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1 08:2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野馬財經)
阿里本地生活「執念」再起航。
作者 | 於婞
編輯丨高巖
來源 | 野馬財經
2025年的教師節,曾經的「馬雲老師」搞了一個大動作!
9月10日是一個對馬雲有着特殊意義的日子,既是教師節,也是阿里巴巴的26歲生日。這一天,杭州西溪園區見證了重要時刻:捂了3個多月的阿里保密項目終於解開了神祕面紗。阿里巴巴宣佈阿里旗下高德地圖宣佈推出全球首個基於用户行為產生的榜單——「高德掃街榜」,構建全新的線下服務信用體系。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9988.HK)的股價2天漲了4%,但9月10日衝高后回落,報收142.8港元/股,總市值2.72萬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49萬億元)。
科技觀察家、危機公關專家王冠雄9月9日在朋友圈發文:「阿里明天官宣大動作」,這一波期望值拉滿了,熟悉的操作。其實資本市場早已作出反應了……利好已兑現。后市怎麼樣,看個體選擇了。
又雙叒叕在本地生活上捲土重來,阿里正在下一盤怎樣的大棋?
01
高德上新「掃街榜」
前幾日,外界傳言,阿里將在9月10日官宣「大動作」——阿里巴巴重啟口碑網。
在「外賣大戰」競爭白熱化的當口,這也迅速引發媒體關注。就連口碑網創始人李治國也在朋友圈迴應稱,許多朋友給他轉發老東家第三次重啟口碑網的消息,「能感覺到這次決心很大,代價也很大,一定要成功!」
不過,阿里很快闢謠這則「重啟口碑網」的市場傳聞,表示只是會宣佈高德及團購相關的新業務。
果然,9月10日教師節當天高德地圖新推出「高德掃街榜」。表面是「榜單」,實則是以AI為底座、信用為核心的新體系;這一體系集合了地圖導航、行為識別、信用評估與場景推薦等多重能力,被阿里內部定位為與「淘寶閃購」同一級別的「S級戰略項目」。
這是繼「淘寶閃購」之后,阿里在本地生活賽道的又一次深度佈局;也是在飛豬、餓了麼、淘寶閃購之外,阿里在到店業務方面對美團核心業務的又一個挑戰。
據」鳳凰網科技「報道,本次榜單業務得到了阿里相關高層的支持,多位知情人士指出是馬雲本人較為關注,因此該業務將與集團內部多業務形成協同,「阿里集團會給大級別的支持」。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若高德能持續保持「永不商業化」承諾,建立公信力,就有機會在「真實」這一細分心智上切走大眾點評的一部分決策流量,但不商業化又不符合商業的本質;而且,點評多年積累的UGC厚度、商家供給和團購覈銷閉環仍是高門檻,高德掃街榜短期內更可能是「鮎魚」而非「顛覆者」。
高德在2014年被阿里全資收購,是阿里巴巴6大業務板塊之一——「本地生活服務」旗下的出行品牌。2025財年,包括高德、餓了麼在內的本地生活服務收入670.76億元,佔阿里巴巴總營收的6.73%,同比增長12.16%。而高德業務收入主要來自向企業客户收取的軟件服務費及技術服務費。
此次高德發力的到店業務是阿里一直感興趣的板塊,但發展路程略顯曲折。
這條發展路線,最早還是要追溯到口碑網。2006年阿里就曾注資口碑,並在2008年將其收入囊中,先后併入雅虎中國、淘寶,試圖服務「大淘寶戰略」,補齊本地生活的短板。但整合效果不理想,到2011年口碑網停止運營。此后,阿里於2013年底推出了「淘點點」,主打餐飲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
隨着O2O戰況激烈,2015年阿里與螞蟻金服共同出資60億元(各30億)重啟「口碑」。然而口碑依然未能滿足期待,於是2018年阿里宣佈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旗下的餓了麼和口碑進行合併,逐漸整合到店和外賣業務。
這之后,就有了著名的「飛高了」(飛豬、餓了麼、高德)本地生活組織架構調整。高德作為出行工具,也逐漸承擔起本地生活消費入口的預期,包括消化「口碑網」業務,以及最新發布的掃街榜等等。
