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第七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揚帆廈門,開啟港航貿一體化發展新篇章

2025-09-12 15:20

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9月8日至9日,第七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福建廈門舉行。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趙龍出席主論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周海兵,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馬爾代夫漁業和海洋資源部部長艾哈邁德·施亞姆,塞爾維亞農業、林業和水利部部長德拉甘·格拉莫契奇,突尼斯經濟與規劃部部長薩米爾·阿卜杜勒哈菲茲,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永禮作主旨演講。廈門市委副書記、市長伍斌主持。

站在「絲路海運」發展七周年的新起點,本屆論壇秉持「共商港航合作、共建絲路通道、共享經貿繁榮」宗旨,以「港航暢絲路,商貿通四海」為主題,開展主論壇、專題論壇、2025圓桌會議、港航貿對接會等系列活動。

本屆論壇呈現三大亮點:一是多項創新成果集中發佈,包括首次推出「絲路海運」綠色評價體系和《「絲路海運」藍皮書(2024-2025)》;二是議題廣度與深度再突破,專題論壇擴展為6場,涵蓋安全、技術、金融、貿易等領域,並納入氣象導航、人工智能、綠色金融、文化交流等新議題;三是國際化程度創新高,吸引30多個國家和地區嘉賓,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世貿組織等國際機構齊聚。

航運被譽為全球貿易的「大動脈」,承載着八成以上的國際貿易。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供應鏈重組等挑戰下,第七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宗旨,匯聚全球港航、貿易和金融力量,為全球經貿穩定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彰顯中國航運在全球舞臺上的引領作用。

亮點紛呈,發佈多項重磅成果

本屆論壇由廈門市人民政府、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福建省商務廳、福建省國有資產監督委員會、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福建省委員會主辦,中國航海學會支持,福建省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辦。

作為每屆論壇的核心議程之一,福建港口集團董事長陳志平在論壇上發佈了《「絲路海運」藍皮書(2024-2025)》。他表示,福建港口集團始終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為己任,致力於將「絲路海運」打造為融通港航、物流、貿易、金融、信息的綜合性國際品牌。

主論壇上還發布了「絲路海運」十大建設成果,包括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列入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創立匯聚全球港航貿領域的合作聯盟、打造聯通港航貿數據的國際航運綜合平臺、構建貫穿物流全鏈條的港航服務標準體系、舉辦系列推進國際港航貿合作的行業交流活動、智慧氣象港航保障服務產品上線、推出系列聚焦提升航運服務保障的鼓勵措施、構建東南方向陸海通道融合的海鐵聯運模式、開通首條拓展跨境貿易服務的電商快線,以及構建智慧化管理的集裝箱物流網絡。

論壇期間,第十五批15條命名航線發佈,中遠海運港口祕魯錢凱公司、意大利船級社(中國)等14家企業加入「絲路海運」聯盟。大會還發布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臺二期規劃方案、《中國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發展報告(2024)》和《福建省港口經濟發展報告》,並首次推出港航綠色評價體系。簽約環節中,27家境內外單位和企業完成10個合作項目簽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牽頭的「共建綠氨燃料海運供應鏈倡議」成功簽署,聯合中國船舶燃料公司、遠景能源、丸紅(上海)等中外企業及機構,旨在推動氨燃料生產、運輸、存儲、貿易和加註的全產業鏈協同,加快航運業綠色轉型。

論壇期間舉行的2025「絲路海運」圓桌會議上,國內外港口、航商、國際組織、研究機構及相關行業代表以「區域合作框架下的港航貿一體化發展」為主題深入研討,並共同發出《2025「絲路海運」廈門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倡議》提出,以特色通道為根基、資源整合為抓手、長效合作為紐帶、數字融合爲引擎,推動港航貿深度融合。與會代表表示,將以此為起點,攜手踐行合作承諾,賦能全球供應鏈升級,共建開放、繁榮、暢通的現代航運體系。

跨界融合,共築港航貿一體化發展

作為「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的重要配套活動,本屆專題論壇首次增加到6場,在金融、技術、港航、貿易四個板塊基礎上新增安全論壇和鄭和研究專題論壇,港航論壇也升級為港航及多式聯運論壇。

