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巨頭狂飆40%!資金重回逆天賽道

2025-09-11 17:39

作者 | 弗雷迪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沒想到,昨夜甲骨文近40%的逆天漲幅,今天讓AAI板塊全力反彈,似乎結束了調整。

截至收盤,滬指漲1.65%,深成指漲3.36%。中際旭創、新易盛和勝宏科技成為創業板拉昇主力,盤中漲幅皆超13%。創業板指漲5.15%突破3000點,創下階段新高。

甲骨文煽動的翅膀,究竟牽引怎樣的驚人信息,讓國內算力供應鏈也為之狂歡?


01

一份業績,引爆整個AI產業


盤面來看,行業板塊呈現普漲態勢,電子元件、半導體、通信設備、電子化學品、證券、消費電子、電源設備、軟件開發板塊漲幅居前,貴金屬、珠寶首飾板塊逆市走弱。

然而,今天的焦點只有一個,AI

隔夜美股市場的一把火,今日成功點燃A股科技賽道。中際旭創漲14.28%,新易盛漲13.42%,中科曙光漲停,寒武紀漲8.96%,帶動人工智能ETF1598196.95%科創人工智能ETF(588730)4.53%

這場跨市場聯動的導火索,源自OpenAI向甲骨文拋出的鉅額訂單。

昨夜甲骨文漲幅近40%,相當於日內市值暴增25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8萬億元),直接把創始人拉里·埃里森送上世界首富的寶座。

但在此之前,甲骨文已經是一家超過6000億市值的公司,直接捅破了大市值公司跳空高開的記錄。

或許大家都印象深刻,20235月英偉達公佈的財報,也曾給美股市場投下核彈級別的震撼(+26.15%),但甲骨文這次業績期后的表現依舊令人震撼。

也有股民吶喊「下一個英偉達」來臨。原因無它,甲骨文的業績指引基本把所有人畫的餅,變成實打實的營收預期。

這家科技巨頭在最新財報給出極其炸裂的雲服務業績增長預期,關鍵看到下圖這根恐怖的大紅柱子。

公司表示,未確認履約義務(RPO)在8月末達到4550億美元,短短3個月內激增3倍。公司還聲稱有更多的數十億美元大單在談,很快就能把這個數字推過5000億美元。

公司預期其雲業務收入將在明年5月結束的當前財年里達到180億美元,同比增長77%。在之后的4年里,這個數字將分別增長到320億美元、730億美元、1140億美元和144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金額已經排在公司等待履行的訂單中。

而暴增的這部分收入來源,絕大部分應該來自於Open AI的貢獻。

據知情人士透露,甲骨文與OpenAI簽訂的5年合同金額高達3000億美元,相當於最新財報新增RPO3170億美元)的94.6%

7月份Open Al曾經發布聲明,宣佈與甲骨文就額外開發4.5GW「星際之門」數據中心達成協議。4.5GW的算力,相當於當前美國數據中心總容量的4分之一左右。按照黃仁勛每GW對應500億美金的説法,這4.5GW就代表了2250億美金的業務量。

甲骨文在今年6月份也暗示過這筆交易,稱達成了一項巨型雲服務協議,從2027年開始每年將為其帶來超過300億美元的年收入。

於是,與模型層最強玩家的強強聯手,讓甲骨文一下子晉升算力服務的高速增長玩家。按照甲骨文最新的數字,雲計算業務在29年就能衝到亞馬遜雲的水平。

Open AI如何能支持如此大的算力開支呢?

根據OpenAI面向股東通報的最新預測表示,到2030OpenAI累計燒錢或將達1150億美元,比半年前的預估高出800億美元。同時,OpenAI今年預期的總營收將達到13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去年營收的3.5倍,而且公司還預測營收規模將在2030年達到2000億美元。

AI工具應用帶來如此龐大的經濟增量,如同一座座金礦,這才使得下游模型應用玩家、雲服務廠商甘願斥巨資投入。並且連英偉達的芯片供應都未能滿足下游巨頭對算力的渴求,OpenAI找上了博通,谷歌有TPU,亞馬遜有TrainiumMeta要開發MTIA......

這種誇張的超預期表現過去兩年重複在上演,於當前算力鏈的調整有什麼樣的啟示?


