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多元協同支付體系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轉型

2025-09-12 16:43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聶國春)9月12日,中國銀聯及Visa在武漢共同見證《銀行卡組織高質量發展推動支付產業服務實體經濟》發佈。這份由金融科技50人論壇牽頭撰寫的報告稱,中國支付產業形成多元融合新格局,卡組織積極推進生態協同。作為政策落地的推行者、標準制定的引領者和生態共創的促進者,卡組織為支付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也助推實體經濟向高質量轉型。

全球支付產業變革加速

報告指出,隨着全球經貿格局進入新的演進階段,全球支付產業正處於深刻變革期,支付體系呈現區域化與基礎設施化並行趨勢,實時支付系統與區域性互聯互通加速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生物識別等技術加速應用,正在深度重塑支付流程與用户體驗。中國銀聯基於MCP協議推出AI智能體支付服務、通過「物聯網+無感支付」打造新能源汽車安全無感充電體驗以及Visa利用AI進行支付風控和賦能智能商業、Visa與騰訊合作的刷掌支付等作為報告中創新案例展示,彰顯了技術對支付安全性、便捷性和無感體驗的革命性提升。

報告提出,在監管層面,全球聚焦監管一致性與穿透式監管,致力於在公平競爭、風險防控與創新激勵間尋求動態平衡。與此同時,賬户對賬户(A2A)支付、先買后付(BNPL)和加密貨幣錢包支付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折射出市場對高效、多元支付工具的不斷追求。

卡組織積極推進生態協同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支付產業已逐步形成規模全球領先、技術深度滲透、結構多元共生的生態體系,並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實體卡與數字卡發行並行的模式成為主流,數字錢包憑藉其便捷性成為綁卡的核心支付工具。

二是刷卡、二維碼、非接(NFC、HCE)、刷掌或刷臉等多元支付方式實現多場景覆蓋,在商超、交通等高頻小額交易場景中備受歡迎。報告提及中國銀聯「錦繡行動」在改善涉外支付環境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中國銀聯與Visa等境外卡組織共同支持北京等城市地鐵開通外卡拍卡過閘服務的實踐。

三是商業銀行、卡組織、非銀行支付機構與服務商等多元市場主體協同發展。其中,卡組織通過積極搭建合作平臺,推動產業標準化和規範化,同時通過支持互聯互通、優化清算流程、降低清算成本等措施,提升產業運行效率。

四是支付清算市場進一步深化開放合作。卡組織不斷拓展合作廣度與深度,圍繞產品創新、場景共建、風險聯防聯控等領域強化合作。

據瞭解,2025年,中國銀聯與Visa聯合商業銀行推動雙標銀行卡從磁條卡向芯片卡的升級合作,提升卡片交易體驗;雙方共建北京中軸線無障礙支付服務旅遊示範區,共同助力入境支付便利化,促進中外人文交流。

助力實體經濟轉型發展

報告指出,在我國支付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銀行卡及卡組織依然展現出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它們不僅推動支付體驗不斷升級,更構建了安全可靠、全球兼容、開放互聯的產業機制,有效促進全球支付體系的互聯互通,推動構建共生共贏、共促共榮的支付生態,實現政策引導與市場創新的良性互動。

例如,中國銀聯持續發揮金融基礎設施作用,推動整合產業多方資源,為支付產業全鏈條創新提供核心支撐。一方面,立足服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圍繞家電「以舊換新」、文旅出行等設計差異化、特色化支付服務,精準助力政府「促消費」,探索服務金融「五篇大文章」創新路徑,促進消費潛力釋放和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着眼產業良性發展,結合市場需求深化人工智能、隱私計算、物聯網等多領域新技術在支付產業應用,通過標準規則多邊互認兼容、跨境支付互聯互通等推動全球支付生態建設,構建產業資源開放共享的多維格局,引領支付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邁向新高度。

Visa也正在從傳統四方模式清算網絡向開放生態定位躍遷,將價值邊界由交易處理延展至能力輸出,演進為「消費支付+商業支付與資金流動+增值服務」的多引擎格局。在這一過程中,Visa不僅通過整合技術協議、推動標準輸出與場景融合,成為多元支付生態的重要連接者,還加速向以能力開放為核心的「X即服務」(XaaS)模式轉型。

中國銀聯在報告發佈會上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支付創新、生態共建與全球合作,與產業各方共同推動中國支付體系在開放中創新、在協同中發展,助力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