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暴力美學」!一文盤點:「甲骨文之夜」留下的那些驚人數字

2025-09-11 10:29

財聯社9月11日訊(編輯 瀟湘)對於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而言,昨夜最閃耀的市場「明星」無疑屬於甲骨文……

這家美國老牌科技巨頭周三發佈了一份轟動華爾街的業績指引,引發了市場對人工智能機遇的熱議,其股價也隨着創下歷史新高。甲骨文對雲業務的前景作出驚人預測,不僅預示着人工智能需求的激增,更鞏固了其作為該技術領域頂級供應商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番上漲之前,投資者在過去一周曾一度質疑人工智能爆炸式增長的可持續性,並拋售了包括英偉達公司在內的多家AI概念龍頭股。但周三,隨着甲骨文在財報后的異軍突起,AI領域的市場風向也全面逆轉,博通、Palantir、超微半導體等人工智能概念股與甲骨文同步攀升。

持有甲骨文股票的私募股權公司Cresset Capital首席投資官傑克·阿布林表示:「這確實出乎意料。我稱之為人工智能主題的下一階段——硬件先行,基礎設施緊隨其后,最終我們將尋找到受益者。」

以下是在「AI暴力美學」下,甲骨文一夜暴漲所留下的那些驚人數字:

2470億美元

甲骨文周三市值增加約2470億美元,創下了該股單日市值增長的紀錄——即便其股價的百分比漲幅還並不算曆史最高。據業內匯編的數據,甲骨文周三的市值增幅足以躋身有史以來美股公司市值增幅榜的第四,僅次於英偉達和蘋果公司此前的經歷。

按單日百分比漲幅看,甲骨文公司股價周三飆升36%,這是自1992年以來的最佳單日百分比漲幅。甲骨文股價的最大漲幅出現在其上市初期——1987年和1992年。當然,當時該公司的市值要遠不及現在。

image

N0.10

這家軟件巨頭周三成爲了美國市值第十大的上市公司,超越了摩根大通等巨頭。甲骨文今年在美股市值榜單上已超越六隻股票,市值增長逾一倍,首次接近1萬億美元。

image

該公司上一次躋身美國十大公司之列,還要追溯到遙遠的2011年5月。甲骨文股價今年迄今已上漲45%,跑贏科技「七巨頭」以及標普500指數.

359%

一張未確認履約義務(RPO)的圖足以説明甲骨文引領的這輪AI暴力美學。甲骨文股價隔夜暴漲的原因,就是其最新財報給出極其炸裂的雲服務業績增長預期。財報顯示,其RPO已飆升至4550億美元,同比增長359%。公司還聲稱有更多的「數十億美元大單」在談,很快就能把這個數字推過5000億美元。

image

Melius Research科技研究主管Ben Reitzes表示:「這是一組極具歷史意義的數據,市場原本預期甲骨文的RPO約為1800億美元,而他們公佈的數據最終翻了這個數字幾倍,令人震驚。」

48倍

甲骨文的預期市盈率在隔夜一度高達了48倍,為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發佈盈利報告之前,該公司的遠期市盈率已觸及34倍,而標普500指數的預期市盈率為22倍。現在,甲骨文的市盈率已高於許多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同行,包括博通和英偉達。

image

410美元

甲骨文的驚天一夜,也令許多華爾街大行紛紛在第一時間上調了對甲骨文股價的目標位預期。德意志銀行表示,甲骨文周三的表現凸顯了這家計算巨頭的基礎設施和一系列產品的優勢,如何幫助其在人工智能時代保持競爭優勢,該行已將甲骨文目標價從240美元上調至335美元。

甲骨文周三收盤報328.33美元。

其他分析師則更加看好甲骨文,傑富瑞將其目標價從270美元上調至360美元。美國銀行將其目標價上調至368美元,稱甲骨文是「人工智能的關鍵推動者」。

花旗則將其目標價上調至410美元,這也是華爾街目前最高的預測價位。

3830億美元

甲骨文股價的飆升,使該公司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拉里·埃里森在隔夜盤中一度短暫登頂全球首富,超越了近一年來蟬聯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榜首的馬斯克。現年81歲的埃里森持有甲骨文約41%的股份。

截至周三美股收盤,埃里森的財富增長了驚人的885億美元,達到3830億美元,僅小幅低於馬斯克的3850億美元。這也是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有史以來單日最大的富豪身家增幅。

image

0.03%

最后的這0.03%,則是在這個甲骨文散發「萬丈光芒」的一夜,對一些美股基金們的提醒——像持有景順QQQ這樣熱門科技股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可能會驚訝地發現,他們並沒有從甲骨文周三飆升至近萬億美元的市值中受益。

這是因為這家拉里·埃里森的公司,於2013年就已將其上市地點從納斯達克轉移到紐約證券交易所——這也是有史以來從這兩個交易所間轉移的最大規模事件。因此,與幾乎所有大型科技公司不同,甲骨文並不屬於納斯達克100指數或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納指周三僅微幅上漲了0.03%,和道指一樣周三漲幅均落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后者是美國三大股指中唯一包含甲骨文的基準指數。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