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2 08:45
原標題:Figure上市:RWA第一股誕生,重構全球金融基礎設施 來源:投資界綜合
2025年9月11日消息,區塊鏈金融基礎設施平臺Figure Technology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FIGR,成為全球首家以 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為核心業務的上市平臺。高盛、美銀證券等華爾街投行擔任此次IPO的主承銷商。
本次IPO 原擬發行 2600 萬股,后因市場熱度超預期兩度上調至 3150 萬股,最終以每股 25 美元完成定價,融資總額達到 7.87 億美元,高於此前 6.5 億美元預估。上市首日開盤報近 36 美元,較發行價上漲超過 40%,盤中回落至約 32 美元,收報31.11美元,總市值突破50 億美元。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日常運營、產品技術拓展,以及未來對外收購與戰略投資。
在AI 與區塊鏈疊加產業周期轉折的背景下,這一 IPO 或將成為 2025 年以來區塊鏈基礎設施領域*規模的公開募股。
區塊鏈技術已問世逾15年,經歷長時間產業化探索后,這一時刻或許預示着其正式進入金融基礎設施重塑的快車道。
Figure 的早期投資人、LM Ventures創始合夥人周斌表示:「我們在 2019 年決定投資 Figure,是因為它不僅用區塊鏈解決現實問題,更將重構整個金融系統的技術底座。今天,它成為全球首家RWA 上市平臺,也驗證了我們對其長期價值與技術路線的判斷。」
顛覆式效率提升,Figure跑出「鏈上金融」樣本
Figure 由前 SoFi 創始人Mike Cagney 於 2018 年創立,致力於打造一套基於區塊鏈的金融基礎設施,消費信貸與數字資產的借貸、交易與投資,直指美國萬億私人信貸市場。
其核心產品包括鏈上RWA 交易平臺 Figure Connect、DART(數字資產註冊技術)、Provenance 區塊鏈、鏈上資產證券化 Democratized Prime 和收益型穩定幣 YLDS。
依託多元金融產品,Figure 正在構建一條繞過傳統金融中介、提升資產流轉效率的新路徑。
其中,房屋淨值貸款(HELOC)是其最核心的應用場景之一,放款周期僅需5天,遠低於傳統銀行平均 42 天的流程。
政策利好輔以市場擴張,Figure 近期業績漲勢兇猛: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9億美元, 淨利潤 2900 萬美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 1300 萬美元實現扭轉;累計發放 HELOC 貸款超 160 億美元,服務逾 20 萬戶美國家庭,完成超 500 億美元鏈上交易,成為美國*非銀行 HELOC 提供商。
在RWA(現實世界資產)領域,Figure 也穩居全球前列。根據 RWA.xyz 數據,截至 2025 年6月,Figure 在鏈上鎖定的現實世界資產規模約 100 億美元,在私募信貸代幣化市場的份額約 75%。
Figure 還在行業內率先實現多個技術與合規里程碑:
● 2025年2月,獲得美國 SEC 批准,成功發行全球*帶息穩定幣;
● 2025年發行的 FIGRE 2025-HE3 債券,成為*獲得標普AAA評級的鏈上房貸證券化項目。
這一系列增長與優勢身位背后,是Figure 對金融系統底層邏輯的重新理解與定義。
Mike Cagney 在招股書中談及,自己在創立市值超300億美元的金融科技巨頭SoFi 后再度創業,正是因為看到了區塊鏈構建新型金融網絡的潛力:「與其説區塊鏈將顛覆現有金融市場,不如説它將創造全新的市場機會。」
除了簡化交易流程、提升資產流動性,他認為Figure 所構建的鏈上金融體系,更深層的意義在於重構傳統金融的底層架構,賦權普通投資者—— 讓資產所有權、風險評估與流動性機制真正遷移至鏈上,為普通人打開前所未有的金融參與路徑。
例如,在股票借貸等場景中,投資者可以直接掌控資產並獲得收益,無需依賴傳統中介。
他將Figure 上市視為鏈上金融進入主流的標誌,也期待未來 Web3 基礎設施領域能誕生出一批類似美股七巨頭的頭部公司,而 Figure希望成為其中之一。
目前,Figure 的 HELOC 業務合作伙伴已超過 168 家,包括銀行、信貸機構和資產管理方。同時,其自主研發的 DART 技術平臺,也正被高盛、德意志銀行、Jefferies等華爾街機構廣泛採用,用於鏈上註冊與票據管理。
從郵政系統到Email:RWA 重構全球資金流
