和220億。較為典型的例子是,掌趣科技在20132月、10月連續宣佈收購動網先鋒、玩蟹科技、上游信息等遊戲公司股權。中青寶在20138月發佈公告擬合計斥資4.4億元分別收購深圳蘇摩科技和上海美峰數碼各51%股權。2013年以上兩家公司漲幅均居於市場前五的行列。

2.1.2 政策邏輯:新興文化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遊戲行業扶持政策頻出

從產業定位來看,20138月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明確將移動多媒體、互動新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促進動漫遊戲、數字音樂、網絡藝術品等數字文化內容的消費,為手遊產業奠定政策基礎。2013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文化強國建設,提出着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這為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遊戲產業健康繁榮發展指明瞭方向。

2013年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在中國遊戲產業年會上表示,面對快速發展的網絡遊戲市場,將研究制定包括移動遊戲在內的網絡遊戲審批管理辦法;研究實施網絡遊戲分類管理,實施國產網絡遊戲屬地管理試點工作,對內容優質、社會信譽高的企業優先審批,縮短審覈周期,適應手遊短平快特點;在確保網絡遊戲內容質量的前提下,切實縮短遊戲審批辦理時限等。

從實際落地情況來看,2013年文化部出臺《網絡文化經營單位內容自審管理辦法》,提高了移動遊戲內容審查效率;20148月,國務院取消「電子出版物與境外機構合作審批」職能,簡化遊戲出版流程;2014年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允許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對外專項出版,支持中小企業獲得出版資質。2015年文化部推行先照后證優化演出、娛樂、網絡文化等主體經營許可流程,降低創業企業合規成本。

2.1.3 產業邏輯:移動終端滲透率提升到高位,手遊市場規模大幅增長

2013年智能手機滲透率已經達到75%,伴隨着移動終端的快速普及,下游出現了很多爆款應用。2013年是手機遊戲元年,《憤怒的小鳥》被新聞周刊評為全球首款取得真正主流成功的手機遊戲。手遊市場規模大幅增長。2013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831.7億元,較2012年增長38%。移動遊戲異軍突起,實際銷售收入112.4億元,同比增長246.9%,成為網絡遊戲市場增長的新亮點。2014-2015年手遊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增速分別達到144.6%87.2%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3年雖然中國網絡遊戲用户增長速度放緩,但手機網絡遊戲用户的增長十分迅速。截至201312月,我國手機網絡遊戲用户數為2.15億,較2012年底增長了7594萬,年增長率達到54.5%2014-2015年增長率分別達到66.3%27.4%2013年中國移動遊戲用户市場佔有率從2012年的5.4%上升到2013年的13.5%,到2015年繼續上升至36.6%

2.2 互聯網金融(互聯網+):2015年上半年領漲主線,政策和產業催化密集

2.2.1行情特徵:牛市初期和牛市后期表現較強,牛市后期業績兑現強

互聯網金融主題牛市初期和牛市后期表現較強,牛市中期超額收益震盪。2013-2015年牛市中互聯網金融的超額收益主要產生在2013Q1-Q3以及2015年上半年。2013Q1-Q3處於牛市初期,互聯網金融指數漲幅達166.81%2013Q4-2014年,互聯網金融指數沒有跑贏全A指數,整體超額收益為-1.2%。到2015年上半年牛市后期,互聯網金融主題超額收益加速上行。截止到20156月指數高點,互聯網金融指數超額收益達到213.7%

從基本面來看,2013年受移動互聯網加速擴張、監管限制銀行理財投資非標、「錢荒」推動高流動性、高收益產品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互聯網金融產業格局較好,但業績兑現仍較弱。ROE來看,2013年互聯網金融ROE仍在持續下行,截至2013Q4仍處於虧損狀態。

2015年上半年「互聯網+」正式提升到國家戰略,這一階段互聯網金融業績兑現偏強。2014年之后,伴隨着多家證券公司獲得獲得互聯網證券業務試點資格,許多券商選擇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擴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也有東方財富、大智慧等金融科技公司通過收購證券公司股權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滲透率提升,行業規模迅速擴張。2014年下半年A股進入牛市主升浪,資本市場交易規模快速增長,也帶動了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績回暖。2014Q4互聯網金融板塊歸母淨利潤出現大幅增長,ROE從負值回升至10.8%,到2015Q3繼續上升到16.9%的高點。同時,2015年互聯網金融產業層面催化較密集,「互聯網+」正式提升到國家戰略,同時伴隨着貨幣政策連續降準降息、「大眾創業、萬衆創新」背景下豐富創業融資新模式以及各種支持政策密集落地,互聯網金融出現第二波超額收益快速上行。

