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雲醫療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道彤投資領投,打造慢性疼痛創新器械與神經調控解決方案

2025-09-11 15:35

原標題:新雲醫療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道彤投資領投,打造慢性疼痛創新器械與神經調控解決方案 來源:投資界綜合

慢性疼痛創新器械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北京新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雲醫療」)宣佈完成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道彤投資領投。所融資金將主要用於公司核心產品的持續研發迭代、臨牀試驗推進、商業化落地拓展及團隊與技術平臺建設。

慢性疼痛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影響着我國超3億人,且疼痛羣體趨於年輕化,市場需求巨大,預測2025年國內疼痛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與此同時,慢性疼痛治療領域亟需新理念、新解決方案,以突破傳統藥物和手術侷限,填補臨牀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

新雲醫療成立於2016年,專注於運用醫療科技解決慢性疼痛治療痛點,通過「產學研醫用」一體化模式,推動產品管線持續創新突破,從無創經皮電刺激設備,到微創介入器械、有源植入器械,多款產品打破了國外企業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壟斷,取得AI閉環脊髓電刺激等前沿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將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精準、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此輪融資為新雲醫療帶來新的資本助力,也再次印證資本市場對公司商業化能力的信心。

道彤投資合夥人林禎成表示:「隨着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慢性疼痛診療需求呈現剛性增長。新雲醫療長期深耕疼痛領域,憑藉差異化的技術佈局和高效的產品開發能力,研發打造了多款創新型疼痛管理器械,如閉環脊神經刺激器與黃韌帶切除微創套件等,顯著提升先進疼痛治療技術的可及性。我們堅定看好新雲醫療持續為行業帶來突破性解決方案,並將長期陪伴公司推動創新產品走向全球市場。」

慢性疼痛包括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慢性腰背痛、糖尿病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等疾病,隨着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其發病率持續增長,給社會和個人帶來沉重的負擔。在美國,每年因慢性疼痛導致的負擔高達6350億美元,遠超心血管疾病和腫瘤。在中國,2023年慢性疼痛相關疾病住院患者高達2615萬例,僅疼痛科收治的患者人數就提升了35.1%。

「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看,疼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尤其是隨着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疼痛問題變得非常突出。中國企業運用前沿技術解決疼痛問題,有助於減輕社會負擔,減少家庭支出。」新雲醫療創始人&CEO趙雲談及瞄準疼痛賽道的意義。

國家對疼痛管理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2023年起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疼痛綜合管理模式,同時推動疼痛科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三級醫院疼痛科覆蓋率達到92.7%。慢性疼痛還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起被納入了慢病管理。

然而,慢性疼痛領域存在着一個明顯矛盾,儘管有數百種治療方法被提出,但部分患者仍未獲得有效的疼痛緩解。以神經病理性疼痛為例,其作為常見的難治性疼痛,臨牀以藥物治療為主,約50%的患者不能充分緩解疼痛。疼痛潛在市場發展空間廣闊,更有效的鎮痛手段是臨牀剛需。新雲醫療從臨牀痛點切入,在微創介入、神經調控賽道佈局具有技術差異化優勢的系列產品,進一步提高臨牀鎮痛效果。

脊髓電刺激(SCS)是治療疼痛最常用的神經調控技術,通過將電極置入脊髓硬膜外腔,利用電流刺激脊髓,阻斷疼痛信號向大腦傳遞,繼而達到疼痛緩解的效果。SCS較藥物治療有可逆、無副作用等優勢,是疼痛科的核心技術之一。目前國內SCS年手術量約2000例(永 久植入率約為20%-30%),對比美國年植入5萬-7萬例(永 久植入率達60%以上),滲透率提升空間非常顯著。

然而,全球SCS領域幾乎被國外巨頭(如美敦力、波士頓科學、雅培)壟斷,代表行業前沿的閉環技術壁壘森嚴。國內現有的開環SCS由於固定輸出刺激、依賴人工主觀調節參數等,難以適應患者日常活動中的刺激需求,導致臨牀療效偏低和不穩定。

隨着技術的快速迭代,尤其是AI在醫療領域的跨越式發展。新雲醫療看準時機,深度融合AI、脊髓接口等技術,創新研發出國內首 款「AI閉環植入式可充電脊髓電刺激系統NewStim®」。NewStim®在軟硬件技術層面都做了系統升級,可根據實時測量的誘發複合動作電位(ECAP)信號自動調整刺激參數,使人體疼痛區域被電脈衝激活的神經纖維數量始終維持在恰當水平,確保患者在不同體位和活動下均獲得穩定、有效的疼痛緩解。

NewStim®的出現打破了國外企業長期壟斷SCS技術前沿的狀態,宣告中國SCS技術進入世界領 先的水平。

談及為什麼選擇閉環技術,趙雲解釋:「我們希望開放思維,走在最前沿的科技上,去提高療效和生活質量。脊髓神經信號是人體重要的‘數據池’,利用AI閉環技術感知神經信號,我們可以聆聽電刺激與脊髓的交互對話,從而進行精確調控。這種信號測量次數每天可達400萬次以上,意味着呼吸、心跳等活動所產生的輕微變化,都可被靈敏捕捉到,實現精準化、個體化的疼痛治療。」

此外,原來患者永 久植入SCS后要定期返院調參。但有了AI加持,三方平臺和醫院可以高效對患者進行術前規劃和術后管理,實時調參也可遠程完成,有效減輕醫生工作負擔,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另一方面,AI對閉環SCS系統最 大的貢獻在於可以通過羣體數據,讓樣本庫不斷積累,完成模型庫的建設,最后反哺AI模型,持續迭代系統。

除了神經調控產品,新雲醫療自主研發的「一次性使用腰椎管狹窄微創術減壓套件NewMild®」,屬國內首 款用於開展經皮影像引導下腰椎減壓(PILD)手術的器械。該產品的臨牀試驗已在國內醫院最 具影響力的疼痛科啟動,意味着新雲醫療為PILD手術正式引入國內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惠及更多的腰椎管狹窄症患者。

應用NewMild®開展PILD手術

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出去」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在新雲醫療的未來規劃之內。此輪融資完成后,公司將重點投入以下幾個方向:

1)產品路線:推進NewStim®、NewMild®等產品研發進程,進一步拓展神經調控產品的技術覆蓋範圍(如周圍神經電刺激產品),通過創新通道(醫療器械特別審查通道)推動產品註冊上市;

2)技術深耕:基於「不要分散、做精做專」的原則,集中優勢打造精準慢性疼痛管理產品;

3)全球化佈局:推動神經調控產品在美國開展臨牀試驗和註冊上市,讓國產化疼痛治療器械走上世界舞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