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1 15:49
(來源:中國銀河證券新發展研究院)
本期焦點:OpenAI擬與博通聯手自研AI芯片,DeepSeek適配國產芯片計算標準,科技企業致力於打破AI芯片壟斷。
OpenAI將與博通達成戰略合作,共同設計自主人工智能芯片,並計劃於明年正式投入量產。這標誌着OpenAI在算力自主化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在算力緊張的局面下,科技巨頭對AI芯片資源主導權的競爭日益激烈。
相較美國科技巨頭,中國科技企業擺脫算力依賴的需求更加強烈。在此前的8月21日,深度求索公司更新大模型DeepSeek-V3.1版本,前瞻性地採用了為下一代國產AI芯片特定優化的FP8參數精度,有望進一步推動國產模型基於國產硬件生態的全棧式自主創新。
展望未來,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持續提升,同時格局有望進一步優化,AI芯片國產化進程將持續加速。
中國動態: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意見》提出了2027/2030/2035年三階段遞進目標,強調要加快實施六大重點行動、強化八大基礎支撐能力,其意義超出了一般政策指導,標誌着「人工智能+」概念正式升級為國家戰略行動,正從技術突破向全要素賦能躍升。
美國動態:龍頭企業繼續加大AI基礎設施投資。Meta計劃在路易斯安那州興建大型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將達到500億美元,未來將具備強大的計算能力。谷歌宣佈將在2026年前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額外投資90億美元,用於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
歐洲動態:探索開源、本地化與自主化路徑。瑞士發佈國家級開源大模型,法國初創企業在開源與本地化方向上迅速崛起,芬蘭量子計算公司躋身獨角獸,英國推動主權AI芯片設計產業。開源、合規與自主成為多國共同選擇的方向,憑藉資本投入和科技突破,歐洲力求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塑造獨立定位。
技術動態:阿里通義千問發佈迄今最大參數規模的大模型Qwen3-Max-Preview。該模型參數量超過1萬億,在推理、指令跟隨、多語言支持和長尾知識覆蓋方面實現重大改進。Qwen3-Max的發佈標誌着大模型正從技術突破加速走向產業化應用,成為企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工具。
智庫動態:AI革命重塑萬億美元服務業版圖。紅杉資本認為工業革命歷經百年才完成的演進,AI僅用十余年便跨越完成,其背后動力在於算力、算法與基礎設施的成熟。「專業化」是AI價值釋放的核心路徑,未來的產業巨頭將來自能夠把通用大模型做專做深的初創公司。美國服務業的萬億美元市場正等待AI重塑,而持久記憶、無縫通信協議、AI語音、全鏈路安全和開源生態被視為未來12–18個月的關鍵投資方向。
風險提示:1.對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風險;2.政策落實不及預期的風險;3.技術發展不確定性風險。
一、本周焦點:科技企業致力於打破AI芯片壟斷
9月5日,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稱,OpenAI計劃與美國半導體巨頭博通達成戰略合作,共同設計自主人工智能芯片,並計劃於明年正式投入量產。這一合作標誌着OpenAI在算力自主化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同時也為博通在AI芯片市場的競爭格局中注入新變量。此舉反映出在算力緊張的局面下,科技巨頭對AI芯片資源主導權的競爭日益激烈。
早在2024年1月,Gartner曾指出,英偉達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在全球AI芯片領域的市佔率最高可能達到了90%,創下新高紀錄。爲了突破算力瓶頸、降低對英偉達的過度依賴,雲服務商如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等紛紛積極探索自研芯片,或尋找外部替代方案。截至目前,英偉達儘管面臨較大外部與競爭壓力,但在全球的壟斷地位仍較為清晰。
相較於美國科技巨頭,受大國科技博弈制約,中國科技企業擺脫算力依賴的需求更加強烈。在此前的8月21日,深度求索公司更新大模型DeepSeek-V3.1版本,新版本不僅引入了創新的混合推理架構,還前瞻性地採用了UE8M0 FP8 Scale參數精度,這是為下一代國產AI芯片特定優化的FP8參數精度。此舉或將進一步推動國產模型基於國產硬件生態的全棧式自主創新,AI芯片的國產化替代在未來有望實現大規模落地。在國產算力浪潮下,寒武紀等芯片企業引領A股半導體板塊大幅上漲,市場投資熱情高漲。