如Cagney 所言,Figure 上市或成為區塊鏈資產代幣化(RWA)進入主流金融市場的重要信號。
過去幾十年,技術不斷重塑生產力,而全球金融系統的底層結構卻仍停留在上世紀。以SWIFT 為例,每天處理數萬億美元交易,卻依然沿用銀行逐筆轉發、逐級覈查的模式。
管理12萬億美元資產的 BlackRock CEO Larry Fink 在 2025 年致股東信中指出:「今天的全球資金流動,仍依賴建立於喊單與傳真機時代的舊系統。繼續依賴 SWIFT,就像把email塞進郵局。」
他認為資產代幣化將重構這一切:「如果 SWIFT 是郵政系統,那麼 RWA 就是新型電子郵件。」
如前文所述,RWA即現實世界資產,意味着將股票、債券、房地產等現實資產轉化為鏈上可交易的數字代幣。每一個代幣都像是一張數字產權證,記錄了人們對某項資產的所有權。由於代幣託管在區塊鏈上,不僅更安全,還能實現全天候交易,省去傳統流程中大量中介、文書和等待時間。原本需要數天才能結算的金融交易,如今幾秒內即可完成,將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
藉助區塊鏈保障的可驗證性與可編程清算邏輯,RWA 不僅顯著提升資產流動性,也改變了傳統金融中介結構。
今年,Ripple 與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聯合發佈報告,預測全球 RWA 代幣化市場規模有望在2033年達到18.9萬億美元,相關技術增長接近「拐點時刻」,RWA 將成下一階段區塊鏈金融基礎設施核心。
LM Ventures 創始合夥人周斌表示:「RWA 具備直接、即時、透明的傳輸能力,同時顯著降低成本、繞過中介系統。Figure 正是用這一底層機制,重構金融系統的流動路徑與定價方式。」
與此同時,Figure 的上市正值這一輪區塊鏈與數字資產企業的資本窗口期。
2025年已有多家數字金融公司成功IPO,包括面向全球散户的交易與理財平臺eToro(ETOR)、區塊鏈原生交易所 Bullish(BLSH.N)以及穩定幣 USDC 發行方 Circle(CRCL.N),展現了傳統與鏈上金融融合的市場潛力。
另一方面,2025年以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加密資產的監管方向逐漸明朗,例如批准多支比特幣現貨ETF上市,並對鏈上資產登記機制提供更加明確的路徑。這些變化降低了合規門檻,提升了市場對 RWA 模式的接受度,也為 Figure 等平臺的公開上市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窗口。
據行業研究,數字貸款市場預計將從2024 年的109 億美元增長至2034年的1147億美元。儘管並非全部業務將轉向鏈上,但隨着 RWA 技術成熟,其可驗證、可追溯、無需信任中介的優勢,正逐步推動資本市場與區塊鏈深度融合。
投資人觀點:押注重構「生產力 + 生產關係」的創業企業
Figure 是上文提到的 LM Ventures *代表性的投資項目之一。早在2019年 Figure 成立未滿一年時,LM Ventures 創始人周斌便參與其 B 輪融資,后續持續參與 C、D 輪擴張。
他表示:「Mike 是連續創業者,由其創立的上一家金融科技公司SoFi今天已經是市值3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7年前Mike告訴我們要用區塊鏈打造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我們決定長期支持。」
對Figure 的重注投資,是 LM Ventures 面向未來投資版圖的一環,也與周斌長期堅持的投資邏輯高度契合 —— AI + 機器人 + 核聚變 = 無限生產力,Blockchain(區塊鏈) = 重塑生產關係。
他曾投資的hailo.ai(AI芯片獨角獸)、Gatik.ai(無人卡車貨運服務商)、Formant.ai(機器人管理操作系統)及與 OpenAI 聯合創始人 Ilya 合作投資的 mykargo.com(AI 供應鏈平臺)等公司,均展現了在新生產力範式下的變革潛力。
2024年底,周斌正式創立 LM Ventures,首期基金規模5000 萬美元,截至目前 AUM 已翻倍至 1 億美元,專注於尋找在 AI、機器人、能源、區塊鏈領域,具備技術與商業落地能力的創業公司。
在區塊鏈、AI 與硬科技交匯的時代起點,Figure 的上市或許只是序章。如周斌一樣的投資人們,正在用更長期的視角,尋找下一個推動生產力與金融基礎設施變革的時代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