雖然口碑網並沒有如傳言預測的那樣復活,但昔日的老對手大眾點評卻官宣了重啟了品質外賣服務。
同樣選在教師節的9月10日,大眾點評宣佈,將通過B端自研大模型,結合海量真實評價數據分析用户需求,進一步剔除非真實點評數據,以「AI+真實高分」為用户提供可靠決策。此外,美團C端AI智能體服務也將於一周內發佈,目前正在「封樓測試」階段。
與此同時,大眾點評「品質外賣」將同步發放2500萬張不同種類的大額「品質外賣」消費券。
有趣的是,本地生活賽道的商業史上,各方「愛恨情仇」頗為複雜。
比如在2014年,大眾點評曾斥資8000萬美元投資餓了麼,並宣佈將在商户數據、外賣服務及平臺流量方面進行對接和整合。
同時,2014年大眾點評也上線外賣服務,並於2016年上線「品質外賣」。2022年,大眾點評與美團外賣聯合推出「品質外賣」入口,為用户篩選出可外賣的高分堂食餐廳。此后,各類新外賣平臺招商時沿用了「品質」概念,並在招商頁面將「大眾點評高分」作為其商户入選的必要條件。
而且,大眾點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態,「只要不內卷、不拉踩、不爬數據,我們歡迎更多公司進入社會休閒餐飲評價體系建設中來」、「未來我們將根據顧客真實評分、商家真實運營情況不斷邀請更多餐廳加入,爭取讓全國所有高分堂食餐廳,都能為用户提供到店、到家的全面服務。」
兩大平臺選在同一天官宣大動作,令外界側目!一場龍爭虎鬥在所難免。
02
俞永福離開一年后
高德重拾O2O!
實際上高德做O2O早有經驗。
十多年前,隨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地圖應用因其與地理位置的天然聯繫,被視為連接線上與線下服務的重要入口與橋樑。2012年更是被業界廣泛視為移動互聯網的「地圖元年」,蘋果、谷歌、亞馬遜等巨頭紛紛在此領域加大投入。同年,百度地圖升級為LBS事業部,成為百度內部兩大核心事業部之一,承擔起了百度開拓O2O業務的重任。作為導航服務領域的老牌玩家和領先者,高德地圖同樣從2012年左右開始積極擁抱這一趨勢,着力發展其O2O業務。
儘管高德早有O2O佈局,但被阿里收購后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俞永福於2014年接任高德集團總裁,他在此后發佈會上宣佈高德全面退出O2O市場,並表示「地圖應該回歸根本,做最好的地圖導航產品。地圖之上的功能延展應該基於用户需求,而不是商業化目的。」俞永福還表示,高德地圖絕不會爲了商業利益破壞用户體驗,堅決不成為「團購導航」。
不過2024年3月,俞永福因職務調整離開本地生活集團,不再負責高德相關業務。如今高德重拾本地生活消費,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外賣現在是各平臺企業的競爭焦點,評價服務可以成為與平臺入駐企業加強粘性的工具、也可以成為消費者的流量入口。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表示,讓地圖不再只是底層工具,而變成一種生活服務平臺,這是阿里一直想讓高德擁有的功能,畢竟,其地圖導航使用帶來的大數據,可以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人流走勢和消費取向,這是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所稀缺的,而阿里通過高德掃街榜,不僅可以提高高德的日常打開率,跳出即插即用、用完即拔的「U盤屬性」,其本地生活服務的榜單,還可以升級,可以和阿里在即時零售領域的佈局進行結合,成為淘寶閃購的「推薦榜」,用不可以刷單、刷榜的評價體系,用難以作假的導航流量形成「可信種草」達成差異化消費體驗。