AI芯片是算力的核心驅動力,近年來我國AI芯片企業在架構設計、製造工藝、算法優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新型架構如可重構芯片、存算一體芯片不斷涌現,突破傳統芯片的性能瓶頸。展望未來,隨着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我國對AI芯片的需求規模將持續攀升,預計2025年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增至1530億元。同時,市場結構有望進一步優化。受發達國家對先進計算資源的出口管制影響,近年來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佔比持續下跌,國產芯片的自主化替代正在加速中。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本土AI芯片品牌滲透率約30%,出貨量達82萬張,相較上年同期15%的國產滲透率呈明顯提升趨勢,預計未來AI芯片國產化進程還將繼續加速。
二、中國動態:繼續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1.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
8月2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了2027/2030/2035年三階段遞進目標,強調要加快實施六大重點行動、強化八大基礎支撐能力,構建「創新帶應用、應用促創新」的螺旋式發展範式,加速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全鏈重構、深向耦合,全面激發產業變革新動能、培育智能經濟新範式,為搶佔全球智能化競爭制高點鍛造關鍵支點。其意義超出了一般的政策指導,標誌着「人工智能+」概念正式升級為國家戰略行動,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實現從技術突破向全要素賦能的關鍵躍升。這是繼2015年我國提出「互聯網+」之后,國家推動技術革命和產業融合的又一重要部署,實現了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的戰略躍升。
這是「十四五」期間中央人工智能頂層設計的第四次重心遷移。政策關注焦點遵循「前沿科技攻關—基礎設施築基—產業應用落地—全面社會變革」的演進路徑,不僅反映國家對人工智能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也逐步構建起從技術研發到全面社會融合的系統性政策框架。
2.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優化業務准入促進衞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為有序推動衞星通信業務開放,促進衞星通信產業高質量發展,激發商業航天創新活力,培育打造新質生產力,8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優化業務准入促進衞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30年,衞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各類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充分迸發,基礎設施、產業供給、技術標準、國際合作等綜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手機直連衞星等新模式新業態規模應用,發展衞星通信用户超千萬,推動衞星通信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有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3.上合組織天津峰會發表關於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的聲明
9月1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在天津舉行的峰會上共同發表了《關於加強數字經濟發展的聲明》《關於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國際合作的聲明》。各個成員國認識到,人工智能技術和數字化蓬勃發展,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在數字經濟領域,《聲明》強調,開展數字領域合作對於彌合數字鴻溝、促進經濟增長和科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成員國將基於各國國家利益制定數據安全國際規則與標準、發展數字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推進數字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與升級,推動關鍵經濟領域數字化轉型,構建普惠、安全、可持續的通信網絡體系。
在人工智能領域,《聲明》強調,為實現人工智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釋放更多智能紅利,克服人工智能引發的潛在風險及挑戰,應加強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人才培養、投資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加強發展戰略、治理規則、技術標準的對接協調,努力推動人工智能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公平、向善的方向發展。