2.2.2 政策邏輯:2015「互聯網+」提升到國家戰略

2013-2014年是「互聯網+」戰略初步形成和政策鋪墊階段。「互聯網+」概念於2012年首次提出,強調互聯網與各傳統產業進行跨界深度融合。2013年國務院首次部署「促進信息消費」,奠定后續「互聯網+」政策基礎,20143月互聯網金融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4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包括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

2015年是「互聯網+」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年份,核心在於通過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經濟轉型升級。20153月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2015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印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明確11個重點發展領域,包括創業創新、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等,提出清理不合理制度、放寬市場準入、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等具體措施。各地政府和部委迅速響應,工信部繼續在互聯網和工業融合創新領域開展試點示範工作,旨在推動互聯網與工業的深度融合。深圳出臺「互聯網+」行動計劃,提出建設國際信息港。

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概念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細分領域,2014年之后政策密集出臺鼓勵和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2014-2015年,政策鼓勵互聯網股權眾籌試點、互聯網消費信貸、互聯網支付在內的多種互聯網金融新業態。20144月,六家券商首獲互聯網證券業務試點資格,到201412月獲得試點資格的券商達到35家。201411月央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目標是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與數字經濟發展高度適應的金融體系。201412月證券業協會發布《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股權眾籌應當採取非公開發行方式,體現了監管層對於規範和引導私募股權眾籌行業健康發展的態度。2015年上半年,國務院等部門密集發佈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政策。直到2015年下半年伴隨着清理場外配資,對互聯網金融相關政策開始轉向規範和收緊。

2.2.3產業邏輯:移動互聯網滲透率提高催生新業態,消費者理財需求升級

「互聯網+」長期產業邏輯是,伴隨着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有望深刻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工業的生產方式,提供很多新服務、新業態和新發展模式。「互聯網+」的本質是傳統產業的在線化,數據化。伴隨着通信技術的進步,互聯網、物聯網等新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快速滲透,為「互聯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截至2015年,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0.3%。手機依然是拉動網民規模增長的首要設備,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2億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羣的佔比提升到90.1%。智能手機設備總量為11.3億部,滲透率達到70%。智能終端為代表的用户設備,逐漸成為大數據採集的重要源頭和服務提供的重要界面。

「互聯網+」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推動各產業的「互聯網化」、「平臺化」。實現生產方式與產業形態的重構,主要包括互聯網+製造、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商貿、互聯網+物流、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公共安全等多種領域的互聯網和產業融合。例如,「中國製造2025」發展規劃指出智能製造是主攻方向。智能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強調通過網絡化協同、數字孿生等技術,實現生產流程的透明化與高效化。此外,在商貿零售領域,截至2015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户規模達到4.13億,與此同時,我國手機網絡購物用户規模增長迅速,達到3.4億,增長率為43.9%,手機網絡購物的使用比例由42.4%提升至54.8%。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網絡約租車等公共服務類應用的用户規模均在1億以上。

移動互聯網滲透率提升的背景下,發展互聯網金融在產業層面有利於改善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滿足消費者理財需求升級的需要。傳統銀行信貸為代表的傳統金融全年信貸增量比較有限,且信貸門檻較高,僅靠銀行信貸較難充分覆蓋廣大中小微主體的融資需求。互聯網金融通過大數據突破了傳統金融的服務半徑,能夠服務更多長尾客户,在當時的背景下,作為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有利於更好地發揮社會融資功能。與此同時,2013年推出的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憑藉低門檻、高收益等優勢,推動大眾理財從傳統儲蓄向更高收益、更多場景搭載升級。互聯網金融市場規模快速擴張,截至2015年底,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市場規模達到12-15萬億元人民幣,互聯網金融用户數超過5億。

券商積極推進互聯網金融業務,互聯網證券佈局提速。隨着證券行業監管轉型和業務創新逐漸深化,越來越多的證券公司開始加速互聯網證券業務佈局,通過打造多層次互聯網平臺。根據《中國證券業發展報告(2015)》數據顯示,201451家已完成互聯網金融平臺搭建的證券公司中,44家選擇自主創建方式,其余7家則選擇與互聯網企業、電商共建的方式。201436家證券公司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金融產品銷售額達1056.48億元,22家證券公司開展網絡資訊服務實現銷售額近1.17億元。