張書樂認為,導航帶來的自然流量,很難被刷榜,這是一種原生態的消費走勢選擇。高德依然是導航,但通過掃街榜變成了一種導購。對高德來説,可以讓活躍用户變得更高頻活躍,而不是有用時打開,成為手機里的半沉默應用;對於阿里來説,淘寶電商的新矩陣需要有差異化友商的獨特評價體系,尤其是在線下場景一直沒能有效突破的狀態,來自導航流量的「差評」體系,或許將讓突破口隱約浮現。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阿里通過高德重啟本地生活戰略,是對其本地生活業務的重新整合和再定位。阿里曾多次嘗試本地生活,但效果一直不佳。這次將高德作為核心入口,而非此前的口碑或餓了麼,顯示出阿里對「出行即服務」的理解加深。「在我看來,它希望以高德的流量優勢為突破口,以重新構建一個完整的本地生活生態,與美團展開正面競爭。」
行業觀察家、冷叔筆記謝璞認為,如今俞永福已經離開高德,所以改變也是正常的。市場在變,如果還是之前的「高德導航」,可能沒有了現在的「高德地圖」,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打法。
03
對標美團,應對抖音挑戰
阿里此次調整的背景,是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高速增長與激烈競爭。據艾瑞諮詢數據,2025年中國本地生活市場規模預計達35.3萬億元,線上滲透率突破30%。
其中,美團憑藉大眾點評的UGC內容與外賣供應鏈佔據超60%市場份額,抖音則通過低價團購與流量優勢快速崛起,據「晚點 LatePost」等媒體報道,2024年,抖音生活服務支付GMV約5600億元(其中約包括600億元泛零售領域)。2024年,抖音生活服務交易額同比增速達81%。
面對雙重夾擊,阿里選擇以高德突圍,利用出行場景的天然流量入口,實現「無感式」消費轉化,降低用户決策門檻。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認為,高德地圖選擇在阿里周年慶推出「掃街榜」,與大眾點評同日宣佈重啟「品質外賣」。兩者一攻一守,清晰地勾勒出當前市場競爭的焦點:高德意圖切入美團的到店業務腹地,而美團則通過強化到家服務來鞏固壁壘並反擊。
陳禮騰指出,高德的「掃街榜」是其基於自身獨特優勢發起的一次精準打擊。其核心競爭力來自超1.7億日活用户產生的真實導航行為數據。這種數據更難造假,從而建立一種更客觀、更具公信力的評價體系。同時,高德將消費決策與LBS(地理位置服務)場景深度融合,能在用户導航結束或搜索地點后,自然地推薦周邊優質店鋪,實現了從「工具」到「服務」的無縫轉換,極大地縮短了決策和轉化路徑。這背后是阿里希望藉助高德這一超級流量入口,結合口碑與餓了麼,構建「內容-決策-交易」商業閉環的戰略野心。
而大眾點評重啟「品質外賣」,是美團系選擇將其最核心的優勢——多年來積累的龐大UGC內容、成熟的「必吃榜」榜單體系以及深厚的商家資源——直接賦能於外賣業務。陳禮騰表示,「品質外賣」的本質是將線下的高分堂食餐廳轉化為線上的優質外賣供給,從而提升到家業務的整體品質和用户體驗。它強調「AI+真實高分」,同樣是對「真實性」的迴應,旨在用技術手段淨化生態,鞏固其評價體系的權威性。此舉不僅加固了其到店與到家業務的協同護城河,更是在對手擅長的領域開闢了新戰場,進行差異化競爭。
宋清輝認為,美團的護城河在於其有全球領先的即時配送網絡,這也是其最核心的競爭力。一言以蔽之,數百萬騎手構成的配送網絡,保證了用户訂單能夠高效、準時地送達。這並非簡單的資金投入就能複製,而是需要多年的運營經驗和技術積累。此外,經過多年的市場教育,當用户想到「吃喝玩樂」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團和大眾點評。這種品牌認知和用户習慣已經根深蒂固,也是阿里短時間內難以撼動的。
不過謝璞認為,掃街榜和大眾點評的榜單,目前來看,可能差異不會太大。掃街榜是地圖數據,知道「你去哪」,老客什麼的,但是還沒有到「你吃什麼了」,「什麼好吃」。掃街榜是根據數據做的梳理,大眾點評是內容基礎上的數據,多了一個「內容」緯度。也就是説,掃街榜,是店,而大眾點評是基於菜之上的店。未來掃街榜的機會肯定都有,小紅書、抖音也都在做榜,只要數據量夠,人氣夠,內容夠,都可以做榜。關鍵是看榜單的「指導性」,影響力,以及,你究竟想用榜單來做什麼?是賺錢還是不讓對手賺錢?
