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助力AI時代企業競爭力重構,《數字化的力量》第2版重磅上市

2025-09-12 18:47

近日,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著作《數字化的力量》第2版正式發佈。作為聚焦AI時代數字化轉型領域的重要論著,該書在第1版基礎上,聚焦AI技術的爆發式發展與企業落地痛點,以全新視角解讀數字化與AI的融合的底層邏輯,為企業擁抱AI時代生產力躍遷提供「可落地、可借鑑」的行動指南。

從 「理論初探」 到 「實踐深耕」

第2版背后的時代叩問

當前,AI工具已全面滲透至個人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全球熱議的核心話題。然而,在推動神州數碼自身AI轉型實踐和賦能產業AI落地的過程中,郭為發現,「AI 離人很近,離企業很遠」正成為眾多企業擁抱AI變革的現實困惑。在企業實際場景中,AI的價值仍未真正顯現,多數企業組織在應用AI技術的時候,仍面臨從「點狀創新」到「系統性升級」的困境。

「企業場景下,應該如何激活AI的真正價值?」帶着這個問題,郭為走訪了大量全球企業、高校、機構,展開深度探討和交流。在哈佛商學院、劍橋大學、倫敦商學院,以及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等海外高等學府的講壇上,《數字化的力量》和神州數碼的AI實踐,獲得了高度認可,也引發了深刻共鳴和廣泛討論。倫敦商學院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也將神州數碼的實踐納入案例庫,作為研究AI與數字化結合的經典範例。

在《數字化的力量》第2版中,郭為不僅迭代、完善了AI驅動的數字化理論體系,還融入了三年來與世界一流學術機構和跨國企業交流的思考。直指核心的理論洞見和豐富真實的落地實踐,使得這本書同時兼具全球視野和東方智慧,且更具普適性和前瞻性。

三大核心觀點破局

明晰企業AI落地路徑

在《數字化的力量》第2版中,郭為對企業AI轉型的底層邏輯進行了重新梳理,提出三大核心觀點,為企業破解AI落地困局提供清晰方向:

• 數雲融合是企業推動AI落地的前提條件:郭為指出,AI的高效運轉離不開海量數據的支撐與靈活算力的保障,而數雲融合正是打通數據 「孤島」、釋放算力價值的關鍵前提。只有實現數據與雲資源的深度協同,企業才能為 AI 應用築牢技術底座,避免 「無米之炊」。

• 「人機共舞」是企業AI落地的未來形態:不同於傳統創新模式,AI時代的企業競爭力核心在於「數據資產的激活」。郭為提出,企業創新的本質是通過AI技術對數據資產進行重新編排,並以「AI for Process」為核心推動業務流程的根本性再造,最終實現「人機共舞」的高效協同,讓AI承擔重複性、邏輯性工作,人類聚焦創造性、決策性任務,人與AI協同共生。

• 「AI for Process」重新定義企業核心競爭力:隨着AI技術的普及,單純的技術領先已難以形成壁壘,而「AI與業務流程的深度融合能力」 將成為企業差異化競爭的關鍵。郭為強調,「AI for Process」不僅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路徑,更將成為未來衡量企業市場地位的重要標準。能否通過AI優化流程、降本增效、創造新價值,將直接決定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生存與發展。

行業實踐賦能

讓理論 「看得見、用得上」

除了前沿理論體系,《數字化的力量》第2版還深度拆解了神州數碼在醫藥醫療、金融、零售、製造業等關鍵行業的AI轉型實踐:在醫藥醫療領域,助力企業通過AI優化藥物研發流程,縮短研發周期;在金融行業,依託AI技術構建智能風控體系,提升風險識別效率;在零售場景,通過AI驅動的用户畫像與精準推薦,實現銷量與用户體驗雙提升;在製造業,以AI賦能生產環節的質量檢測與設備預測性維護,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停機時間……這些來自一線的實戰案例,讓書中的理論框架轉化為 「可複製、可落地」 的行動方案,幫助不同行業的讀者找到適合自身的轉型路徑。

「從數字基建到AI普惠化,再到‘通專融合’,中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AI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既不是簡單的技術模仿,也不是盲目的規模擴張,而是數字基建、技術創新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當AI技術真正融入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技術變革,更是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的形成。這些或許會給我們帶來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轉折。」郭為在新版序言中寫道,「希望這本書能為每一位讀者帶來新的啓發——無論是企業管理者、數字化從業者,還是關注數字經濟的研究者,都能從中找到擁抱AI時代的信心與方法,更遊刃有余地推動組織轉型,共同抓住這場生產力躍遷的時代機遇。」

目前,《數字化的力量》第2版已在全國各大書店及線上平臺同步上架。作為一部兼具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的數字化轉型指南,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更多中國企業在數字經濟浪潮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神州控股)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