02

不要錯過每次調整的機會


過去兩周,我們觀察到,北美英偉達,以及國內算力供應鏈接連調整。

昨天以及今天AI產業鏈的全數反彈,再次挑戰了投資者對算力天花板的認知極限。大家意識到,北美科技巨頭對算力的博弈程度是遠超預期的,爲了下注未來,他們需要擺脫對對手的依賴,爭奪產業配套資源,甚至供應鏈產能。

前段時間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及各大科技巨頭高管共進晚宴,桌上出席代表紛紛表態未來要投入相當大的資金在美國本土,用於建設數據中心和相關基礎設施,以支撐美國的AI戰略。

譬如Meta,扎克伯格的承諾投入「至少達到6000億美元」。

周一,算力租賃公司Nebius宣佈與微軟簽署價值介於174億至194億美元的AI運算基礎設施協議,該協議將持續至2031年。受此消息催化,Nebius股價當日上漲49%

來看看上游芯片巨頭如何看待算力開支,英偉達老黃曾預計到2030年左右,AI基建支出將達到3-4萬億美元。

博通業績期后透露獲得了價值100億美元的定製AI芯片訂單,還上調了2026財年的AI營收預期。許多人以為博通ASIC要和英偉達GPU開始搶市場了,但甲骨文的4000多億未履行訂單讓人意識到,增量根本吃不完,沒必要拼存量。

有了這份足夠震撼人心的指引,似乎已經給今明年的AI敍事定調,讓質疑聲消停一段時間了。

英偉達的GPUBlackwellVeraRubinXPUOpenAI、甲骨文的基礎設施爆發在同一個節點,愈演愈烈的AI軍備競賽烈度遠超預期。

由於AI應用的快速爆發,北美應用巨頭發生了「算力擠兑」,現在擠兑擴散到了英偉達的產業鏈配套環節。臺積電的先進製程產能、高端PCB、高端光模塊等核心物料無一例外出現了緊缺,程度是遠超預期的。

我們越應該意識到,如今AI算力是賣方市場,產能是強大的壁壘,決定了營收天花板、利潤彈性、以及估值上限。

如果科技巨頭爲了保證產能供給,或者擾亂競爭對手,可以主動提價,甚至大幅加單,那麼具備產能支配能力的核心供應商們跟着繼續吃肉就好了,譬如臺積電,工業富聯,生態站位越是稀缺,獲益越大。

同時,北美客户們一邊購買GPU,一遍搞ASIC,對資源需求越是急迫,對於國內光模塊、PCB來説越是持續的催化。

其次,產能升級或帶來利潤率的大幅提升,也是看好國內算力供應鏈估值繼續提升的理由。

當前處在技術快速迭代的關鍵時期,高端PCB、高端光模塊,以及液冷產品在英偉達后續系列產品中需求大幅提高,這類利潤率最高的高端產品緊缺程度甚至遠大於一般產品。

而這類高端產品的稀缺產能,把握在國內算力供應鏈的核心標的中,這類公司未來的營收和利潤率高度一經調整,估值提升也是順理成章。

今年AI行情全球共振,國內的主題ETF也吸收了大量資金流入。人工智能ETF159819)年內吸金68.69億元,科創人工智能ETF(588730)年內資金淨流入額12億元。

北美算力持續加速的同時,國內算力也在積蓄着實力等待爆發。特別是芯片板塊的市值增長,譬如5800多億的寒武紀、5100多億的海光信息,均是資金投票出來的國內算力核心標的。

同時,寒武紀近40億元的定增方案迅速落地,在大模型算力需求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將為國產下一代AI芯片的性能提升助力,為后續搶佔行業增量市場奠定基礎。

很多人其並未真正相信AI是一個工業革命級別的超級大周期但是至少願意在不斷觀察的過程中,調整預期,動態參與。

還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過去的新能源走勢使我們對周期過於敏感,忘卻和人工智能的本質差異性,一旦將視角佈局長遠,調整之后總有機會。

人工智能賽道,我們可以從產業鏈層面展開佈局,既要抓住全球算力生態鏈中的核心標的,也要實現從算力硬件到下游應用的全面覆蓋,兼顧當前高速成長的環節,以及未來更具爆發潛力的應用層級。

這樣的佈局思路,我們可以用ETF來實現。

人工智能ETF159819)覆蓋人工智能全產業鏈,成份股包括中際旭創、新易盛、寒武紀等龍頭公司,最新規模達215.91億元,居同類第一,且為同類中唯一規模超兩百億的ETF;其管理費0.15%,託管費0.05%,妥妥的最低費率,為投資者佈局人工智能賽道提供了低成本、高流動性工具。

科創人工智能ETF(588730)跟蹤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覆蓋人工智能產業上中下游領域,半導體權重達54.1%,佔據半壁江山,權重股包括寒武紀、瀾起科技、芯原股份、金山辦公、石頭科技、晶晨股份、恆玄科技、雲天勵飛、復旦微電、樂鑫科技。


03

尾聲


從歷史表現看,人工智能ETF159819)、科創人工智能ETF(588730)標的指數今年以來、近三年收益率均大幅跑贏科創100、科創50、滬深300

人工智能當前處於政策、技術、需求三維共振階段,疊加人工智能+」行動帶來自上而下的政策賦能及潛在資金支撐,核心龍頭業績上逐步驗證、大廠CapEx持續投入等現象驗證,行業景氣度仍有上行空間,AI板塊在科技投資領域的主線地位不會那麼輕易被撼動。

應該相信,上一輪急漲並非AI行情的結束資金層面的休整只是為儲備下一輪更健康的上漲。(全文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