謝璞還表示,電商公司沒有護城河。過去中國市場一個個案例重申了這點。技術和運營效率纔是核心競爭力。避免惡性競爭,不要「二選一」,不要脅迫商家參與。從博弈的角度來説,不存在平臺、商家、消費者的三贏,總是團結一方打另一方。壟斷平臺基本上買賣都是「多邊博弈」,商家和消費者都是輸家。但是有良性競爭,商家和消費者有選擇,總歸是好事。
陳禮騰指出,美團的護城河第一在於先發優勢:深耕本地生活15年,積累海量用户和商家數據。第二,形成了從到店、到家(外賣)、出行(打車)等全方位的消費場景。此外,還有精細化的商家管理和用户運營經驗。阿里藉助高德重返本地生活市場后,雙方避免惡性競爭的關鍵在於差異化:阿里主打「行為+信用」真實榜單,美團深耕「全場景閉環」體驗。監管需共同推動規則制定,如建立行業標準防止價格戰,確保消費者獲得更優質服務、商家獲得公平曝光、平臺實現長期價值增長,最終實現多方共贏。
宋清輝認為,面對阿里的挑戰,美團和阿里應避免陷入過去的「燒錢大戰」和「二選一」等惡性競爭,轉而通過差異化競爭和生態協同來實現多方共贏。例如,雙方可以探索在某些非核心業務上進行合作,如美團可以接入高德的導航服務,阿里也可以在某些場景下接入美團的商家信息,從而共同做大市場,這也符合監管鼓勵的互聯互通的導向。歸根結底,惡性競爭的最終受害者説到底還是消費者和商户,而良性競爭才能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美團和阿里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競爭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希望雙方通過創新和合作,共同為消費者和商户創造更大的價值,而不是陷入無謂的內耗,損人不利己。
謝璞認為,阿里在本地生活的新動作,其實是必然。AI對互聯網的影響,可能很深遠。阿里AI通義有技術,但夸克不行,C端不及字節騰訊,那阿里要做的可能就是,AI重寫APP,跟移動時代一樣,移動時代是手機淘寶,AI時代,未來是什麼樣子?每個產品每個部門都要做邊界的探索和嘗試。
沈萌認為,阿里轉型,既説明之前困擾阿里系的監管壓力在深度整改后逐漸減輕,也表明阿里目前的發展遇到一定瓶頸,急需擺脫過去的模式、尋求新的增長空間。
此次,藉助高德,阿里在本地生活業務上的「捲土重來」,戰略升級凝聚了阿里集團大級別的支持。
但從歷次調整的背景來看,本地生活更像是一個「減壓鍵」。每當行業外部競爭激烈的時候,這個減壓鍵將被反覆摁下。
2015年,阿里巴巴與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各自合計出資60億元,合資成立「新口碑」公司,試圖切下本地生活市場蛋糕。而當時,O2O市場競爭激烈,百度宣佈200億加持百度糯米,美團和大眾點評也日益強大。
但這次大手筆的動作,最終還是不了了之。餓了麼前CEO王磊曾總結淘點點、口碑當年落敗的原因。他説:「那時候本地生活還不是一個特別大的market place,美團我們還有稍微大一點的股份,從當時的角度去看口碑肯定要支持支付那一仗,就是為支付服務的,很難單獨變成其他平臺。」
2021年,阿里再度在本地生活業務發力,其整合「飛高了」的本地生活組織架構,試圖將餐飲外賣、到店酒旅、地圖導航等日常生活服務場景融會貫通。而當時的背景是,拼多多突破了傳統電商的「鐵幕」,DAU首次超過手機淘寶,給阿里主站電商業務帶來巨大壓力。
到了2023年,阿里將口碑併入高德。外界認為,美團和大眾點評在到店和到家業務領域佔據優勢地位,后起之秀抖音也憑藉內容優勢快速切入本地生活業務,這都給阿里帶來壓力。阿里需要整合力量應對「前有美團,后有抖音」的競爭態勢。
而此次又通過高德發力線下評價體系和到店消費,也被業界認為與外部激烈競爭帶來的壓力有關。比如,今年上半年抖音電商GMV接近2萬億元,二季度增速迫近40%,遠高於淘寶、拼多多。而抖音廣告收入增速也超40%,賺錢能力也領先於其他電商平臺。
柏文喜分析,俞永福當年「不做團購導航」的定位,核心是防禦地圖過度臃腫、防止分散出行體驗。十年后的高德已擁有7億月活、1.2億日活生活服務搜索,且面臨抖音、快手等內容平臺截流,必須提高停留時長與變現效率。因此「掃街榜」看似「橫跳」,實則是用同一套導航數據做二次增值:既保住「出行第一入口」,又把流量沉澱為決策內容,屬於「在輪子上加一張高毛利榜單」的延伸,而非砍掉輪子改行做點評。但實際效果如何,還要以觀后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大動作也得到阿里更高層的支持。儘管馬雲已經退休6年,但依據鳳凰網科技報道,這次高德上新「掃街榜」,還是得到了馬雲本人的關注以及阿里高層的支持,與「淘寶閃購」並列S級項目。足見「阿里系」對本地生活業務捲土重來的期待。
你怎麼看待這次阿里藉助高德在本地生活業務上「捲土重來」?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