9日舉辦的「絲路海運」安全論壇展示氣象部門在保障國際供應鏈暢通中的作用,分享多年合作成果,並吸引行業代表探索氣象助力「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技術分論壇匯聚國內外港航與科技企業代表,聚焦人工智能重塑港口生態,為港航貿一體化注入智慧動能,並就AI技術應用與國際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絲路海運」金融論壇以「金融助力港航貿一體化發展」為主題,匯聚港口、金融、航運等領域專家,共同探討金融在「一帶一路」和港航貿一體化中的作用與機遇。

在全新升級后的「絲路海運」港航及多式聯運論壇上,嘉賓圍繞「港航數字化轉型」和「綠色航運新生態」展開討論,聚焦以科技創新賦能古老航道,打造全球供應鏈韌性網絡。

貿易論壇上,來自貿易、港口、航運、物流等領域近300位學者、行業專家及企業代表,圍繞宏觀經濟形勢下貿易行業的發展趨勢與現實挑戰,展開多維度、深層次的思想交流與智慧碰撞。

首屆鄭和與「絲路海運」論壇暨學術成果分享會,適逢鄭和下西洋620周年。論壇以「鄭和精神在‘絲路海運’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題,聚焦開放、包容、創新,旨在搭建交流平臺,探尋海洋經濟發展意義,挖掘海洋文明精神內涵。

繼首次「絲路海運」港航貿對接會在第六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期間成功舉辦后,今年的港航貿對接會規模繼續擴大,旨在通過航運促進貿易,並以貿易推動投資、金融、文化等多方面國際交流與合作。

本屆對接會不僅匯聚20家國內外知名展商,也吸引來自德國、韓國、印度尼西亞、埃及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合計超150人。

對接會現場,來自世界各地企業代表積極參與互動,尋求更多貿易機會。海外採購商們對中國建材衞浴產品表現出濃厚興趣,紛紛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對接會拓展合作空間。

攜手同行,打造「一帶一路」合作典範

福建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祥地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於2018年12月開行「絲路海運」,打造聯通陸海、貫通東西的國際貿易新通道。七年來,合作圈不斷擴大,黃金水道日益暢通。目前聯盟成員達367家,命名航線148條,通達48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座港口,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超2400萬標箱。

將「線」編織成「網」,讓千萬個集裝箱在全球流轉,依靠的是「絲路海運」組織協同化、運營平臺化、管理智能化、服務標準化、運行便利化、品牌全球化,進而形成利益、責任、命運共同體。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絲路海運」平臺不斷升級的港航貿一體化服務,極大地提升了國際航運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時效性。目前,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氣候變化等因素正加劇國際航運的不確定性。嘉賓們表示,在此背景下召開的「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進一步提升了平臺的服務水平,並加深了各方合作,因此具有重要意義,為國際航運未來的合作與發展投下了「穩定錨」。

突尼斯經濟與規劃部部長薩米爾·阿卜杜勒哈菲茲在演講中表示,在當今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格局下,「絲路海運」像燈塔一樣傳播信心與信任。「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這樣的倡議鼓勵對話與連接,不僅將推動貨物與服務貿易往來,也將促進包容和可持續發展。

波蘭投資貿易局駐華辦事處中國區首席代表尤德良多次參加論壇,他認為,論壇已成為連接全球港航、貿易、金融各方的樞紐,真正構建起一個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生態圈。

與會嘉賓認為,「絲路海運」不僅是物流通道,也是友誼橋樑,更是各國人民攜手應對人類社會共同挑戰的合作典範。希望各方繼續攜手同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協力完善陸海空聯運通道,持續推進港口航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拓展國際合作圈,共同推動「絲路海運」建設走深走實。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七年來,「絲路海運」已成為全球航運的重要紐帶。面對挑戰與不確定性,「絲路海運」始終致力於推動經貿復甦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陳志平指出,在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重組等多重考驗下,「絲路海運」將以共商合作、共建通道、共享繁榮的實踐,為中國對外開放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經貿合作增添確定性與活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