2.3 國防軍工:2014-2015年成長主線,資產化注入催化主題行情

2.3.1行情特徵:牛市中后期表現較強,業績兑現始終偏弱

軍工主題牛市中后期表現較強,牛市初期表現偏弱。2013-2015年牛市中軍工的超額收益主要產生在201311-201410月,以及20154-8月中旬。2012年底-20132月底部反轉第一波上漲中,軍工板塊由於在過去2年熊市中跌幅較多,在此階段彈性較大。但2013年牛市初期,TMT走強,軍工板塊反而表現偏弱。201311月之后,成長風格內部出現高低切,前期漲幅高的傳媒開始休整,軍工板塊開始走強。201311-201410月,軍工板塊相對於全A超額收益達到45%20154-8月中旬,牛市尾聲階段,軍工超額收益再次走強,相對於全A超額收益達到41%

2013-2015年軍工板塊並未出現明顯的基本面改善,ROE持續下行,主要是以資產化注入、閲兵等事件驅動的主題行情。牛市中后期軍工通常漲幅較高,尤其是盈利不強資金活躍的牛市。牛市中后期,居民資金越來越活躍,投資者對估值容忍度高。2013-2015年軍工板塊整體並未出現明顯的基本面改善,雖然業績彈性不夠強,但長期邏輯較好,大概率不會缺席。尤其是2013-2015年業績不強但資金強的牛市。從主題催化角度,主題活躍的牛市中軍工大概率不會缺席。2014-2015年催化軍工板塊行情的事件較多,一方面是上市公司較密集的資產化注入,另一方面抗戰勝利70周年閲兵(93日)也催化軍工板塊在20157-8月中旬出現一波較強的上漲,相對於全A的超額收益達到44%

2.3.2 政策邏輯:軍品定價體制改革取得良好進展,軍民融合上升至國家戰略

軍品定價逐漸從「成本加成」單一模式過渡到「成本加成」、「招投標、「競爭性談判」、「詢價」等多種定價模式並存,大力推行裝備購置目標價格管理機制。20113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總裝備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軍品價格工作改革的指導意見》,指明軍品價格工作改革方向。2013年《裝備購置目標價格論證、過程成本監控和激勵約束定價工作指南(試行)》首次引入目標價格管理機制。2014年《競爭性裝備採購管理規定》深化競爭性採購。改革引入激勵約束定價機制,鼓勵軍工企業降本增效,提升利潤空間。

2015年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2013-2015年是中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從提出到深化、再到上升爲國家戰略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中央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軍民融合在體制機制、產業協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國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領域轉化案例增多,如衞星導航、新材料等技術推動民用產業發展,市場規模得以快速擴張。例如,20132015年,北斗兼容機芯片的銷量分別達到135萬套、527萬套和1326萬套,實現了數量級的增長。

2.3.3 產業邏輯:軍工資產注入重組進程重啟

20139月經國防科技工業和武器裝備主管部門同意,中國重工啟動軍工重大裝備總裝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首家軍工重大裝備總裝上市公司。新一輪軍工資產注入重組進程開啟。20125月,中直股份啟動直升機零部件資產注入。20136月,航發動力啟動航空發動機資產注入。20139月中國重工披露了總募資近85億元的定增預案,其中逾30億元用於收購超大型水面艦船等軍工重大裝備總裝資產,開創了此類核心軍工資產證券化的先河。此后2014-2015年,中航高科、中船防務、航天電子、中國動力等軍工企業密集進行資產注入,進一步強化軍工企業重組預期。2015年之后,核心軍品總裝資產注入加速,例如北方創業定增收購裝甲車輛業務資產,后更名為內蒙一機;中航黑豹收購沈飛集團,后更名為中航沈飛。

從個股表現來看,201311-20158月中旬區間內,軍工板塊漲幅居前的標的,ROE出現明顯改善的標的較少,但大部分標的均有資產注入等併購重組事件催化。


3

總結:牛市后期通常有第二波上漲,關注國家戰略、產業景氣、併購重組催化的機會


我們總結2013-2015年不同階段取得明超額收益的成長主線表現特徵,可以發現以下規律:

第一,成長主線牛初通常會有不錯的表現,但如果牛初業績兑現偏弱,牛市中期往往會休整。牛市后期成長主線的確定性更高,大概率出現第二波上漲。如果業績兑現開始變強,第二波上漲的速度和空間均比牛初更大。如果業績兑現始終偏弱,第二波上漲的空間可能和第一波漲幅接近。

第二,政策層面,關注某個行業成為國家戰略重點佈局方向的利好。2015年上半年「互聯網+」、軍民融合上升爲國家戰略的經驗來看,意味着接下來從國務院、各部委到地方政府大概率密集出臺對該行業的體系化支持政策,可能成為成長主線加速上漲的催化劑。

第三,產業層面,13-15年能夠成為市場主線的成長行業有以下三個特徵一是經濟增速下行背景下,產業邏輯符合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方向。二是長期邏輯有0-1的新變化,市場規模想象空間大,且長期邏輯短期內無法證偽。三是高頻的產業數據能夠持續驗證行業高景氣。例如2013年手遊用户數量、實際銷售收入等數據均出現了明顯增長。2014年證券公司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金融產品銷售額擴張,金融科技公司業績明顯改善。

第四,市場層面,即使業績兑現偏弱,成長主線也可能受益於活躍的併購重組催化而取得明顯超額收益。2024年以來併購重組政策進入新一輪寬松周期,我們認為值得關注AI、半導體、先進製造等科技成長行業中併購重組事件驅動的上漲行情。


4

2013-2015年是小盤成長牛市,但牛市中后期風格輪動加快


4.1成長風格領漲2個季度之后,價值風格通常領漲1個季度

成長風格領漲2個季度之后,價值風格通常領漲1個季度。2013-20156月雖然結局呈現出成長和價值風格明顯的分化,但過程中風格輪動較頻繁,成長風格領漲2個季度之后,價值風格通常領漲1個季度。尤其是2014Q4-2015Q2牛市中后期,成長價值風格表現出大開大合式輪動。

例如2013年春季躁動之后到8月初,影視傳媒、手遊等主題行情表現較好,成長風格佔優。20138月初-12月初,TMT開始休整,主題投資輪動到上海自貿區、國企改革、土地流轉等方向,成長風格開始調整,價值風格略佔優。201312月初-20142月春季躁動期,創業板指再次加速上行。20143-5月一季報之后創業板調整,金融地產、周期以及受益於區域改革紅利的主題表現較好。20145月中旬-10月,成長主題投資再次活躍。2014Q4在降息的催化下藍籌風格大幅領漲。2015年上半年則再次迴歸成長風格。

4.2快速上漲的牛市中大小盤風格輪動加快

2013-2015年是小盤股牛市,2013-20156月小盤風格相對於大盤風格超額收益達到197%。但從節奏上來看,小盤股的超額收益主要產生於2013-2014年中的指數震盪期,而不是指數加速上漲的2014Q4-2015年中。2014Q4大盤風格超額收益階段性快速上行,幾乎覆蓋掉過去2年小盤風格2/3以上的超額收益,之后是2015年上半年小盤股持續很強。需要注意的是整體來看2014年中-2015年中,小盤股有超額收益,但超額收益幅度遠小於2013年。

之所以會出現牛市越快,大小盤風格通常變化越快的現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兩點:(1)如果是慢牛或震盪市,積極買入的力量,可能只有某一類投資者,但如果是快牛,只靠某一類投資者是不夠的,需要機構、個人、遊資等均有資金流入,階段性可能會出現時間和力度上的錯位,導致偏向某一風格1-2個季度,但整體上是輪動式的風格。(2)越快的牛市,估值的波動越大,盈利的影響越小。慢牛風格之間的差異可能來自業績,快牛風格之間的差異很大一部分來自估值。而估值的波動性天然比盈利更大,由此導致,牛市越快,大小盤風格變化越快。

風險因素:

宏觀經濟下行風險:受國內宏觀經濟政策變化以及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嚴峻的影響,宏觀經濟存在超預期下行風險。

穩增長政策不及預期風險: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需要根據經濟運行情況動態調整,可能存在穩增長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的風險。

歷史數據不代表未來:報告結論基於歷史規律總結的部分,歷史經驗可能失效。

注:本文來自信達證券研究開發中心2025年9月10日發佈的《13-15年牛市中成長主線覆盤》,報告分析師:樊繼拓 S1500521060001,李暢 S1500523070001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