三、美國動態:龍頭企業繼續加大AI基礎設施投資
1.多家龍頭企業增加AI基礎設施投資
8月26日消息稱,Meta計劃在路易斯安那州鄉村興建的大型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將達到500億美元。Meta將該數據中心命名為「Hyperion」,未來將具備強大的計算能力,用於支撐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數字基礎設施負載。
8月27日,谷歌宣佈將在2026年前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額外投資90億美元,用於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谷歌在上一季度財報中將年度資本支出預期上調了100億美元,達到850億美元。自21世紀初雲計算首次興起以來,美國的數據中心主要集中在北弗吉尼亞地區,該地區被稱為「數據中心巷」。
2.量子計算是佈局前沿技術的關鍵領域
8月27日,IBM與AMD宣佈合作,共同開發名為 「量子中心超級計算」(quantum-centric supercomputing) 的新一代計算架構。這標誌着兩大科技巨頭正攜手推動量子計算與經典高性能計算的融合。此次合作並非偶然。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飛速發展的當下,IBM和AMD都面臨着激烈的市場競爭,特別是來自NVIDIA與Google聯盟的壓力。通過聯手,IBM和AMD希望整合彼此的優勢,彌補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相對滯后,共同推動量子計算技術的實際應用落地。
9月3日,美國新墨西哥州宣佈計劃投資3.15億美元,力求在量子計算這一同樣可能定義時代的技術領域成為領軍者。此次投資將用於支持私營企業、量子芯片製造設施,以及量子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后者可實現實驗室與企業間的量子技術連接。在3.15億美元投資中,1.85億美元將來自該州主權財富基金,專項用於資助私募風險投資公司,進而扶持在新墨西哥州開展業務的量子科技企業。這是進一步強化新墨西哥州區域競爭力的關鍵舉措。
3.特朗普總統的人工智能、能源主導議程推動10億美元投資
9月4日,日本日立能源宣佈將投資10億美元用於擴大其在美國的電網基礎設施製造能力,其中包括投資4.57億美元在弗吉尼亞州建造一座新的大型電力變壓器設施,創造數千個新就業機會,並幫助推動人工智能革命。此項投資旨在應對美國因大型科技公司建設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而持續增長的電力需求。
特朗普政府近期提出推動電力供應大幅增加,以支持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美國能源部長克里斯賴特在聲明中表示:如果我們要贏得人工智能競賽、實現再工業化並維持電力供應,美國將需要更加可靠的能源。美國目前擁有全球最集中的數據中心羣,預計未來三年內其能源消耗將增加兩倍,約佔國內總電力供應的12%。為應對這一趨勢,多家公用事業公司已加大了對電網系統的投入。
四、歐洲動態:探索開源、本地化與自主化路徑
1.英國推動主權AI芯片設計產業
8月18日,英國科學技術委員會發佈政策建議文件《在英國建立主權人工智能芯片設計產業》,提出通過技能培養、資金投入與基礎設施建設,在2030年前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本土AI芯片設計產業。該舉措旨在應對全球半導體競爭與技術主權挑戰,強化英國在高增長賽道的戰略地位。
2.瑞士推出國家級開源大模型Apertus
9月3日,瑞士正式發佈開源人工智能模型Apertus,源代碼、訓練數據和模型權重全部公開。該模型提供80億和700億參數版本,覆蓋1800多種語言,性能接近Meta的Llama 3。Apertus的推出是對當前閉源格局的重要回應,體現了瑞士推動開放、透明、合規AI的戰略取向。
3.芬蘭量子計算公司IQM躋身獨角獸
同日,芬蘭量子計算初創公司IQM宣佈完成3.2億美元融資,正式躋身獨角獸行列。本輪融資由美國與芬蘭投資機構共同參與,標誌着歐洲在量子計算這一硬科技領域孕育出具有規模和實力的本土力量。
4.法國Mistral AI估值突破140億美元
9月4日,法國初創公司Mistral AI宣佈完成20億歐元融資,估值達到140億美元,成為歐洲最具價值的科技初創企業之一。公司由前DeepMind和Meta研究人員創立,專注於開源大模型和麪向歐洲市場的聊天機器人,尤其強調數據隱私與本地化服務。Mistral的成長展現歐洲市場在全球AI競爭中的潛力。
五、其他國家:新興市場加速AI佈局
1.亞太區域合作推動AI與半導體發展
8月23日,韓國總統李在明與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東京會晤后發表聯合新聞公報,承諾在人工智能、氫能等領域加強合作,並恢復戰略溝通。這是兩國領導人17年來首次通過聯合公報發佈會談成果,標誌着韓日關係重回正軌。
9月4日,印度與新加坡簽署多項協議,深化在AI與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合作,涵蓋研發、供應鏈及人才培訓。雙方希望通過互補優勢,推動印度本土產業升級,同時為新加坡企業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2.新興市場加碼AI硬件與數據中心建設
