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2 15:33
中國網財經9月12日訊在日前舉辦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第七屆中國金融科技論壇上,百融雲創高級副總裁陳立宇從科技公司的視角,深入剖析了銀行智能化轉型的實踐路徑與核心觀點,強調了大模型在銀行業務場景中的關鍵作用及價值衡量標準。
陳立宇指出,大模型作為通用人工智能(AGI)發展的重要基石,其核心能力體現在強大的生成能力、泛化性語言理解能力、高效的少樣本學習與上下文學習能力,以及知識關聯與推理能力四個方面。
「然而,大模型的‘推理’本質上仍是基於海量數據的統計概率預測,與人類基於邏輯理解的推理存在本質差異。」陳立宇提醒,思維鏈技術雖能提升模型對複雜任務的理解與處理能力,但其本質仍屬於提示詞工程範疇,需客觀認識其侷限性。
面對銀行智能化轉型中大量的成本投入,如何衡量其價值成為關鍵問題。陳立宇提出了AI Agent需像人一樣完成KPI的觀點,並強調銀行智能化轉型應聚焦三大痛點:推動業務流程AI化、實現業務Know-how AI化、建立AI價值交付的標準化評估體系。
」以信貸業務為例,從前端客户獲取、中期反欺詐覈查,到授信審批與貸后管理,每個環節均需特定崗位人員承接執行。業務流程AI化的核心,就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替代或輔助人工完成這些標準化、重複性的業務活動,實現流程效率的提升。「陳立宇表示。
在他看來,AI技術的應用效果,不能僅以技術參數衡量,核心要看是否能「規模化交付價值」——即AI方案能否在大規模業務場景中穩定落地,持續為銀行降本、增效、控險。
」例如,我們當前正為多家金融機構提供AI驅動的貸后管理解決方案,這一需求的背景與當前銀行業面臨的「三低一高」挑戰密切相關:在市場利率下行、息差收窄、整體收益承壓的同時,不良資產風險受宏觀環境影響呈現一定上升趨勢。「
據他介紹,作為在香港上市的一站式AI科技領航者,百融雲創服務了8000多家商業機構。
在具體實踐中,百融雲創通過訓練貸后管理專屬大模型,成功打造了包括智能客服Agent、聲紋識別Agent、后臺質檢Agent在內的九大智能體。這些智能體實現了業務流程的精細化分工與協同作業,顯著提升了業務處理效率與客户滿意度。
陳立宇透露,在某銀行信用卡M1階段(逾期1-30天)的運營實踐中,該方案成功減少了10名人工坐席配置,產能提高3倍,投訴降低95%,充分展現了AI技術在成本優化上的規模化潛力。
此外,陳立宇還介紹了百融雲創在信貸報告和盡調報告生成方面的創新實踐。他指出,信貸報告Agent能夠複製人類專家的思考和工作邏輯,從多維度分析數據,形成有助於決策的深度報告。而盡調報告生成產品則通過多個智能體協作,實現了數據OCR錄入、財務報表交叉覈對等關鍵環節的自動化處理,大大提高了報告生成的準確性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