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通信ETF漲停,AI硬件助力芯片板塊反彈

2025-09-11 23:05

(來源:ETF鍊金師)

  今日A股市場表現強勁,三大股指全面上漲。其中,滬指上漲1.65%,收報3875.31點;深證成指上漲3.36%,收報12979.89點;創業板指更是大漲5.15%,收報3053.75點。整體成交額達到24377億元,相比昨日增加了4596億元,顯示出市場活躍度的顯著提升。隨着A股服務器龍頭公司連續兩天漲停,創下歷史新高,AI算力硬件及通信板塊成為市場主要領漲動力,然而醫藥板塊則出現普遍下跌,創新葯等概念股受挫。

  自8月初滬指觸及3888.60點階段高點以來,市場經歷了一段寬幅震盪,近期成交額略微收縮,但依然顯示出市場再度活躍的跡象。目前,AI硬件端依然是行情的核心主線,投資者在短期內難免會面臨波動加劇的局面,逢低佈局或成為較優的交易策略。中期來看,美元指數走弱可能為A股成長板塊、港股及黃金提供配置機會。

  在具體的板塊表現上,通信ETF(515880)今日溢價漲停,場內交易活躍,溢折率達0.60%。儘管短期內可能面臨補跌風險,但投資者可謹慎把握明日交易機會。與此同時,創業板人工智能ETF國泰(159388)也收漲8.71%,成為市場的另一亮點。

  海外市場方面,甲骨文公司(Oracle)股票近日大幅上漲,盤中漲幅突破40%,創下自1992年以來最大的單日漲幅。最終收盤時,其股價上漲36%,市值增加逾2446億美元,達到9230億美元。消息稱,甲骨文與OpenAI簽署了一項為期五年的大規模算力採購合約,總價值高達3000億美元,這一合約金額遠超OpenAI當前的年營收,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雲端合約之一。

  甲骨文最新財報顯示,其雲計算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8%,達71.86億美元,佔總營收比例提高至48%。公司剩余履約義務(RPO)達到4550億美元,同比激增四倍以上。AI服務器市場的景氣度持續上升,大型雲計算企業的資本支出也在快速增加。2025年第二季度,谷歌、Meta、亞馬遜和微軟四大雲服務提供商的資本開支總計達900億美元,同比增長70%,顯示出對AI技術的強勁需求。

  國內服務器龍頭工業富聯的GB200系列產品已實現量產並逐步提高良率,其出貨量逐季攀升。2025年第二季度,整體雲計算營收同比大幅增長超過50%,其中AI服務器業務同比增幅超60%。這一背景下,許多公司在覈心產品上佔據領先市場份額,推動了業績的顯著增長。

  在光模塊領域,英偉達推出的Rubin CPX GPU為AI應用推理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Rubin CPX專為大規模上下文處理而設計,提升了軟件編碼和生成式視頻的處理效率。其最高計算能力達到30Pflops,搭配128GB GDDR7內存,這為AI商業應用的落地提供了強大支持,也預計將帶動光通信及液冷散熱市場的持續增長。

  國內方面,第26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將於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召開,匯聚全球超過3800家光電企業,展示光模塊的最新技術與產品。此次展會將重點聚焦信息通信、光學、激光及智能製造等核心領域。值得注意的是,400G/800G光模塊仍然是目前的主要出貨產品,展現出持續的市場需求。

  投資者可以關注A股AI硬件板塊的代表性標的,如通信ETF(515880),其成份股中光模塊、服務器等相關領域的佔比超過七成。創業板人工智能ETF國泰(159388)的成份股中,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等光模塊龍頭合計權重超過44%,同樣值得關注。

  芯片板塊在今日表現不俗,科創芯片ETF國泰(589100)上漲7.11%,集成電路ETF(159546)上漲6.61%,芯片ETF(512760)上漲6.24%。在9月初,寒武紀因在科創50指數中權重超限引發了市場熱議。根據科創50的編制方案,每隻成份股的權重上限為10%,但寒武紀的權重已超15%。市場擔憂若被動指數產品嚴格按照最新規則調倉,可能會帶來約100億元的拋壓。

  儘管受到這一消息影響,科技板塊近期經歷了短暫的調整,但今日芯片板塊的強勁反彈打破了這一頹勢。海內外芯片巨頭的優異業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場信心。博通在最新財報中披露,第三財季的AI芯片收入同比增長63%,達到52億美元。而臺積電在2025年8月的營收報告中顯示,合併營收為新臺幣3357.72億元,環比增長3.9%,同比增加33.8%,創下歷史次高。

  從整體趨勢來看,全球半導體市場正加速向上,WSTS預測至2026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7607億美元,同比增長8.5%。AI技術的迅速發展正推動半導體產業的擴張與市場共振。短期內,市場的資金調整或為下一輪上漲積蓄力量,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科創芯片ETF國泰(589100)和芯片ETF(512760)等相關標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