8月25日,馬來西亞設計公司SkyeChip發佈該國首款7納米AI芯片MARS1000,定位於邊緣計算,支持機器人、視頻分析和工業自動化等應用。這一突破被視為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升級和自主化戰略的重要里程碑。
8月29日,韓國SK集團與亞馬遜雲科技合作的蔚山AI數據中心正式破土動工。該項目預計在2027年底分階段啟用,未來30年有望創造7.8萬個工作崗位,併產生25萬億韓元的經濟效益,是韓國非首都圈最大規模的AI數據中心。
3.印度構建AI國家級底座
8月29日,印度信實工業宣佈與Meta成立合資企業,為印度企業提供開源AI模型與解決方案;同日,信實還宣佈與谷歌合作,藉助其雲計算能力推動能源、零售和金融等領域的創新。
9月1日,OpenAI宣佈計劃在印度建設至少1吉瓦規模的超大數據中心,並擴大本地團隊,以滿足數據主權和算力需求。這一系列舉措表明,印度正通過與國際科技巨頭合作和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構建AI國家級底座,提升其在全球AI競爭格局中的戰略地位。
4.聯合國推動全球AI治理框架
8月26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設立「人工智能獨立國際科學小組」並建立「全球AI治理對話」機制,以推動多邊合作、彌合數字鴻溝並促進可持續發展。這是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在國際層面的關鍵進展,為未來構建協調性的國際治理模式奠定了基礎
六、技術前沿:通義千問發佈迄今最大規模的大模型
1.大模型持續發佈與迭代升級
8月24日,馬斯克旗下xAI宣佈開源Grok-2,參數規模高達9050億,支持超長上下文和混合專家架構,並計劃在半年內開源Grok-3。Grok-2的推出不僅刷新了開源大模型的規模上限,也進一步推動了業界在長文本處理與高效推理上的突破。
9月1日,美團發佈並開源LongCat-Flash-Chat,總參數量5600億但實際激活僅27B,兼顧性能與效率,在智能體任務中表現突出,顯示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在大模型生態中的加速佈局。
9月6日,阿里通義千問發佈迄今最大規模的大模型Qwen3-Max-Preview,參數量超過1萬億,在推理、指令跟隨、多語言支持和長尾知識覆蓋方面實現重大改進,並已向企業和開發者開放。Qwen3-Max的發佈標誌着大模型正從技術突破加速走向產業化應用,成為企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工具。
2.多模態生成能力持續突破
8月25日,羣核科技發佈空間語言模型SpatialLM 1.5與空間生成模型SpatialGen,首次系統性開源文生3D能力,聚焦室內空間的認知與生成。
8月26日,英偉達發佈機器人專用芯片Jetson Thor,AI計算性能較上一代提升7.5倍,被視為推動具身智能和物理AI的重要基礎。
8月28日,字節跳動推出視頻生成模型OmniHuman-1.5,可通過單張圖像和語音軌跡生成與語義匹配的角色動畫,適用於影視、教育和虛擬主播等場景;騰訊混元團隊同日開源視頻音效生成模型HunyuanVideo-Foley,為視頻自動生成電影級高質量音效,顯著提升沉浸感。
8月29日,中國科學院地化所發佈「月球科學多模態專業大模型V2.0」,賦能「數字月球」科研平臺,實現月球撞擊坑的圖像識別與信息提取,科研效率大幅提升。
多模態領域正快速擴展,生成式AI的邊界不斷拓寬。隨着技術成熟,AI正逐步從內容生產延伸到科學研究和現實物理場景。
3.語音交互與實時對話體驗升級
8月25日,微軟研究院開源VibeVoice-1.5B,支持跨語言文本轉語音與歌聲合成,可一次生成長達90分鍾的多説話者自然語音。
8月29日,OpenAI發佈GPT-realtime模型,採用端到端語音對語音架構,可直接生成自然流暢的語音並模擬情感語調,使AI助手更接近人類自然對話方式。
9月1日,階躍星辰開源端到端語音大模型Step-Audio 2 mini,在多項基準測試中取得領先成績,性能超越GPT-4o Audio等主流模型。其開源特性也為開發者社區提供了強大工具,推動語音交互技術快速普及。
4.編程與長文本處理能力持續優化
8月29日,xAI發佈Grok Code Fast 1,專為編程任務優化,強調高速和低成本,並在主流編程平臺上免費開放使用。
9月5日,月之暗面發佈Kimi K2最新版本,上下文容量擴展至256K,輸出速度提升至每秒60–100token,並強化編程輔助與前端生成能力。這一升級顯著增強了複雜任務和長文檔處理能力,滿足更多高階應用場景的需求。
七、智庫觀點:AI革命重塑萬億美元服務業版圖
紅杉資本合夥人Konstantine Buhler在近期在演講《AI革命:一場價值10萬億美元的浪潮,比工業革命更宏大》中提出,人工智能引領的認知革命,其規模和速度都將遠遠超過工業革命。紅杉資本的研究指出,工業革命從蒸汽機誕生到現代流水線體系成熟,歷時超過百年;而在AI領域,從1999年英偉達推出首款GPU到2016年深度學習爆發,僅用了17年便完成了工業革命67年才能實現的跨越。AI革命的加速源於算力、算法、數據和分發基礎設施的全面鋪設,使專業化能夠更快地發生在軟件、模型和業務流程層面。
