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0-1」爆發在即!資金提前佈局

2025-09-11 20:47

時隔3年,創業板重返3000點!

今天,A股在短暫調整之后重新開啟節奏,截至收盤,滬指收漲1.65%,創業板大漲5.15%,收報3053.75點。全市4220個股上漲,漲停股數多達近百隻。

CPOPCB、服務器、半導體等AI算力產業鏈依舊是資金眾星捧月的熱門板塊這些板塊近期累計漲幅非常巨大,導致有報道質疑過度抱團而一度大幅回落沒想到才調整沒幾天,又重新恢復強勢大漲。

很顯然說明了,對於未來增量空間巨大且確定性極高的行業,資金從來不會吝嗇給予更高的認可

其實新能源板塊也是如此截至今日收盤,創新能源(399266)強勢上漲3.12%,上證科創板新能源指數(000692)上漲1.90%,相比一些Al算力產業鏈也不遑多讓。


01

已成趨勢


最近,電池和光伏產業鏈的新能源板塊表現堪稱亮眼,不少細分賽道甚至不亞於AI算力產業鏈。

如果從47日的A股底部來看,以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鏈的表現更讓人驚訝。同花順數據顯示,A股近500家電池產業鏈概念股中,有超過60只個股實現股價翻倍,包括超10只漲幅超過2倍,而期間漲幅超過50%的個股多達220多隻,堪稱全市場產業鏈股中漲幅最亮眼的板塊之一

而隨着新能源板塊爆發,科創新能源ETF(588830)的增量更是紛至沓來,連續7日「吸金」,年內淨流入6.61億元,其中的5.8億元是近20日集中流入的(截至99日),可見資金的決心,基金份額年內直接翻了1.5倍,最新規模增長至12.08億元,穩居同類第一。

新能板塊之所以有如此亮眼表現,並非是短期題材炒作刺激,而是有着政策面、行業面和市場面的多方利好驅動。

政策面,最明顯的是從6月開啟的「反內卷」政策在多個重點行業強力推行,其中鋰電和光伏產業作為重中之重,刺激行業在很短時間內就迎來的重大轉變。

比如作為光伏上游材料的多晶硅材料,其期貨價格從6月底的3萬元/噸開始飛速攀升至近期最高5.67萬元/噸,漲幅高達90%。而作為鋰電上游材料的碳酸鋰價格也同樣在期間一度上漲超60%

「反內卷」導致行業材料價格上漲進而帶動行業利潤回升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中下游需求的景氣回升。

以儲能為例,今年上半年,海外儲能需求爆發式增長,全球電池儲能系統裝機總量達86.7GWh,同比增長54%。我國新型儲能裝機222GWh,新增備案665GWh,同比增長120%,其中122GWh級項目。到8月份,國內儲能系統招標容量達到47.2GWh(同比+2158%,環比+1142%),EPC 規模22.2GWh;另外還有13.3GWh 儲能電芯和直流側採招落地。

目前國內儲能電芯企業訂單激增,工廠開足馬力進入滿產狀態,疊加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落地,有儲能企業甚至表示「加價也排不了單」,出現「一芯難求」的局面。

上半年,光伏搶裝潮疊加儲能招標等需求激增已經開始扭轉新能源行業的頹勢,而價格端的上漲主要發生在「反內卷」政策開啟之后,也即從7月開始,這就切實給了行業在三季度時迎來利潤指標顯著飆升奠定基礎。

再加上如今市場慢牛行情已經成為共識,行業就更加容易得到資金的追捧


02

固態電池開啟「0-1」爆發起點


光伏、鋰電的行業景氣顯著回暖是讓企業擺脫虧損,重新得到市場追捧的重要保障。

固態電池行業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更激發了市場對於未來的更大預期。

一方面,消息面不斷有刺激。據報道,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將於2025910-11日在北京召開《固態電池材料評測用模具電池裝配方法》等10項固態電池團體標準送審審查會及《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硫化氫產氣量評價方法》等5項標準項目啟動會。

另一方面,近期固態電池不斷迎來重大進展。

據悉,多個頭部企業譬都啟動了新增產能建設,固態電池成為重點項目。固態電池技術持續獲突破,多家車企計劃於2027年左右開始搭載全固態電池,行業產業化進程加快。

目前頭部電池企業正在大幅增加資本開支,以應對技術迭代並升級產能,帶動了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導電劑等多個環節的技術升級,這讓不少設備企業因此受益。

EVTank2027年預計小規模量產全固態電池,半固態佔主導;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達到614GWh,其中全固態比例接近30%,出貨量約180GWh,實現規模化量產。

從固態電池的潛在規模增量、企業目前已經在手的訂單規模增速來看,目前階段的漲幅還遠未到天花板。


03

如何佈局?


當前,國內新能源板塊在經歷了數年的深度調整之后,隨着業績層面的景氣拐點來臨,已經確定性進入估值修復回升態勢。

很多行業的核心龍頭,即使股價翻倍增長,在業績爆炸式增長背景下,估值也依舊顯得十分低估。

中信證券指出,從電池與能源管理產業鏈25H1&25Q2經營結果來看,在國內外新能源車銷量增長及全球儲能需求共振的拉動下,產業鏈出貨端表現較為亮眼,多數環節25Q2收入同比恢復正向增長。電池、負極等環節整體盈利同環比表現較好,材料環節盈利觸底,同時受益下游電池技術迭代(固態、快充等)對高端產品的需求,單位盈利有望進入上升通道。

綜合來看,在巨大未來市場增量+行業確定性回暖雙重支撐下,在投資新能源產業鏈,未來的受益預期大概率是值得期待的。

對於投資來説,一旦能判斷某項未來投資能收穫確定性收益,那麼,最合適的策略就是,要麼重點押注產業鏈中最核心的龍頭,要麼是押注彈性更好的優質個股,以爭取賺到更多的阿爾法收益。

剛好,對於新能源這個賽道,可考慮配置彈性更大的ETF。目前全部新能源相關指數共56只,僅有5只科創/創業板新能源ETF的單日漲跌幅上限可達20%,比如科創新能源ETF(588830)就是一個小而美的20CM」進攻利器。

科創新能源ETF(588830)聚焦光伏、儲能、風電三大核心賽道之余,指數成分股涵蓋十余隻固態電池領域標的,「固態含量」高達18.9%,是新能源領域「專精特新」搖籃,能更好抓住固態電池「0-1」爆發的市場紅利。

由於上述成份股均位於科創板投資門檻較高,通過這類的ETF就很好解決了大多數投資者無法參與的問題,投資者也可以通過場外基金降低交易門檻,如科創新能源ETF(588830)的場外聯接基金為(A:023075C:023076)

還有創業板新能源ETF(159261)一鍵打包新能源全產業鏈龍頭股,50只成份股總市值高達3萬億,平均市值608億,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超50%包含寧德時代(14.05%) 、陽關電源(13.81%)、匯川技術(13.21%)、億緯鋰能(6.82%)、先導智能(3.7%)、欣旺達(3.16%)等,固態電池含量超30%,形成「固態+儲能+AIDC」的新技術佈局。


04

尾聲


來看目前新能源板塊正站在周期與成長的交匯點上,未來數年從產能優化、技術迭代到場景拓展,都將釋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過去的行業調整不僅夯實了板塊的估值基礎,更推動頭部企業在海外市場佈局、高附加值產品研發上實現突破。

隨着產業鏈各環節從「價格競爭」 轉向 「價值競爭」,增長邏輯不斷得到驗證,資金對新能源賽道的長期信心正在持續升溫,板塊的成長潛力有望在新一輪發展周期中充分綻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