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1 21:50
9月11日,「北京日」暨投資北京大會在服貿會上開幕。本次大會發布重大合作機遇,集中呈現「北京機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等重點領域,發佈140個招商合作項目,總額達1397.5億元。
大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承辦,以「賦能·聚合·共贏」為主題,聚焦服務貿易與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搭建全球資源對接平臺,共同探索產業升級新路徑。
北京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
「北京日」活動現場,國內外嘉賓齊聚,共繪產業融合新藍圖。圍繞全球投資趨勢、國際技術合作與高端資源整合等議題,嘉賓們深入探討服務貿易與製造業、服務業融合的巨大潛力,為北京產業協同發展指明方向,釋放出北京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
「北京在人工智能、醫藥、制度型開放和產業生態等方面的實踐,為全球投資促進提供了重要經驗。」世界投資促進機構協會總干事伊斯梅爾·艾沙欣對北京在創造機遇與韌性環境方面的成就表示讚賞。他指出,北京通過改革賦能、產業融合及與全球投資者合作,已成為創新與機遇之都。艾沙欣強調,協會匯聚了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促進機構,致力於推動可持續投資,並特別認可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在塑造一流營商環境、連接全球資本與本地資源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
北京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唐文弘表示,2024年北京GDP達4.98萬億元,人均超3.2萬美元,服務貿易持續增長,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展現出強勁韌性和發展活力。北京正全面推進「兩區」建設,已累計實施140多項突破性政策,其中70多項為全國首創,包括數據出境負面清單、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等重大開放舉措,並已落地多家外資研發中心。他表示,北京將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動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未來產業發展,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
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近年來,北京連續推出1700多項改革措施,上線全市統一的政策服務平臺「京策」,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服務包」「服務管家」機制不斷完善,全市「服務包」企業達1.5萬家,12345企業服務熱線訴求解決率和滿意率均超97%。秉持「競爭中性」原則,公平對待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國有企業,讓企業心無旁騖健康發展。
累計設立8只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總額達千億元
跨國藥企丹納赫集團全球副總裁、中國區集團總裁彭陽分享了企業紮根北京、推動產業協同創新的經驗,彰顯北京醫藥健康產業開放生態的吸引力。據介紹,丹納赫集團正以「雙創新加速引擎」深度融入北京生命科學創新生態,依託北京萬億級醫藥產業集羣和頂尖科研資源,持續加大在京佈局。目前,集團已在朝陽區、昌平區等多個區域設立運營與創新中心,並建設亞洲最大一次性技術中心,助力北京打造生物經濟高地。今年9月,丹納赫還將攜手北京市政府舉辦國際科學家峰會,聚焦精準診斷與醫療人工智能,進一步推動「從發現到實現」的轉化醫學突破,與北京共創健康未來。
AI獨角獸企業智譜華章作為北京人工智能代表,生動呈現了技術快速迭代與產業賦能的「北京速度」。智譜華章總裁王紹蘭介紹,脱胎於清華大學技術成果轉化的智譜華章深度融入北京產業生態,為政務、教育、文旅等多個領域提供大模型支持,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同時,公司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在「一帶一路」沿線多國推進「主權AI」項目,助力中國技術和服務走向世界。
近年來,北京市在高精尖產業和前沿科技領域持續加大政府引導資金的扶持力度。 2023年以來,累計設立了規模超過千億的8只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對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賽道進行力度空前的逆周期投資服務。
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市屬重點骨干企業,高標準管理8只政府投資基金。北京國管董事長潘金峰介紹,截至2025年8月底,8只基金累計完成投決金額256億元,累計出資約213億元,其中涌現出獨角獸企業1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7家,科學家創新成果轉化企業73家,產業頭部企業核心管理人員或者是技術團隊創業的企業86家,連續創業者及其他創業企業34家,吸引社會資本867億元,是基金實際出資額的4.08倍。充分體現了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北京模式」的獨特價值,有力地支持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四區現場推介展示產業優勢與投資機遇
在區域推介環節,朝陽、海淀、石景山、通州等區分別圍繞國際商務、綠色金融、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等主題,展示區域特色產業優勢與投資機遇。
通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李先俠介紹,通州區對標國際規則,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精準化的服務,出臺26條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措施,儲備470萬平方米的高標準新型產業空間資源,出臺「運河英才」人才支持政策,從住房保障、科技研發、創新創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大力度的支持,副中心綜合成本最低、審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務最好的「三最」營商品牌更加可感可及。
朝陽區副區長陳黛介紹,朝陽區是北京「兩區」建設主陣地,五年來推出87項改革創新案例,CBD吸引力位列全球第七、亞洲第二。全國首個法商融合示範區、北京國際商事仲裁中心等平臺相繼落地,為跨境經營提供法治保障。科技創新方面,朝陽構建以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安全為核心的「3+X」產業創新體系,打造全國首個數據商務區(DBD),建設國際創業投資集聚區、互聯網3.0產業園等高質量載體,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海淀區副區長隋曉峰介紹了「海淀·中關村科學城」的投資優勢,他表示,當前海淀正全力構建以人工智能為引領、以科技服務業為支撐的「1+X+1」現代產業體系,集聚190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核心產業規模佔全市80%。海淀持續釋放產業空間、優化政策與服務,推出百億級科技成長基金,為企業和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致力打造最具投資價值的全球領先科技新城。
石景山區委常委、副區長李文化表示,石景山區依託「兩園一河」聯動發展和服貿會「一會一址」逐漸建成了特色鮮明的數字空間產業矩陣、北京未來數字空間創新試驗區,實現了從傳統的重工業區到如今綠色高端之城的轉變。作為首都現代工業轉型典範和北京未來數字空間創新試驗區,石景山區正全力推動數字經濟與產業深度融合。全區以首鋼園為核心,聚焦科幻、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構建「一核引領、多鏈協同」發展模式,力爭2027年數字經濟規模超2200億元。
設立「投資北京會客廳」,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
大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等重點領域,發佈140個招商合作項目,總額達1397.5億元;推出20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現場通過多種形式集中展示北京「兩區」建設成果、惠企政策與合作機遇,向全球釋放開放共贏的強烈信號。
全新上線的投資北京大數據服務平臺,覆蓋產業佈局、資源匹配、活動展示與項目合作全鏈條,以數字化手段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一站式服務,成為企業來京投資的首選入口。
資本對接環節,8只政府產業引導基金、銀行、風投機構及各區投資促進機構與有需求企業開展精準洽談,通過項目路演和一對一交流,打通「產業+資本」通道,構建協同發展新生態。同時,爲了方便投資洽談,大會現場設立了「投資北京會客廳」,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
作為服貿會期間展示北京營商環境、鏈接全球資源的重要平臺,「投資北京會客廳」已連續舉辦四年。今年繼續聚焦企業需求,現場提供政策諮詢和投資問題解答,全方位呈現北京發展優勢與重點產業佈局。市區相關部門負責人通過訪談對話形式,深入解讀產業政策,精準推介區域機遇,為企業投資決策提供權威參考。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張牽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