紅杉強調,「專業化」是AI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工業革命中,通用技術和勞動力通過漫長的專業化過程才形成大規模產出,而在AI領域,這一過程正在以極快速度重演。通用大模型提供基礎能力,但真正的價值釋放需要通過初創公司將其不斷「做專做深」,解決特定行業和場景的需求。紅杉將這些創業公司類比為工業時代的洛克菲勒與卡內基,認為它們將在認知革命中扮演關鍵角色。紅杉估算,美國服務業中約10萬億美元的市場正等待AI重塑,目前滲透率僅0.2%,未來在醫療護理、法律、軟件開發等領域都有望誕生新一代AI巨頭。
展望未來12至18個月,紅杉提出五大投資主題:一是持久性記憶,使AI具備長期上下文與身份保持能力;二是無縫通信協議,使AI代理間能夠高效協作;三是AI語音,因其自然度和實時性成為最快落地的交互方式;四是全鏈路AI安全,覆蓋從模型訓練到終端用户的各環節;五是開源AI的競爭力,關係到生態能否保持開放與自由。
紅杉資本認為,認知革命的速度將遠超工業革命,從「工廠系統」到「裝配流水線」的階段會從幾十年壓縮到數年,這既是創業公司和投資者的歷史性窗口,也是未來新一批平臺級企業崛起的時間軸。
八、風險提示
對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風險;政策落實不及預期的風險;技術發展不確定性風險。
中國銀河證券新發展研究院張天宇博士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摘自: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9月11日發佈的研究報告《【CGS-NDI跟蹤】龍頭科技企業致力於打破AI芯片壟斷——數字經濟雙周報(202508第1期)》
分析師:彭雅哲 S0130525020001
評級標準:
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后的6到12個月行業指數(或公司股價)相對市場表現,其中:A股市場以滬深300指數為基準,新三板市場以三板成指(針對協議轉讓標的)或三板做市指數(針對做市轉讓標的)為基準,北交所市場以北證50指數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恆生指數為基準。 行業評級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10%以上。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10%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
公司評級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20%以上。
謹慎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20%之間。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5%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眾訂閲號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證券」)研究院依法設立、運營的研究官方訂閲號(「中國銀河證券研究」「中國銀河宏觀」「中國銀河策略」「中國銀河總量」「中國銀河科技」「中國銀河先進製造」「中國銀河消費」「中國銀河能源周期」「中國銀河證券新發展研究院」)。其他機構或個人在微信平臺以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義註冊的,或含有「銀河研究」,或含有與銀河研究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其他訂閲號均不是銀河研究官方訂閲號。
本訂閲號旨在交流證券研究經驗。本訂閲號所載的全部內容只提供給訂閲人做參考之用,訂閲人須自行確認自己具備理解證券研究報告的專業能力,保持自身的獨立判斷,不應認為本訂閲號的內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閲號並不構成對訂閲人的投資建議,並非作為買賣、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請或保證,銀河證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閲號發佈的任何內容所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有關的其他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訂閲號所提及的任何證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風險,訂閲人需自行承擔依據訂閲號發佈的任何內容進行投資決策可能產生的一切風險。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微信訂閲號發佈的本圖文消息僅面向銀河證券客户中的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圖文消息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並非銀河證券客户中的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閲、接受或使用本訂閲號的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